其实,世上本没有“差生”,教育失误太多了,慢慢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差生”。
一、老师的唯分数论,给班级成绩排在后面的学生贴上了“差生”标签。
传统教育始终认为,学生有可教有可不教,习惯于以分数论英雄,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赢得老师的喜欢、同学的高看;成绩差的则是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常被老师训斥,同学孤立,自然而然就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学生一生发展的灾难便由此开始了。
二、家长的面子,也是因为孩子成绩不佳,自己又教育无方,把孩子推到了“差生”的边缘。
由于孩子分数差,家长一次次受到老师的约见或训话,孩子在家长眼里慢慢没了原先的可爱,没了原先的聪明,没了原先的憧憬。有些家长开始从心里认定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笨、比别人差,于是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了定力、失去了耐心、甚至失去了理性。
三、社会上,孩子在网吧里找到了成就感,社会闲散人员那里有“志同道合”者,这些孩子在这里找到了“差生”的归宿。
在网吧里,有的孩子成了网络游戏高手,“兴趣”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在哥们那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个个讲义气敢担当,仿佛找到了做人的自信和尊严。
老师的负面评价,家长的无力相助,社会的万象包容,原本聪明可爱的孩子们,就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空白地带,走进了无所不有的大社会,彻底完成了一个“差生”的历程。
好的教育是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生态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严重破坏,都可能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