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的钟声

语文资源 2019-3-25 723

  《黄浦江畔的钟声》基调铿锵有力,立体感十足,描写非常饱满,语言凝练,一股浓浓的爱国情结蔓延于文字中。

  真的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去过外滩了。举家动迁到郊外,远离嚣尘,拥抱宁静与安逸,多了几分阳光和新鲜空气,却也丢失了原有环境的繁华与热闹。这也许是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名言的一种最好的理解吧?

  忍不住对外滩的思念,我还是于5月1日的晚上,独自乘车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外滩。虽然曾经常在电视上目睹过外滩的风姿,但当我真正踏上外滩的阶梯时,还是被她的美丽镇住了。只见蜿蜒连绵的亲水台人流如织,那长长的灰色防洪墙早已被镂空漂亮的仿古栏杆替代,地上铺着防滑地砖,而无处不在的座椅花坛,在护栏里的地灯照射下,五彩缤纷,煞是好看。我仰视着眼前黄浦江两岸,浦东以东方明珠为代表的现代化建筑群,和浦西以海关钟楼为代表的古典西式建筑群,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亲昵地对视着,喁喁私语,相映成趣。霓虹灯下的黄浦江,又似一条悠长的彩带,将两岸壮丽的景色绝妙地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永隽的动人景观。

  无疑,黄浦江畔的景色是美丽动人的,然而,真正打动我的却是江海关钟楼的钟声。当我拾级而上,朝宽大的观光平台走去时,蓦然,一个浑厚而悠扬的钟声,在我身后响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的脚步刹那间停顿了,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朝江海关钟楼望去,倾听着这久违的乐曲,一股激情与热血在胸膛澎湃着。虽然这“东方红”乐曲的钟声,每隔15分钟会响起一次,时间也仅仅只有几十秒;虽然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30分,但一轮红日在我心中冉冉升起,我仿佛看见毛主席朝我们微笑着走来。

  和我一样,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很多人都驻足屏气凝神地倾听着这江海关大钟发出的“东方红”乐曲,神色都是那样的庄重和激动,而全然不顾有被人流冲撞的危险。这时,在人群里,我不经意地发现,有一位衣着朴素、脸色凝重的老人,正朝江海关大钟行着军礼,当“东方红”钟声停止后,他才放下胳膊。从老人身边经过的人,都朝他惊异地张望着,我有些不解,也朝他笑了笑,问:

  “大叔,您当过兵吧?”

  “当过,不过,没打过多少仗。”老人朝我憨厚一笑。

  “哦,怪不得军礼行得很标准。”

  “你可别笑话我,我这是在听东方红,手就自然而然地举起来了。”

  于是我上前一步,主动和他攀谈起来。从交谈中我得知老人来自贵州省遵义市,是一位退伍老兵,年龄已有78岁,昨天和老伴一块来上海游玩,老伴今天在酒店早早睡了,他就独自一人来外滩观光。人群在老人身边不断地拥挤,我怕他被挤倒,就攥着他的胳膊将他拉到了边上,然而,老人并没有离去的意思,仍朝江海关钟楼那边仰视着。我有些困惑,因此善意地提醒他:“大叔,东方红不是结束了吗?你准备还要听第二遍?”

  “不瞒你说,我已经听了5遍了,还想听5遍。”老人笑笑,朝我伸出一个手掌。

  已经听了5遍?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如果按照15分钟播放一遍的话,老人已经在这儿站了75分钟;假如再听5遍,等于还得站75分钟,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老人呵!我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敬意,朝他伸出了大拇指。

  其实我心里清楚,像老人这样痴迷执着,爱听“东方红”钟声的人还真不在少数。比方说,上海新闻曾经报道过,辽宁省有一位中年男子,2019年那年不幸患上了骨癌,在他生命进入倒计时时,他强忍着病痛坐着轮椅,由家人陪伴来到上海,在外滩整整听了半天的“东方红”钟声。还有一家3口人的华侨,不远万里从加拿大赶来上海,不逛南京路不游东方明珠,却在外滩附近的一家酒店住了下来,天天到外滩听江海关大钟的“东方红”乐曲,这一听就是一个星期……

  当然,我也曾经在网络上看见,也有一些人包括个别学者,对上海江海关大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提出过质疑,认为大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已不符合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现代特征,还是继续播放英国的古典乐曲“威斯敏斯特”为好,因为它能与江海关钟楼乃至外滩整个古典建筑风格相匹配。

  的确,假如我们仅从上海的发展角度考虑,这些人的观点很值得考虑,因为音乐无界,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民族。既然上海是个开放程度很高的国际大城市,就应该有与她身份符合的文化,而江海关钟楼的钟声,是一张很重要的名片。犹如一个人,穿西装就应该同时穿着皮鞋,而不能穿上让人当笑柄的布鞋或胶鞋。然而,当我们细想一番,就不难发现这些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他们忽视了上海的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情感。虽然作为上海古典建筑代表之一的江海关钟楼,已经在外滩矗立了89年,“威斯敏斯特”乐曲也播放了将近60年,但人民群众早已对江海关大钟播放“威斯敏斯特”乐曲非常反感,曾经在各个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向政府有关方面提出过意见。1966年根据人民群众的请愿,江海关大钟曾经播放了几年“东方红”,改革开放之后不知为何原因,又重新回到了旧曲,直到2003年,才最终定格在“东方红”乐曲。

  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一直反对江海关大钟播放“威斯敏斯特”乐曲,是因为它体现的是英国皇家官爵生活的风情,与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尽管江海关钟楼与其它古典建筑群,共同构筑了上海外滩最美的景观之一,但掩盖不了它是建立在掠夺剥削中国人民血汗的基础之上的。英国曾经于1845年-1943将近一个世纪,占据着上海黄浦区作为它的租界,疯狂地征用大量中国劳工,来建造他们梦想中的大不列颠国建筑群,而江海关钟楼,只不过是英法美三国侵略者,剥夺中国海关主权的象征物。据历史记载,当年上海海关业务十分繁忙,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进出上海港很多,但每条船自备的时钟设置差异很大,造成收费纳税相当混乱。英国占据江海关后,便设置了海关大钟,以此作为各条船进出上海港交费纳税的唯一依据。另一方面,英国当局处心积虑,利用江海关钟楼比较高的优势,来作为引导英国军舰以及其它船舶,自由进入上海港的航标。当那些英国军舰上的水兵,以及生活在上海的英国侨民,看见江海关钟楼上的大钟,听着大钟播放的“威斯敏斯特”乐曲,洋洋得意,仿佛是生活在自己的国土上。所以,在当年江海关大钟播放的“威斯敏斯特”乐曲的背后,却是中国海关主权被剥夺,中国人民任人宰割欺压的耻辱历史。解放前的九叶诗派重要诗人唐克蕃曾经有一首诗:“江海关的大钟的摆,/从剥夺和阴谋的两极间,/计算每一秒钟的财富……/沉默的人民都饱含愤怒,/少数人的契约是最可耻的历史,/我们第一个新的时间就将命令/他们与他们间最简单短促的死。”这首诗,基本上道出了当年中国人民的心声。

  时过境迁,现在上海海关的主权,早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掌控,因此,完全可以不必重播那些明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让中国人民心酸的东西。而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选择“东方红”,来作为上海海关大钟的乐曲,并不是他们不懂得美,而是认为毛主席是人民心中最杰出的历史人物和伟大领袖,只有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人民赶走了一切帝国主义反动派,扬眉吐气真正地当家做了主人,也只有毛主席能诠释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感受。所以,海关大钟播放什么乐曲,看似一桩很普通的事,意义却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与爱国主义教育。

  明年将是江海关钟楼90岁的纪念日,举目眺望这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钟,我心里不免有些感慨:89年过去了,这大钟历经风风雨雨,早已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假如不是中国共产党赋予它新的生命,焕发它新的活力,它绝不可能保持它原有的古典风韵;假如没有“东方红”乐曲,它只不过是一个有些历史渊源的大钟罢了。一遍遍地倾听“东方红”钟声,浑身振奋,荡气回肠;这庄严悠扬的钟声,仿佛在告诫我们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百年屈辱,爱国强国,走中华复兴之路,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一篇:人啊人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