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我见

语文资源 2019-3-25 579

  《武侠之我见》是作者关于武侠的诸多见解,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金庸、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作者,并且用对照的方式进行逐一分析,见解精到,鞭辟入里。

  武侠,武侠,武者以武行侠,仗义。古时,侠以武犯禁,所以武者是统治阶级所最不喜欢,甚至深恶痛绝的。与官方不喜欢武者一样,武者亦不喜欢当官的,特别是贪官,更是深痛绝,往往闻者,见者便会打打杀杀。

  当然了,一般地,江湖人士对官府是敬而远之的。

  人分正邪,因而派亦分正邪,是为正道邪道。正邪一遇,便会要打要杀。人道,替天行道。但这往往是为名为利为权为美色为功法,虚伪狡诈不足以形容万一。

  正是:

  人生在世荡悠悠,

  争名夺利几时休!

  江湖恩怨何时了,

  直至赍志入坟丘。

  江湖,永远是免不了纷争的,一入江湖,便会身不由己。

  江湖,永远没有净土!

  一提起武侠就不得不提金梁了,金梁并称一时瑜亮,不过倒底还是金庸技高一筹,成了“金盟主”。梁羽生曾洋洋自许自己才是正统的中国才子,而金庸是中西结合的“洋才子”。原因是梁受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影响较深,而金深受西方影响,因而是“洋才子”。也许,也差不多罢,那时的国人确实是深受西方影响,甚至崇洋媚外,凡事凡物,一带“西”,一带“洋”,便觉洋洋得意了。

  自清朝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提倡师夷,师夷治夷,出国留学那是常有的事,大量的西方思想涌入中国,给国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崇洋媚外,全盘西化者也不在少数。那时,曾全盘否定孔孟之道,焚书,甚或“坑儒”。

  关于焚书一事,我爸他们那一代都有者深刻的印记,那时,家家户户人人自危,如果有人私自藏书,那是得挨斗,要出人命的,因而有书必烧,还得悄悄的。

  经此“一役”,也不知有多少经典古藉毁于一旦,可惜可叹!

  关于“坑儒”一事,也不得不提。那时,但凡有才气、有名气的文人概不能免,挨批挨斗劳改是家常便饭,一有不慎,连小命都丢了,受不了所谓改造,受不了煎熬而自寻短见的,也不再少数,老舍仿佛就是其中一个。诺贝尔文学将提名,眼看功成名就,成名在即,却无福消受了。可惜,可叹!

  而当时,“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似乎就是“孔孟之道”的传承与发扬者,就是封建思想,于是乎,学生世人,大肆批斗,该打打,该杀杀,一场风波席卷中国。这些,从某些名人回忆录中可见一斑。就连穷乡僻壤的我们那里也深受其影响,老人们一提到这些,就带点恐慌与惧怕。

  书籍,才华,仿佛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封建主义,就是阶级主义,就得挨批挨斗,蹂躏来,复肆意去。于是,有识有才华者便遭殃,文字狱大兴,超越满清,为史上之最,又添一历史景观,是为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那时,就是一个乱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的确不错,乱世英雄多!但,谁是真英雄呢?又何当英雄?英雄何来?乱世谁主?英雄。英雄何为?救苦救难,挽大厦之将倾,扶民众于倒悬。只是英雄何来?

  而武侠,也就应运而生。那是一种理想,一方寄托,一个方向,寄托生活的希望。

  有难有求人所喜,快意驰骋,人所愿耳!

  侠士凛然而出,仗义江湖,快意恩仇,不求所向无敌,但为义之所愁。其中英雄之达者首推金庸,金庸笔下的郭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新奇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神清目明,让人欣然接受。在其他“武林人士”,还在为名缰利索,恩怨情仇而纠结时,金盟主,脱身而出,慧冠全雄。金盟主,无论从才华,武功还是见识,都当之无愧。梁羽生,亦不能免俗,还在拥虿古典传统而洋洋自得,亦不思变,不识实务。中国传统古典才子也好,洋才子也罢,能思国利名的,就是好才子,能远见酌识的才胜得盟主一位。

  不喜欢非奸即盗的江湖,虽说奸亦有理,盗亦有道。金庸,为天下英雄好好诠释了一把何为英雄。

  金庸笔下,郭靖才算得全雄之雄。说起来,郭靖确实是耐人寻味,是当时世人的最需。为人,处世,是当世人的榜样,也是自古以来人们的榜样!不像岳不群,伪君子一个,该当痛恨!梁羽生笔下,就没有一这样的人物。

  说起来,梁羽生的小说,我大抵看了十几部,往往大抵写的是江湖草莽,非匪涉盗,总是些恩怨情仇,少了些许大义,而金庸笔下的,大多是涉及家国大事。金庸笔下,爱恨情仇,人性,人是人非,民族大义,国仇家恨,种种可见一斑。

  金庸,行兵布阵,可谓机关算尽,就连小说名都浑然天成。

  请看: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外加一部《越女剑》,都终成传奇。

  金庸小说,语言精炼,朗朗上口,增减不得,布局巧妙,左右逢源,出人意表,是为经典。不像现在的小说,繁冗拖沓,情节、语言反复,大抵有灌水之嫌。有句话说的好,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当真巧合么?

  金庸的小说,我大抵都看了两三遍,很喜欢那种语言风格,像红楼梦,精炼而不晦涩,给人以轻灵快活,游刃有余的感觉,赏心悦目,爽!小说也是!而梁羽生的,看了总感觉晦涩懵懂,难置一词,就像古诗词,就像古墨画,令我敬而远之,毫无再续前缘之意。这不是不喜欢,更不是讨厌,而是,那种感觉,总让人憋着一口气,不畅快。当真挺喜欢诗词的,不过,喜欢,不等于想深究,非得强迫自己弄出个所以然来,那不是闲着无事,硬找不痛快嘛!开心就好,何必强求。

  如果说金庸小说如小溪流水,涓涓细流,让人赏心悦目;那么梁羽生的就如泉眼叮咚,让人空自焦急,空灵之意,一无所觉。

  美,让人发现,还得让人细细品尝,细细咀嚼!

  有说法说,古龙堪比金梁,并称三大宗师。我看,不见得,因为我看不到古龙小说有何可当得如此殊荣,作品新奇,产量高,就不见得质量好。我当真没见得古龙的作品好在哪里,相反,感觉有点幼稚,特别是人物出场时的场景描写(《陆小凤传奇》),似乎有些过了,过尤不及。

  相反,我倒是喜欢与他差不多的戊戟与李凉。虽说戊戟也不见得有多高明,它能给我以清爽、明快,如秋风,虽说以幽默风趣著称的李凉也不见得风趣幽默到哪里去,但至少他尽力了,也给人那么一丁儿的感觉。我自以为,这都比古龙好了点儿。

  因此,戊戟的小说我都看了,李凉的也看过几部,而古龙的,也细看过一两部,不记得了。总之,是看不下去了,挺不喜欢的。因他的名气所在,一些书,也随手翻看了一下,但记忆不深,如果硬说记忆,那便是敬而远之了。

  古龙的奉献,最大的,也许就是开一派之先风了。古龙,在异能,玄幻,修仙盛行的年代,当真不稀奇,一点也不!古龙,当不得一代宗师。也许,这算是我的一点偏见与固执吧!

  不知为什么,总是见古龙不爽,其实,他也有好些经典名著的,被拍成电视剧,被制成游戏。就如我不喜欢李寻欢一样,不喜欢花无缺,不喜欢楚留香,不喜欢,毫无来由的不喜欢,虽然我曾经看过电视剧,偶尔间有过那么一丁点的欣喜,特别是小鱼儿。人称经典的陆小凤传奇,恨死了。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毫无来由,毫不犹豫地不喜欢古龙,尽管曾见有人盯着古龙的小说追看。

  我与古龙有仇么?八辈子打不着啊!为什么可以喜欢好些武侠小说,就是看不惯他,连带着不喜欢他的小说。前阵子看本小说,娱乐全才,片言只语间就可见,作者就倍加尊崇古龙。手上就下了古龙的小说集,六十来本,可静不下心来看,就算是有时间。也许,静下心来,认真看看,那时就是另一翻景象了。

  说真的,都好些年没关注过武侠了,以前,对武侠可常常是追贤若渴的,也许,回过头来,回味一下,那将是另一翻感受。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