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家世业农。树声少力田,暇即读书。举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三十一年,遭父丧,请急归。久之,起南京司业。未几,复请告去。起左谕德,掌南京翰林院。寻召还春坊,不赴。久之,起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严敕学规,著条教十二以励诸生。召为吏部右侍郎,引病不拜。隆庆中,再起故官,不就。神宗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初,树声屡辞朝命,中外高其风节;遇要职,必首举树声,唯恐其不至。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树声相对穆然,意若不甚接者,居正失望去。一日,以公事诣政府。见席稍偏,熟视不就坐,居正趣为正席。其介介如此。北部要增岁币,兵部将许之,树声力争。万历改元,中官不乐树声,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树声知其意,连疏乞休。居正语其弟树德曰:“朝廷行相平泉矣。”平泉者,树生别号也。树声闻之曰:“一史官,去国二十年,岂复希揆席①耶?且虚拘何益。”其冬,请愈力,乃命乘传归。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树声端介恬雅,翛然物表,难进易退。通籍②六十余年,居官未及一纪③。与徐阶同里,高拱则同年生④。两人相继柄国,皆辞疾不出。为居正所推,卒不附也。已,给廪隶如制,加太子少保,再遣存问。子彦章,万历十七年进士。树声诫毋就馆选。树声年九十七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选自《明史·陆树声传》,有删改)
【注】①揆席:指宰相。②通籍:步入仕途。③一纪:十二年。④同年生:科举时代指同榜考中的人。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B. 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C. 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D. 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B. 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C. 改元:君主或王朝改换年号,每一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D. 别号:指人名字以外的称号,一般是长辈起的。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树声有才华,不向往官场。他出身农家,有空就读书,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他任官时几次请求回家,还多次推辞朝廷的任命。
B. 陆树声受到赏识,傲视权臣。当初,朝廷遇到要职,一定首先考虑他;他看见座位不正,就对张居正视而不见,张居正只好替他摆正座位。
C. 陆树声不受诱惑。陆树生被人排挤,就请求退休,张居正透露说朝廷要任命陆树声为宰相,陆树声却说,自己不求宰相之位。
D. 陆树声淡泊超脱。他进入官场六十多年,做官却不满十二年;他和徐阶、高拱都可以扯上关系,但徐、高二人掌权时,他却托病不出来做官。
12.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居正当国,以得树声为重,用后进礼先谒之。
(2)屡宣诣会极门受旨,且频趣之。比趋至,则曹司常事耳。
【答案】9. C 10. D 11. B
12. (1)张居正主持国政,把得到陆树声的辅佐作为重要的事情,以后生拜见先生的礼节先去拜见他。
(2) (宦官)屡次召他到会极门接受圣旨,并不断催促他。等他匆匆赶到,却尽是官署中寻常的事罢了。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朝”“时政十事”“语”“居正”“邸舍”“谁”“万士和”“国门”“士大夫”“城”,虚词“而已”“与”,“时政十事”意思是“时政方面的十件事情(或者:十件时政方面的事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语”作“多切中”主语,意思是“说的话大多切中要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再结合本句意思:他到朝廷告辞时,陈述了时政方面的十件事情,说的话大多切中要害,但皇帝只是答复已经知道了。张居正到邸舍与他告别,询问谁能替代他。他推举万士和。等他离开京都城门,士大夫们倾城追送,他都谢绝不见。句子可以断开为:辞朝/陈时政十事/语多切中/报闻而已/居正就邸舍与别/问谁可代者/举万士和/比出国门/士大夫倾城追送/皆谢不见。故选C。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一般是长辈起的”说法错误,别号一般是自己起的。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就对张居正视而不见”与原文不符,原文是“熟视”,“熟视”的意思是“仔细看”,不是“视而不见”。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当”,主持,掌管;“当国”,主持国政;“以……为”,把……作为;“得”,得到;“重”,形容词作名词,重要的事情;“后进”,指后生,后辈;“谒”,拜见;“之”,代词,他,代指陆树声;“用后进礼先谒之”,以后生拜见先生的礼节先去拜见他。(2)中“屡宣诣会极门受旨”省略主语“宦官”,翻译时补齐;“屡”,屡次,多次;“宣”,指召见;“诣”,到,来到;“受旨”,接受圣旨;“且”,并且;“趣”,通“促”,催促;“之”,代词,他;“比”,等,等到;“趋”,同“促”,急速,匆匆;“则”表转折,却;“则曹司常事耳”,却尽是官署中寻常的事罢了。
参考译文:
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人。家人世代务农。陆树声年轻时亲自种地,有空闲时间就读书。陆树声考中嘉靖二十年会试的第一名,被选任为庶吉士。三十一年,遭遇父亲的丧事,请求立即回乡。很久之后被起用为南京司业。不久,又请求辞官。再被起用为左谕德,负责南京翰林院。不久,诏令他返回京师春坊(教育太子),不赴任。很久之后,又起用他为太常卿,负责南京国子监的祭酒事务。他严格学规,撰写了十二条教规以便激励诸生。朝廷召他为吏部右侍郎,他称病不上任。隆庆年间,再次起用担任原来的官职,不就职。神宗即位,派人到他家中封他为礼部尚书。当初,陆树声屡次推辞朝廷的任命,朝廷内外都推崇他的风格节操;遇上重要的职位,必定首先举荐他,唯恐他不到任。张居正主持国政,以得到陆树声的辅佐为重,以后生拜见先生的礼节先去拜见他。陆树声严肃地接待了张居正,好像不肯接受,张居正失望而去。一天,他因公事到内阁中去,看见座位稍稍偏斜,他盯了很久而不就座,张居正赶紧替他扶正座位。他的性格就是这样耿直。北部要增加岁币,兵部将要应允,陆树声极力争辩。万历元年,宦官对陆树声不满,屡次召他到会极门接受圣旨,并不断催促他。等他到了那里,却尽是些官署中寻常的事。陆树声知道他们的心思,接连上奏请求退休。张居正对他的弟弟陆树德说:朝廷将让平泉为相臣。平泉,是陆树声的别号。陆树声听说后称;一名史官,脱离国政二十年,难道还希求宰相之位吗?拘泥虚名有何益。这年冬天,陆树声请求回乡更加坚决,于是指令他乘坐驿车回去;他到朝廷告辞时,陈述了时政方面的十件事情,说的话大多切中要害,但皇帝只是答复已经知道了。张居正到邸舍与他告别,询问谁能替代他。他推举万士和。等他离开京都城门,士大夫们倾城追送,他都谢绝不见。陆树声品行端正耿介恬雅,洒脱,一表人材,难于进用而易于退职。在官籍六十多年,却没做到十二年的官。与徐阶是同乡,与高拱同年考中。他们两人相继主持国政,他都称病不出任官职。受张居正推举,也始终没有依附他。回乡后,依然按定制供粮薪,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两次派人问候。他的儿子叫陆彦章,考中万历十七年的进士。陆树声告诫他不要接受翰林的选拔,陆树声终年九十七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