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定位,体现语文要素
首先,杨老师能够根据统编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编排特点,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落实训练目标。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注意语气”方面,杨老师考虑学生之前多次训练过,在读这首古诗时,做到“注意语气”是不成问题的,“注意重音”则是本册教材对学生的新要求,《村居》又是本册教材的开篇课文,教学时对此要求不必太高,于是,杨老师一方面采用范读和学生尝试读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语感,把握读诗时的语气和重音,另一方面,则紧扣这首诗的诗眼(“醉”和“忙”),让学生联系语境,想象画面,感受醉在这春光里的美妙,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悟村童们为趁东风放纸鸢的忙乐,如此,淡化技巧,以加深理解、加强感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读诗,学生对诗句中的语气和重音的注意自是水到渠成。
二、 营造古典氛围,感受文化的魅力
“经典”的学习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课堂上,杨老师一方面能够留意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看似不经意间,让学生从小浸润在祖国的文化氛围里,受到熏陶和感染。如,对我国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风筝做一个简单的来历说明;又如,将课文里以水墨画形式呈现的精美插图制作成动态的课件等。另一方面杨老师潜心推敲导语、过渡语、提示语、小结语等,让“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蕴含之中,让“春天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春天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春天啊,还是一首首清新明丽的诗”等诗意的表达自然“流淌”其间,通过富有古典文化韵致的语言河流,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使学生悠然地徜徉在古诗词的境界里,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 精心架构,渗透学法指导
在教学的架构、布局以及实施等方面,杨老师可谓独到。总体上,她建构了由点到面,由景到人,由情到趣的“扩散式”教学框架,每一个层面的教学都相互关联,是有意图地走一步,再走一步,既步步为营,又自如地铺展开来,终至圆满,令人回味。而“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反复吟诵”等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亦相机渗透,不着痕迹。
四、“读”树一帜,强化情感体验
朗读在古诗教学中既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又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杨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从初读时的读准读通读顺,到再读时的有节奏、有韵味儿,边读边想象,直到熟读成诵后的有情有趣。通过美读让学生沉醉在春光里,通过乐读,让学生和小村童们一起放飞心情,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读的形式上,有教师的范读、引读,有学生的接读、合作读,还有表演读、配乐读等。如此,学生在朗读上有时和量的保证,有层级式的爬升,有情感的递进,自然读到最后就有了质的飞跃,读出了情味,读出了个性化的体验。可以说,杨老师的这节课印证了一句话,那就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