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动机。
习作的话题特别重要,习作教学要借助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话题对我们来说有的可教、学生有话可写,要做的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三年级上册出现了一个议论文的话题范畴。以前在小学阶段不大去涉及叙事、说明的类型。但一类的话题,我们认为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应该有说理的能力。
2、明确目标要求,体现发展梯度
每一次的习作都有相应的具体目标,目标也是体现了对于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习作发展的一个能力发展过程。几册书纵向看就能看到学生习作梯度的变化和发展。
3、加强过程指导,避免畏难情绪
(1)给出写作样例。
提供学生样例。这个例子是内容上的引导,也是表达形式上的引导,引导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如,“猜猜他是谁”提示了四个角度,提示的是不同的方面:有的是外貌,有的是性格特征,但教材里边的更多的是通过示例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不教给学生术语。术语对真正的阅读和习作是没有帮助的,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会和落实,通过用语言实践的实例去引导学生写。
(2)提出问题。
这是做过程指导非常好的一个办法。某一个话题,教师首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只要把这一系列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解答,用语言串联下来,就是一篇大概水平的作文。引导思考编图画面的故事有哪些角色?发生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在干什么呀等。把这些事情想清楚,把关联想清楚,故事也出来了。
(3)唤起阅读经验促进读和写的结合
如写一个地方很美,引导学生习作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运用的方法。唤起学生阅读课文的阅读经验,模仿课文表达的思路。
(4)唤起生活记忆
过程指导既包括选材,也包括语言表达。学生题材的事件往往发生时间久远。学生只会记得当时跟谁去玩,但是怎么玩的、这个过程中的心情等其他具体的细节就想不起来了。引导学生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还可以看看照片,帮助学生回忆,也可以找到当时一起玩的人聊一聊。回忆时事件的顺序以及表达在和他人的交流中都完成了。
4.修改习惯
(1)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形成自主的修改意识。
培养学生这样的意识:习作是为你自己而做的,是你自己的一件事情,而不是老师布置的、被动完成的一件任务;养成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的意识,自己要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修改习作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包括丢字、落字、写错字等。每一篇作文完成后自己要小声地读一遍,或者大声地读一遍。
总结:
三年级的学习是一个爬坡,把坡设得再缓一点。先让学生写放胆文,先把胆量练起来,把兴趣激发起来,不要害怕作文,慢慢地会越写越好。可能有的学生能写,字数多,内容丰富,但要关注大多数的学生,让大多数的学生在二年级的基础上稳步提高,逐步实现三年级的习作任务,并且能增强表达的自信。现在看到更多的情况是拔高写作要求,给学生很多外在条条框框的束缚,字数的要求,结构的要求,写具体、写生动的要求。三年级上册这个起步阶段,是要想办法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