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939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建议先集中识记,再随文复现强化。

  (1)读课题后,可先行识记“朱德扁担”。“扁担”要提示“担”字在该词中读轻声,可借助“扁担”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实物。

  (2)集中识记。

  初读课文之后,在读词中,组织学生认读生字。

  毛东、朱德

  可出示两位革命领袖的照片,读名字加深印象。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身份。

  同、队人、打

  认读词语后再出示句子“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生字,同时依托语境理解这组词语的意思。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认读词语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是否见过或走过陡峭的山路,相机出示词语“陡坡、陡立”,加深对“陡”字的识记与理解。

  “难”是多音字,在前一课“灾难”一词中已接触过nàn的读音,认读时除了出示文中词语,还可以出示“难过、为难、难忘”等词语促进学生对字音nán的识记。

  (3)学文中不断复现,强化识字。

  朗读课文时,部分生字可以随文再次出示,如读到“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时,可出示词卡“抽出”,让学生认读词语,说说“抽出”在句中的意思,理解“抽出”就是从队伍中抽调一部分人的意思。读到“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时,可出示词卡“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让学生再读词语,想象画面,既巩固生字,又帮助学生读好课文。读到“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可出示词卡“不料”,让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有想到的意思。并练习说话,如“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不料午后下起了暴雨”。

  (4)学文后用字组词,读词,巩固识字。如:

  德——品德、美德、公德  志——立志、志气、志向  扁——扁豆、扁圆

  根——树根、根本、草根  料——木料、笑料、料想  敬——尊敬、敬重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的字。指导时,要注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书写“士、志”:二字可合在一起指导,要着重强调“志”上部是“士”,不是“土”。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

  突出主笔的字:“军(秃宝盖)和战(斜钩)”。观察字形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军”字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车”字;“战”字的斜钩要有点弯度,就像一张弓。

  半包围结构的字:“扁”。“扁”从户,从册。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古同“匾”,引申为物体平而薄,如“扁圆、扁豆”。户字头要写得略小,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空间。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1)自主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本文长句子较多,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教师可示范一两个长句子的朗读,再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课文中其他长句子。

  ①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②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2)朗读故事,感受形象。

  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基调有所不同。朗读首句“……会师了”语气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末句“红军在山上,山下。”画线部分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第二自然段,“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词语表现了挑粮路远难走,困难重重,但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还“争”着去。朗读时,可结合井冈山地势险要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山路之长、山势之险,重点强调“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以突出下山挑粮的重重困难。末句“可是”表转折,略作停顿,以突出后边的“每次、都争着去”,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第三自然段,两个“一块儿”表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第一句概写,第二句具体介绍,两句话紧密关联,朗读时要语气连贯。第三句“白天、晚上、整夜整夜”要重读强调,以凸显朱德同志夜以继日、万分辛苦,强调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不同的是,晚上也得不到休息。第五句“不料”后面略作停顿,读出“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是大家没有想到的。

  第四自然段,“大家见了,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用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因而,战士们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朗读此句时画线词语略突出,可以表现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2.理解运用。

  课前,可引导学生通过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初步认识朱德,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本文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可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简要了解当时的局势,然后提出问题: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第一自然段,教师可适当交代当时的背景情况: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保障后勤供给。但是,“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引导学生抓住“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下山挑粮可谓困难重重。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及朱德同志的身份,想象他夜以继日的辛劳工作,白天去挑粮,走的是又高又陡、非常难走的山路,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思考战略,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进而理解战士们藏扁担的良苦用心。然后让学生说说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体会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他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了战士们。教学时,可以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战士们为什么藏扁担,体会朱德同志工作异常辛劳;再联系朱德同志内心想法,表明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课后第二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解答本题建议随文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进行说话练习,再出示第二题进行搭配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自由练习说一组动宾短语,如“打着雨伞、戴着草帽、穿着长袍”。

  三、实践活动

  革命题材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教学本课后,教师可以围绕故事的主人公推荐阅读朱德同志的其他一些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体会他们为革命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也可以推荐阅读其他革命题材的故事,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