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630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11个生字,在字音方面,“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在朗读中正音。“葫芦”以词语的形式识记,“芦”在词语中念轻声。

  在字形方面,11个生字都是合体字,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从结构看,“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其中识“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从字义看,可通过同偏旁归类识字来理解意思。“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本课多个生字适合随文识字的方法。如,“藤”字形复杂,建议学习“细长的葫芦藤”时,让学生借助图片识记。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等,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进一步了解葫芦藤的特点。再如,生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谢了的意思。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查字典,选择义项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又如,通过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本课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举例:

  藤:葫芦藤、丝瓜藤

  谢:谢谢、感谢

  芦:葫芦、芦花

  盯:盯住、盯人

  赛:比赛、赛跑

  感:感动、感情

  怪:奇怪、古怪

  慢:减慢、快慢

  2.写字。

  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将8个生字先进行归类,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棵、盯、治、怪”等字是左窄右宽的,教学中可以将这4个生字组成一组教学,提高书写效率。“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谢”是本课书写的难点,需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再让学生书写。“言”是独体字,最上面的横要写得长而平正。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再圈一圈一连串动词“种了、长满了、开出了、挂了”等,读的时候要强调动词和“细长、雪白、小”等修饰性词语,读出喜爱的语气。

  (2)读好课文中带语气词的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其不同作用。出示句子: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即每句话后面都有感叹词。“啊”,表示赞叹、赞美,像“多么可爱”可以读出重音,表达出种葫芦人对刚长出来的小葫芦是非常喜爱、满意的,朗读中表达对小葫芦的赞美之情。“快长啊,快长啊”在语调上,可以渐次上扬。“呢”,表示确定,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长势充满期待。“吧”,劝告,当读到“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时,可以读得急切些,表现出邻居对他诚恳的劝告。教师不要分析太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鼓励学生读好句子的语气。

  (3)在分角色朗读中,抓住提示语“自言自语、奇怪”等,在理解提示语意思的基础上,再读好语言。如“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声音可以小一些。其他提示语不是很明显的语句,要体会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如邻居看见叶子上有虫,心里非常焦急,所以才会劝种葫芦的人“快治一治吧”,邻居的话语就要读得急切。

  (4)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不同的语气来,从而感受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比如,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个句子连用两个问句,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要读出反问句的强烈语气,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接着用一个肯定句,表明自己只要葫芦,其他都不在眼中,都不会关心。朗读时,问句语调上扬,一句强过一句,第三句要一字一词地强调,尤其是“葫芦”二字可以重读。

  (5)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是学生习得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比如,第一自然段中“每天、几次”这些词语充分说明这个人眼里和心里都只装着葫芦,其他的一点都不关注。再如,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不难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蚜虫更多了——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简洁的语言,却层层递进。可出示句子:

  ①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②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在对比朗读中,学生会发现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边朗读边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体会这个人的难过、后悔的心情,朗读时可以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

  2.理解运用。

  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1)读懂故事。

  伴随着朗读指导,可以通过恰当的导引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故事。比如“小葫芦开始的长势怎么样?从哪里能够看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人是怎么想的?结果怎样?”这一层次的教学要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完成。

  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2幅插图,结合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对比阅读。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叶子的颜色、生长状况、葫芦所在的位置等,提取2幅插图中葫芦的生长状况、人物的心理、表情等相关信息,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2)读懂寓意。

  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后题进行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可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弄清蚜虫、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种葫芦的人不懂得联系起来看问题,做事情,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葫芦都落了的结果。这是本则寓言的主要寓意。二是可以从是否善于听从劝告的角度思考。因为种葫芦的人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导致最终没有得到葫芦。

  还可以设计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寓意:如观察插图,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怎么样呢?(后悔、恍然大悟。)

  3.课后练习。

  第一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中,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第二题,通过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初步感知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强烈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教师和学生合作的形式,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说一说。比如:

  下几滴毛毛雨怕什么!    下雨天还要开运动会?

  下几滴毛毛雨不用怕。    下雨天不要开运动会。

  三、实践活动

  1.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种葫芦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可以说给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听一听。

  2.续编《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新的故事呢?鼓励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大胆编故事、讲故事。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