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89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重点练习读准多音字“为、得”,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据义定音。

  用认读字组成词语:“植物、如果、四海为家、旅行、准备、纷纷、带刺、底下、炸 开、离开、观察、知识、粗心、得不到”,练习认读。考虑学生对“得(dé)、备、刺、 察”比较生疏,因此可以多读读“就得(děi)、得(dé)到、准备、带刺、观察”5个词 语。还可以在新语境中巩固字音,比如,读读“非得、还得、可得”“得到、觉得、得意”“跳得高、长得美、写得好”“备课、完备、备用”“鱼刺、小刺、刺耳”“海底、到 底、底下”“察看、觉察、察觉”;读准轻声词语“知识、认识、见识”,还可以再读读“识字、识别、常识”。

  2.写字。

  重点指导“它、娃、更”的笔顺。“它”的下部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娃”的右边由两个“土”组成;“更”的第六笔是撇。

  重点指导“脚”的部件组成。个别学生可能会把“脚”的单耳旁错写成双耳旁,单耳 旁是横折钩、竖,双耳旁是横撇弯钩、竖。“脚”注意写得高低错落有致;“脚”和“法”中都有“去”,但大小不同,在“脚”中小,因为“脚”由3个部件组成且笔画多,而 “去”在“法”中大。

  因为笔画的长短疏密不同,“娃”注意多横等距离、长短不取齐;“如”和“娃、她” 都是女字旁,因为“如”右边是“口”笔画少、竖短、形方,所以女字旁要大些;“如、知”都是右边有“口”,右边“口”和左边“口”写法上略有不同:左“口”小居上中部, 如,“吓、呀”,右“口”稍大居中下部。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第一节重点指导朗读“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三、四节的第 一句都是写“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和帮助,读出妈妈满满的爱意;第二句都是写“孩子”自信、勇敢地离开妈妈,要读出欣喜与快乐。

  2.理解运用。

  对于本课中“告别、四海为家、旅行、降落伞、乘着、纷纷、铠甲、挂住、炸开、蹦着跳着、仔细、粗心”等词语的理解,有的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语言环境、插图、课 件演示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查字典、换近义词、展开想象来理解,有的可以通过触摸、做动作、表演来理解。

  教学第一节,教师可以问“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怎样”,学生朗读回答“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教师可以顺势追问“孩子为什么告别妈妈”,促使学生关注和理解 “四海为家”,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立志四海为家的孩子,说说远行前跟妈妈告别时会说些什么,从中感受孩子对志在四方、独立生活的憧憬与期盼。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 了解“旅行”的意思,说说牛马、鸟怎样去另一个地方;让我们好奇的是什么,读好疑问句“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教学第二节,可以先请学生从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讲讲它的办法,引导学生把文中的“降落伞”与插图中的蒲公英娃娃联系起来,从形态、动态、用途等方面说 明,从中感受到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最好的远行装备。接下来,可以请学生说说有了降落伞的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纷纷出发”,说说孩子在半 空中随风飘远的心情和想法,从而明白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想象植物种子飘散的情景,顺势进行朗读与背诵。

  教学第三、四节,可以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与再创造。可以设计自学提示:

  教学第五节,教师可以请学生找找近义词“很多很多”“许多许多”和反义词“仔细”“粗心”。还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小节知道了什么,从中明白自然界的植物不计其 数,传播种子的方法难以一一例举,所以作者用“很多很多”来概括,并且懂得平时只要注意多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从而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 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选做题,试着仿照课文第二、三、四 节的形式写一小节,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

  2.可以阅读关于种子的书籍。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 书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