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根,中国梦
――读《边城》有感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的仰望星空。只有将民族根深深扎入脚下的土地,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国梦。
沈先生笔下的边城,祥和美好,那一草一木,人物的一颦一笑,透过文字给我们温热细腻的触感,心中氤氲着一种湿润宁静的气息。这样的边城,美好极了,即使忽略浪漫的情节,不去深思作者写作的意义,单单欣赏那青山绿水,都足以称得上是享受。
这样的魅力来自哪里?我猜,正是读者心中充溢的那种气息,是故乡情,是民族根。因为沈先生深切热爱着湘西,他用笔,用心细致地充满温情地描摹出他心灵的净土,我们便可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深藏的爱与向往,我们心中便可升腾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故乡情。近代以来,因为矫枉过正的破除封建的运动,一些人开始盲目地狂热地崇洋媚外,将外国人的一切不加辨别地推崇,将民族的传统的不分优劣地贬低,很不得把摔到尘埃里的习俗再踏上几脚,以是自己是“洋气”的。
现在的情况虽略有好转,可崇洋媚外的却大有人在。一些广告在宣传时,用显眼的字样写着“XX进口”,甚至出现“蒙娜丽莎”事件。一些家长捧着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让孩子成为背井离乡,不受家长监护的“卫星孩子”。还有一些人,一遇到他不顺眼的事,不管是教育体制、社会福利、还是排污系统、交通系统,总是声音尖细地抱怨着“哎呀哎呀,人家外国就不这样”。然而究竟“外国”是哪一国,“不这样”又是哪样,他通通不知道。
对于外来事物,还是那句经典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扎深民族根。我们追求经济增长,但也不能失了根。正如向日葵,虽然围绕太阳转,但永远扎根于土地,它吸收的土能量,总归要它活着才能利用。
中国梦要用民族根来支撑,越伟大的梦,越需要深深扎入土壤的根。我们寻求的民族根不能仅吸附于地表的浮尘,现在很多人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识到传统的可以为他们带来大利润。于是,他们关注着丝绸、瓷器、茶叶、水墨画。然而,再多呢,却是说不出来了。所以那些村间的社戏,捏出的栩栩如生的面人,画出的甜美的糖画渐渐地消失于视野,技艺也渐渐失传,以此为生的老手艺人拖着工具在小巷里、闹市里踉跄地躲避城管。这些不赚钱的流传几世的手艺被狼狈地挤在逼仄的角落,暗自垂泪。
是的,这些手艺是没什么实际利益的,可它们却是柔软着民族情怀的动人的抚摸,它们一点一点地绘出的,是《边城》中氤氲着的情怀。中国梦,是要实现经济腾飞的梦,是要全体人民奔赴小康的梦,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梦,但是,做梦和实现梦的同时,一定要记得扎深民族根,这是让我们清醒冷静的良药。正如《边城》山中的雾霭,湿润清凉,让你的心灵始终纯洁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