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量大,教学进度跟不上”的分析|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932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两类字的教学要求没把握好;

 

要求认的字,与以前所理解的识字,任务有所不同,学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要求认识的字识字量增加,目的是用于阅读。教学时不要对这些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教师不要对识字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见面,让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否则教学时间不够,也加重负担,待要求写的时候再作字形分析。

 

一是对学生不放心,过分追示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相信所有学生最终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

 

两种原因的背后实际隐藏着教师对识字返生现象的担扰。如何提高识字学习的效果,扼止返生呢。

 

调动积累,适当渗透识字方法。如,结合汉字的认识,学习一些最常用的偏旁。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学生会认的独体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尽相同,教师还就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质量。

 

识字教学天生就有易枯燥单调的危险,这在教材编写时也考虑到了,这在集中识字方面表现最明显:

 

事物归类识字。注意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安排了反映家庭生活的《在家里》P49,反映学校生活的《操场上》P52 ,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P92,反映农村生活的《菜园里》P94。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结合起来了。

 

韵语识字。安排了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去二三里》P44,学习最简单的十二个汉字。安排了《比一比》,通过比较事物的大小和多少,认识汉字。

 

体现汉字造字规律。安排了一课象形字《口耳目》P46,一课会意字《日月明》P97,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粗浅了解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字形分析,尤其是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分,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而是要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阅读活动,竞赛活动等,让学生通过与汉字反复见面,逐步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环境也能认识。

 

承认学生差异,利用差异,缩小差异。由于个性秉赋的不同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表现可能会存在差异,特别是现在提倡自主学习的背景下,学生间的差异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差异的存在会打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不强的学习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理念的实现,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老师除了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改进教学质量以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来消除学生间的差异。具体作法是让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结对帮学。

 

倡导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教材重视语文教育的实践性,自主性和整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材内容面向生活,强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人的潜能。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