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书》讲述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分享了《摸书》的阅读答案,欢迎参考!
摸书
冯骥才
①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裕。”我说。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4000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②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③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找到知己,又发现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④闲时,从书架上抽下几要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一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凡读过的书,都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⑤当一本古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少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⑥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每每此时,“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她的神气好似看到了过去一幅迷人的画。
⑦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她早已懂得。
阅读练习
小题1:莫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作者却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这两句话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2分)
小题2:文章第③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小题3:作者在文章第④段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未读和已读过的书的具体感受,你对读书有过什么样的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3分)
小题4:围绕着“摸书”这一线索,作者记叙了他和莫拉之间的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你认为他们为什么都喜欢“摸书”?是不是他们就不读书了呢?(3分)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人与书的境界是超越读”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书里还有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
小题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小题1:一本书看的次数多了,自然会生出一种特殊的感觉,随着理解的加深变得熟悉又陌生.一本没读过的书充满着一股神秘.
小题1:因为他们都热爱书籍,对书都有特殊的感觉. 不是,他们还是会读书,就莫拉的丈夫,像醉汉泡在酒缸里
小题1:读书最粗浅的方式是读 ,一旦人与书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于书不再限制于读,而是理解深层次的东西。
小题1:只要能表述出“书里还有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的意思即可。
小题1:分析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学生应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小题1: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小题1:能结合文中的线索和内容来理解人物与书的关系,结合上下文,理解并组织答案,表述合理即可。此处能说出人和书的特殊情感,也因此莫拉的丈夫,像醉汉泡在酒缸里 。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这里应深刻理解出人与书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于书不再限制于读,而是理解深层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