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教案 2019-4-2 553

第五单元主题:团结友好第五单元教学内容:《识字5》、《18称赞》、《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21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第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第五单元是一组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识字课是学习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称赞》;有体现互相帮助的《蓝色的树叶》;有体现和谐相处的《纸船和风筝》;有体现尊重他人的《从现在开始》。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蓝色的树叶》学故事性强,生动感人,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其它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故事生动有趣,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文园地五》中的儿歌(《走山路》)、“口语交际”的话题(合作)、“展示台”的内容(说团结协作的谚语),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54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每一课的识字、写字都是重点。识记生字时,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熟字,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得方法来识记,而且我们发现要学的好多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

第五单元内容简析:一、《识字5》 本课内容由5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这几条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二、《称赞》 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了一个很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小獾学做板凳,有点泄气的时候,刺猬称赞他做的一个比一个好,小獾因此获得了自信,后来学会了做椅子;小獾称赞刺猬采摘的苹果香极了,使得刺猬消除了一天的疲劳。 1、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采用先集中呈现读准字音再随文强化体会字义的识字方法,将识字渗透在整节课的多个环节之中,通过反复再现达到认识和巩固的目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觉得写字教学可以分散难点,让学生每节课都动笔写一写。重点指导“但”和“傍”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放在下节课集中指导。2、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根据低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尽量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如,用换词法理解“称赞”,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粗糙”,用演一演、体会心理活动的方法理解“泄气”“自信”等,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称赞给小刺猬、小獾带来的快乐。3、利用图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能力。本课的四幅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故事情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森林,使学生置身于形象可感的童话情境中。并且用课文的四幅插图连接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图解文,借助图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如“粗糙”“一个比一个好”等,从而在图文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三、《蓝色的树叶》 本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发生的一件事。林园园找出种种借口,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使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着蓝色的树叶。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通过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对话的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用问句说话。(相机出示灯片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吗?)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2、3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自主练习对话,随文学习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说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44886.com.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材分析

四、《纸船和风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一座友谊的长桥;第二部分是当他们的友谊出现裂痕的时候,纸船和风筝又带着谅解和浓浓的真情,化解了矛盾,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了友谊。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随文识字,识用结合。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伸展,如纸船里带来了什么,风筝里带来了什么。把生字词语的学习不露丝毫痕迹,与内容的学习融为一体。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利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实际是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总结主要内容的方法。2、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他们通过( )和( )成了好朋友。可是因为一点小事吵他们了一架,谁也不理谁了。令人高兴的是他们又通过()和( )和好了。 自制教具,小熊和松鼠的图片,看,这就是小松鼠的家,应该安在哪里?小熊的家呢?(请学生上台张贴)3、阅读体会,随文识字。(1)、精读2、3自然段,认识“漂”和“坏”。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齐读。这段话中的漂是多音字,还读四声,组词。(漂的两个读音) 当小熊看到这只装着礼物、装着祝福的友谊小船时,他---(乐坏了)乐坏了换词。(高兴极了---) 遇到高兴事我们会乐坏了,遇到害怕事,我们会(幻灯片:吓坏了)上学要迟到了,你会(急坏了),遇到难题不会做了,我们会(愁坏了)(2)、精读4、5自然段,认识“扎”“莓”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读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在黑板上贴风筝) 扎是平舌音,再读。扎风筝,扎领带,扎腰带,扎小辫 小熊的风筝也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呢?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草莓的图片梅花 大海 后悔(3)、区分“漂” 和“ 飘”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板书漂流和飘荡,区分漂和飘) 选字填空 拓展: (幻灯片17)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他每放一只纸船就说默默地说一句话,猜一猜,小松鼠说了什么?

五、《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大王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每个动物轮流当一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新首领。第一个上任的是神气的猫头鹰,他让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动物们叫苦连天。第二个上任的是激动的袋鼠,他要大家跳着走路,小动物们听着直摇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第三个星期,轮到可爱的小猴子了,他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成为森林里的新“万兽之王”!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故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二年级的孩子所接触的课文越来越复杂,篇幅也越来越长,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只能事倍功半。1、注意人物语言的提示语。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感叹句和问句是不同的,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而对于对话中的一些提示语却常常忽略,而提示语却恰恰能让我们更了解人物。2、在文章中圈圈划划。 前人早就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在书上做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记号是有益的。通过圈划,能使一些语句更突出,神气、议论纷纷、叫苦连天、激动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词,每一字都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能割裂开理解。猴子上任,大家为什么担心呢?因为上文中大家已经吃了猫头鹰和袋鼠的苦了。上下文联系起来,使得阅读更有意味,理解更透彻。 六、《语文园地五》 这一次“我的表现”是让学生自主发现汉字具有偏旁表义的特点。学习伙伴的提示,点名了编写意图,对学生的自主发现是一个指引。第一行字都有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病字旁,与病痛有关。在认识这八个字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加以扩展,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也可再举几个看到偏旁就知道字义的字。 “我会读”的词语里包含了许多本组新学的生字。读这些词语,一方面要巩固生字,另一方面要通过读记积累词语。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词语读正确,读好。还可以让学生再补充几个词语写在书上。 这次口语交际是讲合作做成的事。可创设情境,安排下面的环节。1、案例启发: 老师讲个合作的故事,让学生讨论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2、讲自己与人合作的故事: 先想想自己和别人合作完成某件事的经过,再在小组里以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听的人可随时插话。选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评一评谁做得最好,谁讲得最好,其余的同学有什么好的地方。3、在合作中交流: 和展示台结合,在合作做事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 展示台 这交展示台是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谚语等。这一项活动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比比谁说的谚语多,比比哪组搜集的有关团结合作的词语多;同学之间进行词语本交流,合作制作词语卡片,互赠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六单元主题:关爱他人第六单元教学内容:《识字6》、《22窗前的气球》、《23假如》、《24日记两则》、《25古诗两首》、《语文园地六》

教材内容分析:第六单元的 “如果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告诉了我们关爱他人是这一单元的主题。识字课用对子的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对比,《窗前的气球》表现的是同学之间的友爱;《假如》是讲一个孩子怀着一颗善良的童心帮助弱者的愿望;《日记两则》是讲城里人帮助贫困山区儿童读书的事,写出了浓郁的亲情、真挚的民族情、对落后地区少年儿童的同情;古诗《回乡偶书》、《赠汪伦》反映的是真挚的乡情与友情。《语文园地六》中的儿歌(《谁和谁好》)、“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展示台”的内容(唱《爱的奉献》这首歌),均与本组专题有一定联系。学完这个单元,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的童心、童真,孩子的真、善、美。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完美,用自己的想象力改变生活中残缺的地方;他们关心他人,用自己的真诚帮助他人。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5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每一课的识字、写字都是重点。识记生字时,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熟字,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得方法来识记,而且我们发现要学的好多字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重点是创设情境,感悟课文,获得美好人生体验。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六单元内容简析:一、《识字6》《识字6》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如诗歌一般,读起来那么和谐,那么富有韵律感。学生可以在识字的过程中,知道美和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1.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2.示范朗读或指名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模仿、体会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感。3.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生字的书写,如“暖”后面不要写成“爱”。“贫”的下面不要写成“见”。有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如“虚假、冷漠、热忱、索取、饥寒、雪中送炭”,我们可以用近义词“虚伪、冷淡、热情”或从词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学完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人?你想做什么样子的人?从而在学生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

二、《窗前的气球》对躺在病床上的科利亚来说, 红气球折射出的是教室里的朗朗书声,是操场上的奔跑和欢笑。透过这个红气球,科利亚的心飞到了窗外,飞到了伙伴们的身边。传染病房把科利亚和伙伴们隔开了,但它无法隔开孩子们的心。童年的友谊是真挚的。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净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领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童心无价。这篇课文思想性很强,在教学时要将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进行。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采用抓住关键词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并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声传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谈话讨论、朗读体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交替使用。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比较差,如果我们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会不佳。课堂教学中我会随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对学生评价之机,及时穿插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专心听、努力说上来。

注意“病字旁”的写法,两点要挨着撇。引导学生注意科利亚心情的变化(真没有意思——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高兴地笑了)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可以借助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课后题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注意两个“de”的不同写法。课程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而设计的,如何使孩子具备迎接未来生活的能力呢?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材内容除了要给学生古典文化的熏陶外,还必须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的发展。《假如》《日记两则》这两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三、《假如》孩子能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他们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假如》一诗中,他们的愿望借助“马良的神笔”得到了实现。 这首诗重在朗读感悟,除了感受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中的情感美,学完这首诗后的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这时,进行小练笔,他们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老师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所有的人画一张充满微笑的脸,让每一个人都能快乐地生活……这时的孩子 ,已经受到了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有些同学如果以前没有读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他就不知道马良的神笔有多么的神奇,也就无法理解课文中“我”对弱势群体的爱。所以,我建议授课前由老师或同学讲一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再导入新课。本文有四小节,前三小节分别写了我对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爱,可以看出“我”关爱的范围很广,也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前三小节的结构相同,每节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写我要给谁帮助。第二句是写他得到我的帮助后会怎样。背诵时需要提醒学生:前两节都是“我要给”,第三小节是“我一定给”,不要混淆。最后一节,可以让学生进行语言拓展训练,按照课文的句子进行想象。

四、《日记两则》将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书面的语言记录下来,便渐渐形成了日记。《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的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法记录生活。这篇课文记录了“我”的两次“梦”。记录了“我”的梦与现实生活之间由矛盾到统一的过程,记录了在城镇的“我”与贵州山区小女孩阿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他们之间的差别。“我”那白纱裙的梦,在妈妈的影响下,变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这个故事很有时代意义。教学时要结合生活现实,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许,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看到自己平时的影子,能够想起自己平时的思想与行为,也许还能够让学生从学习这篇课文开始,学会多想想别人,少想一点儿自己。引导学生开始写日记。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分两部分:时间、天气和正文。启发学生日记的内容:可以是你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可以是自己特别想说的话,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心情。(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五、《古诗两首》汉字是文化之母,古诗词则是优秀中华文化的结晶。教材中选入的《回乡偶书》、《赠汪伦》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了一个普通回乡人的真情实感。熟读该诗以后,进行情境表演,指名一个学生演贺知章,其余的学生就是那群故乡的小顽童,在路上向这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老人家提问。的确,很多孩子对贺知章的认识是从他的《咏柳》开始的,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了他们的已有感知,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写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原来就是这么一个和蔼又普通的归乡老人家。《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诗中写的是谁送谁?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指一指图中的人物各是谁,他们怎么在干什么?说到他们的友谊比桃花潭的水还要深时,插入讲一讲《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典故。然后介绍一组送别的诗:《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等,感受友人之间的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对古诗的理解,教师不用逐字逐句的进行串讲,只要向学生介绍古诗的背景及古诗的大意就可。重点在学生的朗读、背诵。

六、语文园地六学会了帮助他人,学会了关心别人,如何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如何与他人共处,在合作中更好地进行发展。将这种合作意识传达出来的有《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这首儿歌。“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蜜蜂和花儿一起生活得很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谁和谁好呢?你能说一说吗?孩子的想像又得到了启发: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做错事,橡皮来纠正;星星和月亮好,月亮太孤单,星星来做伴……在这些孩子熟悉事物的相伴之下,孩子似乎也更加明白了“我和同学好,一起上学校。”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界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彼此之间多一些欣赏,多一些赞扬。学习运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记生字。发现一字多音现象,教师可以再补充几个这样的字,进行句子的训练。如:乐、当、为等。展示台,需要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如:日记、收集歌曲、讲故事等,内容最好跟真情、关爱、奉献有关。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