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第2--4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小青、小松、小波3个孩子所画的家乡。小青画的是山林,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小送画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小波画的是辽阔的大海,那里海水蓝,海面上有装满货物的轮船。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更有趣的是,他们把自己都画到了画中:小青提着小篮子在丛林里采果子;小松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小波在码头上迎接爸爸,从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把握两个整体:
1、文章是一个整体:第一自然段由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自己的家乡引出课文;第2、3、4自然段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自己家乡的美--山林、草原、海边展示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总结画了许多画,感受家乡多美,祖国多美,从而构成一篇完整课文。
课文结构清晰--引出课文、并列展示、总结抒情。
课文内容丰满--2、3、4自然段各为一个独立的整体。(2自然段有山高、水美、树大和动感的富有情趣的小青采果子,用画笔绘出了山林的美;3自然段有草原的广阔、碧绿、富有和勇敢勤劳的小松奔马放牧,构成一幅动态的画面;4自然段有大海的宽阔、海水的碧蓝、海面上有繁忙的货船和码头上一个迎接爸爸出海早归的孩子,画出了既有景又有情的海边生活。
2、家乡的美构成了祖国山河整体的美:三个并列的美丽家乡景象是祖国多美的其中一部分,且有不完整性,那正是给教师与学生开发的广阔空间--展示学生自己家乡的美,从而使祖国的美更加充实。
二、 关于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认识山字旁。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3、 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4、 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5、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 关于教学重、难点: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和家乡的具体情况。
1、 教学重点: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三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基础确定难点)
(1)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和海边)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 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
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2) 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首先要了解词义,其次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再有是写一句话。)
难点的处理办法:分散和随即。
四、 教学资源准备:
1、 通过观察、访问或与家长聊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 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图画如《浪花》、《小山村》等课文;也可结合美术学课的内容。)
3、 课文中三幅图的课件或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
目的是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五、 教学设计依据的教学理念:
1、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2、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学生间、师生间语言交流、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小组中,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3、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学生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别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 教学时间:建议2--3课时
七、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3幅画的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能了解字义;随文认读5个认读字,认识山字旁。
3、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愿意与人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 (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要求: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 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合作学习体现之一)
要求:(1)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
[这一过程除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在合作中形成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 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 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可用卡片或用课件)
画笔 山峰 丛林 草原 屋前屋后 一望无际 又高又大
瀑布 码头 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轮船 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出示的词语要带音节,读词语中可了解山峰、丛林、瀑布等词的意思;认识山字旁。)
(2) 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 谁 在做什么)
第二板块
(二) 读课文,感悟语言
1、 观察彩图并读课文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1) 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四幅彩图的联系。
(2) 说一说:指出联系。
(3) 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2、 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
说明:第一自然段学生了解画家乡的事发生在美术课上就可以了。第二、三、四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第五自然段要知道我们画了许多自己家乡的画,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懂得家乡的美丽构成了祖国的美丽。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
(1) 细读第二自然段。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山林;b、家乡怎么样--山峰高、瀑布美,到处都是树;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小青在提篮采果子。)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丛林等词语的意思。
(2) 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如:她画的山峰是那么高,瀑布是那么美。要读出家乡的山高水美的赞美感。
屋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绿树。要读出家乡树的高大及绿色的美。
画中的小青正提着小竹篮,在丛林中采果子。要读出小青置身于丛林中享受家乡的树林给她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要结合图画、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出示投影片:(起到总结归纳课文2--4自然段的作用) (第2、3、4自然段采用对比读也可,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处理。)
3、 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4、 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家乡、赞美祖国。
第三板块
(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1、 自读后指名读。
2、 选择(2、3、4)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1为必做题,2为选做题)
1、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 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 (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