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2019-4-2 549

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更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类课文偏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性,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该类课文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当代教材需不需要编入“王二小”类的课文?其二,如果需要,此类课文如何教学?笔者认为,前一问题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它的教材必须包含最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第二个问题。本文仅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

生(自豪地):会!

师:谁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和“井”)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指导读出一定的语感)?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谁再来读?

师(高兴地):非常棒!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师:哇!你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学生朗读)

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的题目读得非常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八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完后,我们来比一比。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读,旨在相互纠正;教师组织少数识字能力最弱者重点辅导朗读)

师:刚才我听了好几位小朋友的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而且一发现读错了都自己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小朋友呢?

生(齐声):愿意!

师:好!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比你稍微好的同学。你向他挑战朗读!(学生分组)由挑战的人选一段他自己读得最好的,两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

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展示给大家看)

师(请出一组:张少飞──徐涛)问:张少飞(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张(点点头):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两生对抗性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两人的表现不相上下,学生纷纷鼓掌。)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为你们鼓掌叫好!(转身问张少飞)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次能够读得这么好?

张(自豪地):我都读了六遍了。

师:哦,读的多就读得好了!(转身向徐涛:被挑战者)你看,张少飞快要超过你了,你怎么办?

徐(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三)重点朗读,读出感受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谢谢!那你们就是评委哦,敢不敢给老师提意见?

生(有的犹豫、有的开始笑了):敢!

师:那好,我选择比较容易读的第二段(老师朗读,故意读错两个生字,语气读得平淡)

生(争行恐后地):老师!我来!我来!

生:你把“井”读成了“”了!

生:你把“战士”读成了“”!

师:咳,我有那么多的错误?粗心!真太粗心了!这里的生字实在太多了,不认识的字多了,就容易读错。课文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好不好?

生(请学生当小老师:圈圈、认认、说说自己觉得难认的字,给同学们领读)

生:老师,你还有地方读得不好。你读得没有感情。

师:说说容易!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强调出了“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等几个词,学生鼓掌。)

师:果然厉害!真是高手!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农民没水吃,他们会很伤心的。你(指老师)倒读得这么高兴,当然还是他(指学生)好!

师:有道理!

生:他们去挑水要走很多的路,我们要读得慢一些。你(指老师)读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到了,还是唐雨琪(指朗读者)慢慢地读好!

生(齐读。)

师:老师刚才读得不够好。但我还想再来朗读课文,可以?

生:可以。

师:现在,我要“读”课文中的一段话,你们不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看(学生面露惊奇的神色),用脑子想。读完了,我要请你猜一猜老师可能在读哪一段,好不好?

生(兴致盎然地):好!(老师表演性默读,学生观看、猜测)

生:你在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用手竖起了一块东西。

师:你说是竖什么?

生:石碑!

师:你真聪明!

生:你读的是第三段!因为你好像在抬头看什么东西,那是石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因为课文上第一段说“毛主席在那里住过”,你没有“住”的动作;第二段说,他们去挑水,你也没“挑水”的动作。所以你在读第三段!

师:说得太棒了!我们为你鼓掌!

(四)分发材料,补充阅读

师:那么,石碑立好以后(课件展示一张图片:一块石碑上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等字),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他们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篇关于沙洲坝这口井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分发四类资料,学生选择性阅读)看过石碑的人会说写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说,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生:村里的人会说,我们有水喝,还要谢谢毛主席和八路军呢!

生:这里说(指指手中的资料)这口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师:你说得真好!

生:他们会说,假如沙洲坝的河流多一点,我们就不用吃井水了。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手指资料):这里说,沙洲坝不太有河,所以人们吃水要挖井。

师:哇!你看懂了课文外的知识,真厉害!对,沙洲坝河少,人们吃水要挖井。

(五)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师: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好不好?

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生:老师!是“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下课!

二、教学思考

(一)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关注教学过程的情趣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有趣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学生把“不忘”读出了重音,老师夸张地称赞: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给学生强烈的成功体验。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挑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主动。

(三)强调人文性,重视人文内涵的普遍意义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四)立体阅读,补充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比如,学生从中知道了“沙洲坝人为什么要挖井吃水”,领悟到“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五)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一节小课约20分钟)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包含5个生字)等,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和小课,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如: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井等)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