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地球爷爷的手》教案(人教版)

语文教案 2019-4-2 674

【教材分析】

《地球爷爷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1课。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玩纸飞机?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

师:同学们玩得高兴吗?但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1、生自读课文。

2、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

3、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开火车”的形式读。

三、再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喜欢读哪一部分就给大家读哪一部分。

(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五、七、十自然段。)

2、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

4、做磁铁与回形针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引力”。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6、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表演读。)

四、课外拓展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

2、师: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生自由想像说。)

五、师总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其实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多看多想,那么你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教学反思】

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教《地球爷爷的手》一课时,利用让学生玩纸飞机来巧妙地导入新课,所以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也采用了这种导入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每个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喜欢玩纸飞机的特点,让学生思考“飞机无论飞得多么高,但总是要落到地上”这个问题,这是学生习以为常的,谁也没去考虑过其中的“为什么”,就像课文中写到的桃子熟透了会自动掉到地上一样。现在,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积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没有自己给学生演示放风筝而是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可以说,成功的“激趣导入”,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朗读,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飞起纸飞机对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我们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