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再见了,亲人 一、教学要求

语文教案 2019-4-3 557

23 再见了,亲人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选择同学中讲礼貌的事例写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

1.从具体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

损失苏州幻想博物馆艺术馆统统奉命(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订正)

二、检查预习,简介抗美援朝。

1.《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情?(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的事情。)

2.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就分批撤离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3.指名朗读课文。(请四人朗读,前三个自然段每段由一人读,后三个自然段由一人读。)读后评议,着重评议是否读错字,读破句。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暂”是平舌音,“侦”是翘舌音,“暂、侦”是前鼻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应该怎样分?

2.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3.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为什么这样分?(这是按照地点的不同来划分的。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在送行路上话别的情景,后三个自然段是讲在火车站上,列车开动时依依惜别的情景。)你是从哪儿看出前三个自然段讲的是在路上的情景的?(从“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大嫂,请回去吧!……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可以看出是在路上。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地叫大娘、大嫂不要送了,叫他们回去,但是大娘、大嫂送了又送,不肯回去。)

四、理解第一段。

1.请三名学生按自然段朗读第一段。

2.第一段是讲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学生回答后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来送别志愿军的是不是就这三个人?(不是)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呢?(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朝鲜的老年人、儿童和中年人。)

3.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哪几件事?可以边读边想边做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4.讨论。

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大娘送打糕是“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大娘是不是只做了这三件事?(不是,这只是举了最突出的几个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一句就说明大娘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正因为这样,所以志愿军说大娘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 。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每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可以边读边想边做记号,把每一段中讲的几个意思画出来。

3.讨论第二自然段。

(l)这段讲了哪几个意思?(讲了小金花的刚强和她对志愿军的亲密感情。)

(2)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噩耗”“同归于尽”。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语言,说明小金花很刚强。)

(3)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金花很刚强,妈妈牺牲时也没有哭,但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哭了;小金花平时很爱唱歌,但送志愿军时,难过得歌也唱不起来了。)

4.讨论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讲了朝鲜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指的是被炸断了双腿,这是血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可以改为:“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已经能够充分地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比较一下,两种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用“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的反问句子,意思就是更加肯定,更加强调了。)

5.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谈话: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老少少,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的往事。第二段讲的是什么呢?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第二段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3.这个感人场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他们对朝鲜这块土地的眷恋之情。)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感情。

2.各人自己朗读,要读出依依惜别的感情。

3.指名当众朗读,可酌情多请几名同学,各自选择朗读某一段,争取越读越好,读得动心动情。

四、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1.提问:“再见了,亲人”这个话是谁说的?(学生可能回答是志愿军说的,也可能回答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都这样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志愿军撤离朝鲜时,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的情景。课文是从志愿军的角度写的,通篇都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会不会不讲话?(不会)对,朝鲜人民也有说不完的话,只是课文中没有直接写出来。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一下,朝鲜人民可能说了些什么。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也可同座互相讨论。

4.讨论交流:朝鲜人民在送别志愿军时可能说些什么?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学生自由发言。如从第一自然段的“为什么摇头呢”可以体会到,大娘这时摇摇头,可能会说:“我不回去,一定要把你们送上火车。”在志愿军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他们可能会说:“你们为了帮助我们打败美国侵略者,吃了多少苦,多少人流血牺牲,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5.总结。阅读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中具体讲到的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深入理解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的代价,从而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五、布置作业 。

1.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2.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暂时 昏倒 捣米谣 侦察员 雪中送炭 深情厚谊

(听写后同座批改,有写错的课后订正。)

二、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1.找出课文中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2.说说“雪中送炭”的比喻意思。

3.在作业 本上练习造句。

4.指名读读造的句子,并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进行评议。

三、检查背诵。

四、完成“练笔”。

1.读题目,明确练笔要求。

2.学生各自练习。

3.互相交流。表扬写得好的,对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五、布置作业 。

1.修改“练笔”。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