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新课标教案4

语文教案 2019-4-3 771

散 步
创意说明:从写作特点角度切入,引领学生完整地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感悟“大词小用”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提问思考:文章写一家祖孙三代四人的一次散步,其中哪一个人物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课堂讨论。教师着重点拨“一霎时,我感到了重大的责任”。
4.由“重大的责任”到“分歧”,到“决定”,到“整个世界”,引导学生理解“大词小用”的特点,并请同学们仔细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二、感悟“小题大做”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请同学们注意体会“散步”的小和大。
2.提问思考:根据课文内容,续写“一次散步,事情虽小,意义不小,因为……”这个句子。
3.课堂发言。教师着重点拨作者所表达的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以及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内在的相似和相通之处。
三、感悟“蕴藉之美”
1.跳读课文,请同学们画出自己所喜爱的语句。
2.指导品读,教师先作示范,然后让同学们按要求自由品读。如:第二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写出了母亲的老迈。“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既写出了“我”的诚恳、孝敬,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顺从。这些语句,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显现了人物个性独具的情态。
3.自由品读,小组、全班讨论交流。
[资料整合平台]
1.背景资料(见《教师用书》)
2.扩读材料
散步的艺术 亨利·梭罗
我崇尚自然,一生追随自然的轨迹。现在,我将以人的身份,用最朴实、简洁的方式说出它的深奥含义:“人,是自然的居民,而不是社会的一员。”我更要强调,自然的本质是绝对的自由与狂野,正相对于文化的礼俗教化。
我用这么强烈的方式表达,并不表示我是自然的偏执狂,我的用意是凸现我想阐述的主题。因为,文明这个不自然的东西,已经有太多的人关照,包括政府官员、学校委员会,以及文明社会的每一个人。
在我的生命中,除了少数一两个例外,我很少遇到有人懂得“行走的艺术”,更精确地说,是“散步的艺术”。
漫步这个词,意味深长。中世纪时,闲散的人在乡野之间游走,并且以前往圣境之名,请求布施。而作一趟圣地之旅,孩子们会欢呼来了一个圣境行者,一个漫步者,一个圣地之行者。
其实,他们从未如他们自称的“走访圣地”,而只是一群浪荡子和流浪者。可是,耐人寻味的是,真正到圣地的,却往往是漫步者。另外一种对漫步的解释,有人认为出自圣地这个词,即没有故乡、没有家园。因此,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没有特定的住所,处处皆可为家,这就是漫步的深奥含义。
总是呆坐在家不外出走动的人,不可能是伟大的飘泊者。不过,漫步者却像是一条蜿蜒百折、四处流淌的河流,河水总是不舍昼夜,渴望找到通往海洋的最短路径。
我偏爱第一种说法,那可能比较接近事实。因为,每个脚步都是一种征伐,都是我们内在的彼得隐土的召唤,召唤我们勇往直前寻找圣地,并从那异教徒的手中将它复兴。
真的,我们只是信心薄弱的远征者,就算只是一趟步行,怎么说也称不上是坚韧不拔、永不止息的伟大志士。我们的长征只是一趟旅行,太阳下山时,我们又将回到原先启程的炉火边。步行的一半,只是踩着我们先前的脚步。
我们应该走最短的捷径,凭着这股壮美的探险精神,永不回头,并且将“永恒之心”送回我们荒败的王国。如果你已经有心理准备,将离开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远远的,永不再与他们相会;如果你已清偿所有的债务,安顿好所有的事情,完全地自由了,那么你可以开始一趟步行之旅了。
我是个“生命的步行者”。每次,我和同伴都会想象自己是个未被文明污染的处女地国王,或者想象自己是古代社会里那种“既非骑士也非侠客,既不是行礼者也不是驾驶者”的步行旅人,我相信,这是一个更久远、更古老、更光荣的阶级。骑士、侠客和英雄曾经是属于“骑乘者”的阶级,现在似乎是等同于或者接近于“步行者”,即是说,不是武士,而是游侠。他是某种第四阶级,远在教堂、国家与人民之外。(选自《流行哲理小品》,珠海出版社2001年4月版)
本文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引导学生理解“散步”的不同含义。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