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地四、五单元笔记资料

语文教案 2019-4-3 477

注释:1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2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孕(yu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4销声匿(ni)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5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6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 7农谚:有关农业的谚语,使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8数据:科学实验中记录的可以作为研究根据的数字。 9榆叶梅:落叶灌木或者小乔木,花粉红色,核果球形,红色。可供观赏。 10连翘(桥)(qiao):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入药。 11生态学:研究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条件之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
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
第4自然段:从道理上说明
第5自然段:举北京物候记录为例说明
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十七 奇妙的克隆
注释:1选自《中学科技》1997年第4期。 2吴承恩(约1500-约1582):山阳(现在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著名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3蟾蜍(chanchu):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4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试验胚胎学家。 5今年:指1997年。
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
克隆是什么(克隆的含义)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一个群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克隆的实验)生物顺序
本节说明技术在不断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
克隆技术大事记(由低等到高等)
种类/名称年份种类
鲫鱼1979鱼类
鲤鲫鱼
爪蛙1960-1962两栖类
黑斑蛙1978
鼠 哺乳类
多利1996
克隆绵羊“多利”
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克隆的利弊)
克隆技术牵涉到伦理道德问题。
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
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
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注释:选自《新疆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孟庆任译。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2鸟臀目恐龙:恐龙的一个目,腰带为四射型结构,与鸟类相似。多为植物食性或杂食性。 3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 4铱:一种稀有金属,银白色,质硬而脆,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制造科学仪器。 5潮汐:本意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指海潮。 6平流层:也称“平流圈”,对流层以上到离地面约50千米的大气层,大气多平流运动。 7核磁共振:原子核受射频场的刺激,发生磁能级间共振迁跃的现象。利用核磁共振方法,可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 8X光衍射:X光通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现象,由此可以检测晶体的内部结构。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1提出问题(1-5)
2分析问题(6-14)
3解决问题(15)
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语言特色:a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b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c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
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
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
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
两文作比较: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
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
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
十九 生物入侵者
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
注释:1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的生物在生态和形态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2归咎(jiu):归罪 3藩(fan)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4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
1 引出主题:生物入侵者
2-4 摆出现象:具体写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5 探究原因: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6-7 揭示态度: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不同的态度
8 采取措施:各国针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不同措施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
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1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
2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
二十 你一定会听见的
注释:1选自《少年文艺》1996年第7期。 2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得本能反应。 3过滤:使流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分离出去。这里指选择的意思。
先写“无声”:如果这么小的声音都能听见,那么其他的声音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
飘啊飘,飘落在……小雪花满足而温柔的融化了(拟人手法,把雪花飘落的声音写得有诗情画意,十分生动形象)
本文行文亲切活泼,贴近生活,风趣,优美,形象
第1,2,3自然段:铺陈了几种富有诗情画意但又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
5,6,7自然段:列举了生活中习以为常并不被人注意的声音。
1-8 列举了生活中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
9-13 说明声音跟生活的关系,促使我们去聆听世界
14-20 建议我们做几个“声音游戏”,走入声音的世界,重新获得聆听的乐趣。
二十一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以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
第一段:(1)开端 渔人发现桃花村
第二段:(2、3)与人在桃花源的见闻经历
第三段:(4)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结局)
第四段:(5)尾声,桃花源无人问津
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生活安宁幸福。
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纷扰,人人都各经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小孩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融洽友好。(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只是幻想)
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妻子和儿女 男子的配偶
与世隔绝的地方 走投无路的境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要说 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充足,不满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 5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8俨然:整齐的样子 9属:类 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3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4要:通“邀”。
15绝境:无人世隔绝的地方。 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7具言:详细地说出。 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19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0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1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作的标记。 23遂:终于 24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25刘子骥:名嶙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6规:计划 27未果:没有实现 28寻:随即,不久 29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十二 短文两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注解:1选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行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7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6金经:指佛经。 7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8案牍:官府的公文。 9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1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12《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的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6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17染:沾染(污秽) 18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19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0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 21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22焉:助词。
23隐逸:这里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2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因为牡丹看起来十分浓艳,所以这样说。 25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6噫(yi):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7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8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9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陋室铭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 类比立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 水→陋室
龙 仙→人
二 陋室 环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清新宁静,无浮华之气。
生活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情趣高雅。屋主超凡脱俗的胸襟。
丝竹:暗指官场嘈杂、勾心斗角的场景。
三 例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子云:古代名贤
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 之:表示强烈的反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点题,总结全文,回应上文。说明陋室不陋,以古代名贤自比,表现了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雅情趣。
爱莲说 一 衬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丹。
二 直接描述“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生活习性),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远益清(气味),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 议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说明了莲花有君子之德,抒发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名利的鄙弃。他既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他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重要词解析:名:出名 斯:这 惟:只有 馨:品德高尚 鸿儒:大学问家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 金经:佛经 蕃:多
独:只,惟独 盛:深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妖艳 蔓:生长蔓 益:更加 植:立 亵:亲近而不端庄 焉:助词
二十三 核舟记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禽走兽、树木山石,全都是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果核刻的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情景。
核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余,高两粒黄米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徐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那个戴着高帽子,留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黄鲁直在他的左边。苏、黄两个人在共同欣赏一横幅的书画卷子。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在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遮隐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特别像弥勒佛,敞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望着天,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右腿跪在船上,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左膝支起来,挂着念珠的左臂就靠在左膝上——那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奖,桨的左右各有一名船工。右边的船夫梳着稚形发髻,仰着睑,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像是在呼叫的样子。左边的船夫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炉子,炉子上有一把水壶,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着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核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写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一笔一画都非常清楚,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刻图章,刻的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这条船上,共刻有五个人,八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把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又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三十四个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这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这样的技艺也太巧妙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注释:1选自张潮编的《虞初新志》,略有删节。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 2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3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4为:做。这里指雕刻 5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6木:树木 7罔(wang)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8贻(yi):赠 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盖:表示推测 大苏,就是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苏洵称老苏)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嘉鱼东北。云,句尾语助词。 10八分有奇(ji):八分多一点。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奇,零数。 11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里那么高。 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可,大约。许,上下。 12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13箬蓬: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14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缓缓地。兴,起。 17石青糁(sa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 18峨冠:高高的帽子。 19髯(ra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20佛印: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21鲁直:宋朝文学家黄庭坚,字鲁直。他也是苏轼的朋友。 22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23卷端:指画幅的右端。 24卷末:指画幅的左端。 25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26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27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 膝。比,靠近。 28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29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30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31不属:不相类似。 32诎(qu):同“屈”,弯曲。 33念珠:又叫“佛珠”或“数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可以用于计数的工具。 34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35历历可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36楫:船桨 37舟子:撑船的人 38椎髻:椎形发髻。 39衡:同“横”。 40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41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42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夷,平。 43天启壬(ren)戌(xu):天启壬戌年,就是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44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同“父”
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45了了:清楚明白。 46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47篆章:篆字图章。 48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49简:挑选。 50修狭:长而窄 51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核舟记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核舟记:总起(1)→→→分述(2-5)→→→总结(6)
总起(1)介绍了王叔远雕刻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点明了“核舟”的主题。
分述(2-5)具体介绍了核舟的结构,舟上的情形。
总结(6)概括全文,赞颂技艺之精湛。
顺序:船中间(船舱):第二自然段
船头(游览者):第三自然段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
王叔远技艺精湛的表现:1用料体积小
2所刻人、物之多
3刻物情态必备
本文写作特色:1描写细致
2层次井然
3富于想象
二十四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大道:1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1儒家的理想社会,人类社会最高阶段
2没有阶级剥削压迫,人人平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大同社会的机本特征)是故谋闭而不与,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总括全文,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做对比)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行:实行,施行 与:通“举”选拔 修:培养 亲:以……亲 亲:双亲
子:以……为子 子:子女 归:及时婚配 作:兴起,发生
二十五 杜甫诗三首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其为“杜工部”
望(统摄全诗)岳
赞美了泰山雄伟的气势,高峻的山形,神奇秀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誓欲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透露出他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仰望)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抒发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国都沦陷,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说明是夜里突然袭捕,令人惊骇)捉人。老头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突出老妇机警,掩护老头逃走)。(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及起因)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让家庭快些脱离危险,说明河阳战事紧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自述)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独与老头告别,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