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落日的幻觉》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2019-4-3 86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绮丽、殷红、气息奄奄等词语。

2、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3、掌握有关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掌握说明文学习方法

2、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掌握说明文学习方法

3、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导入

让学生观察筷子变折的现象,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筷子变折是一种光学现象形成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有趣的现象也很多。

老师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意境博大深远,但落日真的是圆的么?(出示幻灯片)--落日怎么会是扁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梦幻的夕阳,走进《落日的幻觉》。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幻灯片)

绮(qǐ)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yǎn):出自晋李 密《陈情表》,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唐李商隐《登乐游原》,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三、细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提问:学习一篇说明文,应注意什么?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板书)

提问:那么这篇课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还是事物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这篇文章怎么安排结构?

--开头引用诗句(问:引用的作用?)--描述落日景象--过渡段--阐释原因

明确:结构清晰,为我们将来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3、文章的重点放在对落日产生幻觉的原因的阐释上,我们就来阅读这个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的折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变大)

以表格的形式提问文章内容,

锻炼口语表达:作者说明了落日产生( )的幻觉,是由于( )形成的

四、说明文的语言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一般比较平实,但可以适当采用描写成分。例如第二段,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

(出示幻灯片)

日落前--太阳变大,颜色深黄殷红

日落时--接近地平线时,缩身变扁

日落后--周围伴有灿烂的晚霞,背后空中出现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镶有明显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会出现紫光

五、写作意图(出示幻灯片)

原来这么美丽的夕阳和斑斓的蝴蝶的翅膀也都是我们眼睛的一厢情愿的幻觉而已。生活中这种现象会很多。当你面对这些现象时,是不是应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不是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探寻其中的科学道理呢?希望大家养成质疑的习惯,多思考,多探究,找出事物本身的真理。

六、拓展训练

1、课堂练笔--描写一段日出时的美景(出示幻灯片)

教师读范文,学生写后进行点评

2、诗词积累--描写日出的优美诗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颢 《黄鹤楼》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登乐游原》

5、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 刘禹锡 《乌衣巷》

7、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明朝 杨慎《临江仙》

8、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宋 王禹偁《村行》

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红。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宋 李觏《乡思》

七、作业

作业:文中提到落日看到起来好像并没有变大,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出原因。你能否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解释其中原因呢?

板书设计:

现象:深黄,殷红 暗弧,亮弧 紫光 变扁 变大 (幻觉)

日落

本质:光线散射 光线散射 人眼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 未说明 (原因)

波光长短 大气层密度不同

(逻辑顺序)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