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1999年第2期《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3个月后随父母回中国。1956年20岁时只身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1962年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在欧洲核子中心工作一年。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实验物理学家,研究的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1974年11月12日,他和他的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两年多,终于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丁肇中和里稀特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誉教授,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肇中简历:
1936年2月4日,丁肇中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其父丁观海此时正在河南焦作工学院任教。
1959年,丁肇中在密歇根大学毕业。
1974年,已是博士的丁肇中设立了三个实验室,其中一个在纽约的布鲁克黑文实验室。
1974年8月,他和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粒子,并命名为“丁粒子”,这一发现被国际高能物理界称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74年10月1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向他颁发了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