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之声》主观影评

语文教案 2019-4-3 494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深入人心,不但里面的角色、情节、经历家喻户晓,主题歌曲也被广为传唱,由它带来的影响面之广、覆盖范围之大、被感染的人之多,可谓空前绝后、独一无二,它就是来自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的《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

玛丽亚奥格斯特女士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小说《玛丽亚奥格斯特自传》,该书被百老汇改编成歌舞剧成功上演,引起轰动,玛丽亚与冯特拉普上校一家的喜悦和哀伤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由著名音乐人奥斯卡·汉默斯坦(Oscar·Hammerstein)为该剧编写的“音乐之声”、“哆来咪”、“晚安,再见!”等歌曲悠扬悦耳、脍炙人口。触觉灵敏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抢先一步,买下小说与舞台剧的电影改编权,并聘请以音乐电影见长的罗伯特·怀斯(Robert·Wise)出任总导演,投资1000万美元,决心打破时空局限,把这个悠悠乐韵带来的真善美故事推上世界大舞台。

电影从开始已经显示出舞台剧无可比拟的气势和魄力:镜头从高空俯拍的阿尔卑斯山麓大全景,逐步推向山顶上载歌载舞的玛丽亚,并不断地旋转推近,煞费苦心、主次分明的镜头运动,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使人印象深刻、精神振奋,感觉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与美妙的乐韵相互交融、合二为一。先声夺人的开篇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为后面的成功演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之声》全片基本上都在奥地利历史名城萨尔茨堡实地取景,画面构图优美,镜头运用流畅。宽阔的大银幕把阿尔卑斯山、乌恩特山、月亮湖和沃尔夫冈湖、冯特拉普家庄园、古典韵味的教堂和古堡等景色尽收眼底:绿油油的青草地和峰峦叠翠的崇山峻岭、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湖水相互交织,明快、清朗的歌声在此间回荡激扬,恍如置身人间仙景,遐意舒畅,令人陶醉。其中,以表达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最受欢迎,还有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情深款款的“雪绒花”、欢乐大方的“哆来咪”、含羞答答的“玛丽亚”以及孩子们的“晚安,再见!”、“16岁来临”等歌曲也是观众耳熟能详、钟爱无比的,在一部电影中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歌曲受欢迎并流行传唱,相信也是一个难以改写的记录。

影片中饰演玛丽亚的是来自英国的姑娘朱丽叶安德鲁丝(Julie·Andrews),她出生在一个离异的音乐世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接受过踢踏舞、芭蕾舞以及严格的声乐训练,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在本片中,她把一个善良、美丽而活泼的家庭教师演绎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多场轻歌曼舞的重头戏,她都能应付自如,发挥出色。“玛丽亚”是她演艺生涯的一个高峰,可惜的是,自此之后她再也没有留下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但她至今仍活跃在台前幕后,继续发挥自己天赋的演艺潜能。特拉普上校的扮演者是加拿大人克里斯托夫普鲁默(Christopher

Plummer),他是一个演技出众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虽然之前只出演过一部电影,但他以自己优雅的风度和多才多艺,把这个表面倔强内心善良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过人的魅力并没有被光彩夺目的安德鲁丝所掩盖。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纯洁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导演罗伯特怀斯可不是泛泛之辈,他曾经以一部歌舞片《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1961)红透好莱坞,而《音乐之声》的成功,更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尤其在1966年度第38届奥斯卡奖评选活动中,该片面对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史诗巨片《日瓦戈医生》(Doctor Zhivago,1965),竟然夺下五项大奖,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音响、最佳剧本以及最佳配乐奖,风头可谓一时无两、风光无限。

《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一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艺术作品的范畴,从艺术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角度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镜。(Waddle)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