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德育工作总结4篇

教师资源 2019-4-4 798

八年级德育工作总结4篇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因此,努力改革德育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想品德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德育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我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研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有“由外而内”,转变为“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因此,努力改革德育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想品德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德育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我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研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有“由外而内”,转变为“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四、融于生活,活动丰富多彩。

  过去的德育活动主要是教育工作者采取说教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 ,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去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记得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富贵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那我就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我愿用慈爱呵护纯真,用平等孕育成长,用双手默默耕耘,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对我校来说,是不平凡的半年,是历史性迅猛发展的半年,值得每个华附人骄傲的半年。对八年级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半年,是重要的一个学期。总结起来,我级具体工作如下:

  一、团结协作,同甘共苦,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坚持抓好德育常规

  这个学期,学校根据工作的需要,更换了7班的班主任,调整了将近一半的科任老师,新增了27个插班生。这对整个年级的工作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新班主任对工作环境,新工作的不太适应;新任课老师对接手的班级比较陌生;学生对新老师也存在适应问题,这些给年级组的工作带来了被动。为了尽快地稳定班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介绍班主任和新老师的优点,特点,首先在学生中树立起班主任及新老师的威信

  (2)共同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积极参与、帮助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

  (3)开学初召开年级大会,统一动员,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科,新的老师。

  (4)教师队伍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经常性的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较好的教育合力。我们的陈渝仙、夏顺好、谭宝琦几位老师经常对我们年轻老师从生活上关怀备至,在教学上严格要求,悉心指导,罗家莲、张娆、孙鸿雁老师是我们的好大姐。年轻教师王瑞云、梁君、丘丙星、叶汝清等,虚心好学,经常听课,主动请教;谢伟彬、范冬雨、陈晓健老师平时工作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年轻老师庞伟、黄俊莉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学生成绩进步非常明显;备课组长陈广军,代兴国老师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涵养给青年教师们无言的陶冶;几位生活老师呕心沥血,密切配合学生的德育工作;8位班主任身兼教育教学的重担,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却从无怨言……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初二级组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从未发生过文人相轻的现象,这些都为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其次,坚持落实德育常规的管理,不论是什么时候,都从没有放松过。在这方面,一是做到勤,每天都不厌其烦地到进行检查,并且做到每月一大检,形成了习惯性和制度化。二是做到严,对有违反常规的学生,严格要求,令其整改,绝不枯息。三是教育人性化,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诚”、“礼”相待,让学生犯了错误后能有一个台阶从错误的一面改正过来,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多途径,多渠道,坚定不移地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级组工作的催化剂,没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工作就没有积极性。上学期,级组在期末会考中各科成绩的各项指标都进行了分析,看到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这对我们的老师的教学工作无形是一种动力。这个学期,按照级组的和学校的要求,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召开了中考质量分析会,通过分析会,从纵向、横向都找出我们的差距,达到促进提高的效果。本学期中段考试总体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尖子生面积有所扩大,总平均分85分人数较上学期期末增加了二十余人,但从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后进面的差距较大,学习能力明显薄弱。

  (2)开展培优补差的工作。补差固然重要,但培优也不能忽视,我们由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安排。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各班级利用期中考为契机,召开了以学习经验交流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年级召开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题学习经验交流会,与以住不同的是,此次站在台上的都是同学们周边熟悉的人,他们更有说明力,更有感染力,效果也就非同一般。5班在班内的交流是他们耳闻目详的;3班邀请来三(3)班的学长们给他们现身说法;6班集中了年级的学科精英来现场解答……

  三、加强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效果突出

  白云区技能大赛上,我级共送上了四个参选老师并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白云区德育论文比赛中,我校四篇获奖论文中初二级占了两篇;在广州市民办德育论文交流会中,我校四篇获奖论文中初二级占了三篇;在学校班会观摩课上,我级庞伟老师的公开课赢得了一致的好评。平时课前课后,也可以发现我们的交流非常多,就教育教学的问题各抒已见,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我们各个备课组经常彼此互相听课,互相学习,评课活动开展得实在,效果好;我们还经常为了某一个教学内容,在一起共商更好的教法,平均每周集体公开课、评课2课时。

  四、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特长

  我们意识到优秀学生在班集体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们的榜样作用,以及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填补班主任及下班老师不在时的空白,并且可以起到老师有时难以奏效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年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作用,本学期成立了年级学生会分会,大量工作由他们组织协调,给予了他们充裕的宣传阵地和活动空间。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也丰富我们德育工作的教育途径。

  同时,我们利用校内外的各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特长。如:学校的鼓乐队,航模队、车模、物理手工制作小组、羽毛球队,都有大量的初二学生参加,并且他们在各种活动小组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学校争得了各种各类的荣誉。

  五、补差工作初见成效

  初二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各门功课的学习情况,并征得学生本人和家长的同意,利用休息时间对学习困难生进行了集中辅导,效果明显。英语科是最为明显的学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三个层次的辅导,平均每周辅导三次,在中段考试中,效果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老师们有针对性的补差也同样取得了较好效果,夏顺好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孙鸿雁老师利用每天傍晚时间为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习;庞伟老师也常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张娆老师专门成立了辅导站……无私的付出,默默的奉献,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班集体形成中,各班也各显神通,根据本班的薄弱环节,制定了系列的补救措施:1班的狠抓班风取得明显效果;2班学风有明显好转;3班的班级凝聚力徒然增强;4班的学习基本由量变过渡到质变了;5班在育人方面率先一步;6班在个别学生工作有一定成效;7班能在换班主任后保持稳定并有了新的特色;8班能再上一层楼,学生的自学能力基本形成。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后期设想: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两次考试的大部分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但不少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暴露了前一段时间我们教学的不足。下学期要在这方面扎实做好。

  2、大部分学生来自优越的家庭条件,不能吃苦,学习比较浮躁,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较为缺乏,初一时有过这方面的教育,但时机不合也导致效果不佳。

  3、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期中考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因此,尝试分层教学显得颇为紧迫。

  4、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待加强。比如在考试前的复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具体的学生没有具体的措施,学生显得头绪太多而没有太好的复习效果。

  5、青春期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开学初,我们对学生的一些青春期问题出现已经有所意料,但这方面的教育力量不足,没有及时、恰当的找出针对措施,对一些突发性的青春期现象处理不到位,在正面的引导也不够。

  6、合作与交流活动,特别是向兄弟学校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深深地,切身地感觉到只有团结与沟通才是提高我们个人素质的法宝,只有团结和沟通才能使我们的学校壮大,才有我们每一个人的美好的明天,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7、对年轻老师的关心指导不够,减压这一块我们还有待加强。

  8、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还有待强化。

  总结过去是为了精益求精,做得更好!硕果需要辛勤的浇灌,我们始终相信:今天的努力必定会换来明日的辉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八年级会更好!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德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特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因此,努力改革德育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想品德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德育教育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我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为指导思想,遵循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终身良好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形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重点德育”,建立以“激励”为中心的德育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研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关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趋势,加强德育科研,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更新德育手段。摆脱一成不变的单纯凭经验的德育管理思想,让德育工作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努力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使德育工作有“由外而内”,转变为“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三、转变角色,注重以身示范。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要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如何来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1]

相关推荐: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