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航天”试题汇总解析
1 有关航天的理科综合
"和平号"空间站是由一个核心舱和五个功能各异的科学实验舱组成,总重量137吨,总容量470立方米,被誉为雄伟壮观的"航天母舰",它飞行在350~400千米的太空轨道上,约90分钟绕地球一周,15年中 共计飞行8万圈,成为20世纪飞行时间最长的载人航天器。
在太空中,重力完全提供了向心力,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有关的航天知识能把理化生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如:
①宇航员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仍受重力的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D.重力提供了向心力
②"和平号"在离地高度为 h= 400 Km的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环绕速度为:
A.7.82千米/秒 B.3.65千米/秒
C.9.88千米/秒 D.5.36千米/秒
③在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舱中做实验,试回答下列仪器哪些不能使用:
A.测力计 B.水银气压计
C.天平 D.水银温度计
④在舱内,水平放置一棵幼苗,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培养若干天后,根和茎的生长方向是:
A.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光生长
B.根杂乱生长;茎向上生长
C.根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和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⑤宇航员在舱内,消耗了18 mol的O2,在理论上约有 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
⑥在太空中紫外线很强,水易被分解为 和 ,用化学中的 方法也易得到氧。
解析:本题集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与一体,综合运用了物理中的失重、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化学中的电解水,生物中的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新陈代谢等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大家学习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对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这样对于大家掌握这部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学习方法总结归纳(高二数学)
【摘要】为大家提供高二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归纳一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高二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4)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5)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6)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8)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
(9)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总结】以上就是高二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归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英国宗教改革
高二历史选修一知识点:英国宗教改革主要包括改革产生的导火索,以及改革的背景以及产生的结果等等。在这场重大历史改革回眸中,我们应该识记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跟随我们整理的知识点来看一看。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关于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及结果:
亨利八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宗教改革者,起初他对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态度坚决,那就是把这些异教徒送上火刑柱。他还亲自撰文抨击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教皇利奥十世授予他“信仰捍卫者”的称号;马丁.路德则将他斥之为“戴着王冠的蠢参谋长”。
高二数学学法:数学学习方法小谈二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二数学学法:数学学习方法小谈二”,希望对大家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学法:数学学习方法小谈二
二、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在考试大纲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握,会(或者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
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要抓住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有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由于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殊情况,而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又是拉格朗日定理的推广。比较这些关系,便自然得到拉格朗日定理是核心,这这个定理搞深搞透,并从联系中掌握好其它几个定理,在考试大纲中,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都是要求理解的内容,都是考试重点,我们更突出拉氏定理,可谓是精益求精。
经过精心的整理,有关“高二数学学法:数学学习方法小谈二”的内容已经呈现给大家,祝大家学习愉快!
高二学生心理问题多是学习压力造成
摘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说,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和青少年调整心态能力差。
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提高心理咨询质量,促进青少年心理和谐”。据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调查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该协会接待的青少年心理咨询者占总接诊量的50%。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占青少年咨询问题的65%以上。
青少年“心病”呈上升趋势
今年前9个月,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共接待了500多名心理咨询者。其中,前来咨询的青少年数量呈上升趋势。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青春期感情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成为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热点。
高二女生灵灵(化名)曾因学习压力过大,多次有过自杀行为。灵灵被“望子成”的父母送到一所封闭学校。高一时学习成绩一般,但灵灵还算努力。但是到了高二,一次上课时,灵灵看到提出问题后很多同学都举手回答问题,她也没想自己会不会,“滥竽充数”地举起了手。没想到老师真叫她回答问题。由于没答上,被老师训斥了几句。此后,灵灵就开始讨厌老师,讨厌学习,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灵灵的父母一直逼着她学习,灵灵不堪重负,跑回自己的房间用刀片割腕,企图自杀。父母发现得早,灵灵被抢救过来。之后,灵灵又多次割腕,但都因发现早、抢救及时没有成功。
15岁的小军(化名)每天总是闷闷不乐。小军家境富裕,从小被家人溺爱。上了重点初中后,小军先是从学生干部竞选中败下阵来,学习成绩也从班级的前5名降至中下等。小军情绪低落,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直到他的学习成绩降至全班最后一名。一次与同学争吵,小军遭到同学的取笑后开始不再说话,甚至害怕上学。家人一提上学,他就全身出汗,甚至要晕厥。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王鹃介绍说,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增多,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她说,“我们以往接待心理咨询的青少年一般都集中在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年龄最小的也是初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面临升学压力,或处于青春期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今年前9个月 高中物理,协会心理咨询室却接待了近10名10岁以下的小心理咨询者,这是往年从来没有的。”
倾诉可解青少年“心病”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说,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和青少年调整心态能力差。
产生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善交流的倾向。团省委和省青少年研究学会近日联合公布的一份对哈尔滨市10所初、高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1300名学生中,有19.8%的人愿意在遇到烦恼时向母亲倾诉,有5.4%的人愿意向父亲倾诉;有17.2%的学生愿意将母亲作为最知心朋友,4.9%的学生愿意将父亲作为最知心朋友。而将老师作为倾诉对象和最知心朋友的学生只有1.9%。
据专家介绍,现在绝大部分初、高中学生遇到烦恼时不愿意向父母和老师倾诉。青少年生活在家长“望子成龙”、学校“分数第一”的生活里,学习压力过大,天长日久形成了心理问题。这样的青少年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遇到失败就自暴自弃,变得自卑、暴躁等。
朱广雨认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和不良情绪,需要向父母、老师等亲近的人倾诉,从而获得答案或解决的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赖感很重要,家长要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良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缓解课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关心孩子的想法,增强他们抗挫折、抗失败的能力,让他们正确认识事情的发展,拥有健康的人生观。
概念型选择题解答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 准确的理解是"等。
由于此类题是对基本历史概念的考查,所以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此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例题:
【例1】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
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
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解题思路】此题各个备选项涉及到的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但A、C、D三项在叙述方面存在问题,A、C两项颠倒了史实,而D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但日本还没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B
【点拨】此题主要是考查历史概念的基本内容,试题难度不大,但在做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的表述。
【例2】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是
A.扩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B.壮大汉族地主的势力
C.挽救民族危亡D.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解题思路】洋务派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当时不可能是为了民族危亡,只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虽然洋务派以地方实力派为代表,但奕讠斤是其在中央的代表,同时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所以A、B两项都是错误的。
【答案】D
【点拨】历史口号的本质就是最根本的要求和目的。
【例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
A.日本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
【解题思路】西安事变主要是逼蒋抗日,其和平解决使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结束,开始由分裂走向合作。
【答案】D
【点拨】此题题干可以转化为"被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所扭转的时局是",这样对照备选项,哪一个被扭转了,就很容易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