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中的民本思想表现首先在于民的地位的提高。西周王朝建立后,周统治者敏感地注意到,周之所以胜利,并不是周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比商强大,而是民心归向和人民的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夏桀竭尽人力、物力用以淫连,在财富分配中人民所得几乎为零,就此丧失了民心:于是商汤在民众拥护下,推翻了夏王朝。无独有偶,商纣也是如此。一方面“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民之劳”(《无逸》),好酒淫乐,生活腐朽,毒化了社会风气,加重了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商纣对民进行残酷剥削,使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最终武王乘势起兵讨伐,一举推翻了商王朝。周王朝建立后认识到民在国家兴亡中的作用,提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酒诰》),把民看作“一面镜子”来衡量政治的好坏,这就把民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尚书》中的民本思想还表现在“敬德保民”的提出。“敬德”“明德”是《尚书·周书》中使用最多的概念,其核心就是保民。在《康诰》中,周公告诫康叔:“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明德”就是不敢轻视、怠慢鳏寡孤独之人,用那些应当任用的人,尊敬应当尊敬的人,惩办应当惩办的人,使民的地位光显起来、在这里,周公的“明德”就是保民一在《召诰》中,召公在总结了殷商的灭亡教训以后,告诫成王:“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就是说上天是哀怜天下民的,它眷顾天下,任用努力于敬德保民者作民君主,王应当赶快敬重德行。可见,这里的“敬德”就是顺应上天来保民。
“敬德保民”的内容首先表现在养小民。《无逸》中有“先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就是要求统治者要懂耕田艰辛,知小民苦衷,通过发展农业来保障民的基本生活。在《尧典》中就详细陈述了农业时令指导民众按照规律进行生产其次是怜小民。《梓材》:“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意思是不能残害民,虐dai民,对于鳏寡孤独之人,对于那些微贱的妇人也要爱护。并反复强调要把那些鳏寡孤独者放到重要位置,恩惠爱护.第三是重教导一在教导民众上一是统治者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召诰》:“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二是对于那些有过失的人要加以引导和教育。《召诰》:“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用义民”民众即使犯了过错也不要简单采用杀戮的方法,要通过教育,使民众内心顺从,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尚书》的保民思想不是一种实践层面的权宜之计,这种民本思想与用人天命观的变化有关,在政权统治上表达着长治久安的愿望。天、民作为对立着的矛盾双方有着共生性,《尚书》甚至祈望将这种素朴的民本思想升华为形而上的哲学本体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童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泰誓》)这是说聪明的帝王,以人民为重,才能作民父母。
(摘编自余达淮张永博《(尚书>中的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3分)
A.夏商周三代更迭,促使周王朝认识到民的作用,《尚书》的民本思想就产生于此背景。
B.商胜夏,周胜商,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是人民的支持。
c.“敬德”“明德”的思想是保民的核心,认为君王应该顺应天意保民,光显民的地位。
D.《尚书》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应通过教导民众,使民众内心顺从,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两方面分析《尚书》民本思想的表现,又分析了“敬德保民”的三方面表现。
B.文章第三段通过对比论证,写出了官和民的不同地位,突出了敬德保民的重要性。
C.文章在引用《尚书》内容后常做出现代语言的解释,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
D.文章重点突出,“敬德”“明德”的概念在《尚书·周书》中使用最多,成为重点分析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鳏寡孤独者放在重要位置,是怜小民的重要表现,说明当时统治者是重视小民的。
B.如果统治者不把保民作为实践层面的权宜之计,以人为重,就能实现长治久安的愿望。
c.天与民既有对立性,也有共生性,《尚书》的民本思想与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分不开。
D.从作者所举内容看,《尚书》的民本思想就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与普通百姓无关。
1.(3分)C(原文意思是:保民是“敬德”“明德”的核心)
2.(3分)B(第三段只是对统治者的规劝,没有将官与民进行对比)
3.(3分)C(A怜小民只是《尚书》对统治者的劝诫,不能说明当时统治者重视小民;B应该说“有可能”,而不是“就能”;D“与普通百姓无关”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