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二年级

语文教案 2019-3-28 680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2.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6.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正确认读8个词语。

  2.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

  6.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2.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得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5.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2.通过观察情境,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情境,喜爱大自然,了解出游安全事项。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出话题

  1.导语: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物品?

  进而随机板书,梳理出可以从穿着、用具、食物等方面做好郊游的准备。

  2.游戏导出词语,巩固识记。

  以打开行李箱的游戏请小老师带拼音带读词语。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去拼音同桌读词语,有困难互相帮助。

  3.发词语卡片,小老师带读。

  4.词语按类别贴在黑板上。需要提醒学生的是“帐篷”一词,“篷”在词语中要都轻声。

  二、结合生活,拓展积累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交流还需准备的物品,分组在课前准备的白卡片上进行补充,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例如:雨具类、食物类等。

  2.集体交流,贴词卡的同时说说需要携带的理由。在这个环节还要引导学生携带必需品,行李不宜过多,还有携带方便的考虑。

  3.拓展去往的多种地点,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三组去海边、三组去沙漠,各小组在学习单上做计划。

  4.交流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拓展、积累新词。

  集中交流,相同地点的小组互相补充,不断完善带物攻略。

  对于考虑周密的建议予以星级必备方案奖励。

  三、讲讲旅途中趣事、险事,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结合前面的准备物品环节勾连,强调必需品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2.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教学难点:

  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梳理动词

  1.导语: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披着碧绿衣裳,露着雪白肚皮,鼓着大眼睛的青蛙,是甩着长长尾巴的蝌蚪的妈妈;在《我是什么》这篇课文中,知道了水会变,它变成雨从空中落下,变成冰雹打下来,变成雪飘下来;植物妈妈让孩子四海为家的方法可真多,蒲公英妈妈会让孩子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妈妈会让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去田野山洼;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地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随着老师说,动词及图片出现在课件中。

  2.学生再集中带图片读词语:披着、露着、鼓着、甩着;落、打、飘;乘着、挂住、炸开。

  3.去图片读词语,然后交流发现了什么?体会出加点的字表示动作。进而总结出,准确使用动词,会让课文的内容更加生动。

  二、出示书中三组加点字的题目,要求同桌两个同学分别演一演

  1.结合课文插图体会“迎”和“追”。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披”和“穿”。

  预设:老师们可以借助图片体会“披”和“穿”,从而感受到“披”是搭在身上,“穿”要伸好袖子,系好扣子。

  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如两人一组边说句子边演示:闹钟一响,我赶紧起床穿衣服;下雨了,我赶紧把雨衣披在身上,这样就不会被雨淋湿了。

  3.创设游戏情境“我说你做”,在活动中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

  预设:老师以“甩甩头”“摇摇头”为例,先全班做,再指名表演,体会“甩”没有固定的方向,“摇”是左右的或是前后的,补充“点点头”,体会是上下的。然后请学生发指令,如抬起左腿,踢踢左腿等,大家听到指令做一做。还可以用“我做你说”的方式,如学生做动作“摆摆手”“拍拍手”,大家说出“摆摆手”“拍拍手”等,最终达到能正确使用动词的目的。

  三、出示书中句式训练题目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对接,创造句子。

  (1)1、3、5组开发“有时候……有时候……”句式,注意在行间巡视时,指导前后是不同的内容,“有时候”多于2个时,指的就是情况的不同了。

  预设:课间休息时,我有时候和同学聊聊天,有时候我自己看看书。

  (2)2、4、6组开发“在……在……在……在……”的句式,“在”的个数可以大于等于4个,丰富生活的同时积累语言。

  预设:我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跑步,在篮球馆打篮球,在游泳馆游泳。

  (3)设定比赛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哪个小组的句子准确而丰富,哪个组就评为“句子创作大王”,对于积极参与的小组活动“句子创作之星” “句子创作新星”奖项以资鼓励。

  2.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将两个句式合起来描述学校生活,培养学生喜学校、敬老师、爱同学、促成长。

  预设: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我在教室里有时候读书,有时候写字;我在操场上有时候做操,有时候做游戏;我在专业教室有时候画画,有时候跳舞唱歌;我在图书馆有时候独自阅读,有时候和同学一起分享读书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会写2个左宽右窄、2个左窄右宽的字。养成写前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习惯。

  2.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养成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左右结构字的间架特点,会写2个左宽右窄、2个左窄右宽的字。养成写前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习惯。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时代背景了解诗意,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养成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十二岁的时候开始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练习写字,日子久了,竟然连衣服都划破了。王羲之练字非常用功,他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王羲之经过勤学苦练,他的字的水平终于达到了顶峰,他也被尊称为“书圣”。

  我么欣赏几幅他的作品。

  二、观察为先,习字交流

  1.请同学们细观察这4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作、法、都、别”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分成两类,引导学生发现“作、法”是左窄右宽,“都”和“别”是左宽右窄。

  3.教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左右部分在穿插谦让中更蕴含着一种和谐的美。

  4.学生交流:在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是用三看法观察并习字。

  一看结构抓特点;二看笔画找位置;三看起笔慢慢写。

  教师小结:在写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体型窄,左边窄,横要短,捺要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5.教师范写,讲解要点。

  作:左右两个撇长短差不多,右边的撇要穿过竖中线;右边的竖是主笔,要写得舒展,比左边的竖长;三横要均匀

  法:左低右高,右边的“去”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竖要靠近竖中线,第二横是主笔,靠着横中线写。

  都:左高右低,“者”字一撇要舒展,包住下边的“日”;“右耳旁”的竖要舒展。别:左右基本等高,左边的撇要舒展,右边的“立刀旁”要舒展。

  6.学生仔细观察书中范写,描红。

  7.教师在学生描红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姿势准确。

  8.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对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主笔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小结:我们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要笔顺正确,同时还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主笔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设计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意图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

  重点指导理解:凌寒、不是雪。

  4.学生再读,图文结合了解梅花,思考:这里的梅花是怎样的?

  重点指导理解:梅花开放的地点是墙角,颜色是白色的,气味是暗香。

  5.小课件播放《梅花》画面:这就是梅花,你看到了怎样的梅花呢?学生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6.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7.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王安石在自己主张被两次推翻之后所著,他是借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的场景,表达自己要坚守信念,主张正义的强国抱负。全诗诵读时语气要坚定,要充满希望。

  8.作者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心情也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9.梅花精神还藏在一些诗中,我们再去读一读。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2.初步感知冰波童话的乐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冰波童话的乐趣,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勾连已知,质疑启读

  通过对课题的理解,指导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所以最常见的就是冰,引发思考:给谁寄冰,为什么要寄?

  二、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老师读故事,解决是给住在非洲的狮寄冰,抛出为什么要寄冰这个问题,引发进一步学习。

  三、自读课文,寻找企鹅为什么要寄冰给狮子?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梳理文章内容:南极企鹅给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结果狮子大王没有收到冰,却收到一袋子水。狮子大王把水寄回给企鹅,企鹅却收到一袋子冰。

  四、学生交流,老师适时板书

  1.查看地图了解地点的特点。

  2.在学生讲清是水还是冰的时候标画箭头,解决疑问。

  五、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到这里,让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梳理出水遇冷变冰,遇热变水的特征。揭示谜底的同时,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乐趣。

  六、以给狮子大王或企鹅写信的方式,告诉他们原因,再次揭示水会变的自然现象

  七、了解作者

  冰波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他的童话文字优美,富有童趣,在丰富的想象中,告诉我们一些知识和道理;推荐阅读书目《冰波童话集》,畅游童话世界,打开想象大门。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