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科学知识=科学童话?|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115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缘分是深厚的。我多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些作品被多家出版社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与语文同步阅读之中。

  我的散文《带刺的朋友》选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著名散文作家郭风先生曾这样评价:“介华同志的这些作品,带有浓重的我国北方农村的色彩,北方土地的泥土气息。他的这些作品,在描写走兽飞禽生活的同时,主要描写北方农村儿童的生活,作品有一些情节,适合儿童的阅读。”

  作为一名童话作家和科普作家,我常常听一些教师问,课文中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有文学童话,也有科学童话,它们是一样的吗?如果是不一样的,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提得好,也是许多教师共同的疑问。

  实际上,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狭义的童话)是一对孪生姐妹。众所周知,文学童话的魅力在于,往往运用非凡的想象引领孩子进入新奇、神秘或者惊险的世界。但是,为了保证童话内容的丰富和夸张,难免在科学性方面有所欠缺。

  然而科学本身是极其有趣的,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东西。要使孩子们爱科学,乐意探求它的奥秘,必须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科学童话则是一种很好的普及形式。孩子们总是好奇的,对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现象,甚至对一些十分简单的知识问题,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所以,一些科学知识,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可以成为一篇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童话作品,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科学童话也就应运而生,受到广大小读者的喜爱。

  最初,这种“含有知识的童话”被称为知识童话。随着知识童话创作的丰富与发展,现在人们将这类知识童话称为科学童话。后来,人们将科学童话归入科学文艺之中,成为包括科幻小说、科学诗、科学小品、科学美术、诗歌剧等在内的众多“科姓文艺”中的重要成员。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1+1=3》,发表在《北京晚报》上, 题目意思是:“‘1’ 是文学, 被加的‘1’ 是科学, 而‘3’,就变成了另一种文体,这就是科学文艺的特点。”科学童话所表现的“科学”是丰富多彩的。在自然科学庞杂的空间中,都可寻到科学童话的踪影。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以及他的一系列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以及杨红樱的《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等都是优秀的科学童话作品。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我也创作了诸多科学童话,下面附上自己创作的两篇科学童话作品,可以帮助大家体会科学童话和文学童话的区别。

  杜鹃学搭窝(节选)

 

  在鸟的世界里,大家都有自己的窝,只是杜鹃没有。它下定决心,外出去学习造窝的本领。

 

  杜鹃飞呀飞,飞呀飞。

 

  在河边上,它见小燕子在叼泥巴。

 

  “燕子妹妹,你在干什么呢?”

 

  “准备做窝的东西呀。”

 

  什么,叼泥巴做窝,那多脏啊?

 

  杜鹃飞走了。

 

  树上,一只斑鸠正在用嘴巴拧树枝,

 

  “斑鸠姐姐,你在干什么呢?”

 

  “准备做窝的东西呀。”

 

  什么,拧树枝做窝,嘴多疼啊!

 

  杜鹃飞走了。

 

  房檐下,有只麻雀叼着一根羽毛站在窗台上。

 

  “麻雀弟弟,你叼羽毛干什么呀?”

 

  “准备做窝的东西呀。”

 

  什么,羽毛做窝,那得叼多少根呀?

 

  杜鹃又飞走了……

 

  直到今天,杜鹃还没有自己的窝。

  读完《杜鹃学搭窝》之后,读者获得了两个知识点:一是杜鹃之所以至今还不会搭窝,是因为它太怕脏、怕累、怕吃苦;二是燕子、斑鸠、麻雀做窝的方法与所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这就是知识点,并且是科学的。这篇文章反映的是大自然中鸟类的生活习性,实际上,科学童话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包括自然知识、动植物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环保童话,也是科学童话的一种,有着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道德的重要功能。如下面的这篇《粗心的小蜻蜓》就能帮助孩子们认识害虫与益虫,更好地保护大自然。

  粗心的小蜻蜓(节选)

  猫头鹰眯起眼睛,仔细看了看那只躺在地上、缩着脑袋装死的瓢虫,慢悠悠地说:“小蜻蜓啊,你太粗心了。刚才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飞走了,结果还是弄错了。记着:背上有两个、七个或者十三个点的瓢虫才是益虫呢。背上有十个和二十八个点的瓢虫,就是害虫了。你数数看,它身上有几个点呵?

  小蜻蜓气哼哼地转到瓢虫背后,认真地数起来:“一、二、三……”等它数完十的时候,小蜻蜓眼神呆滞了。原来这个瓢虫是害虫啊!

  忽然,从不远的地方传来一阵细微的说话声:“快快,要全部消灭,一个也不留!”

  小蜻蜓顺着声音追去,在一块小麦地里,一群披红袍的圆盖虫,正在麦穗上拼命地吞吃麦蚜虫。它们身上,都有七个小黑点。小蜻蜓高兴得直拍手:哈哈,原来灭蚜英雄在这儿呢!

  从上文看来,读完《粗心的小蜻蜓》,孩子们不但知道了办事不能粗心,还能区分害虫和益虫,了解昆虫的习性。如此看来,科学童话与童话的特点还是很好区分的。不过,作为科学童话作家,必须要在介绍科学知识内容时,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且,还要把一些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原理,通过童话有趣的情节,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既要让孩子们喜欢看、喜欢听,又要使他们看得懂、听得进。科学童话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科教兴国,任重道远。孩子们很喜欢读科学童话,因为既懂得了“做人”的社会科学道理,又学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让同学们多阅读科学童话作品。在组织的时候,教师要“先读一步”,以便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去阅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