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1670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12个生字中,“瀑、布”的韵母都是“u”,以“p”和“b”为声母的两个字连在 一起,学生可能容易混,教师可以多示范、纠音。另外,“尽”是前鼻音,“层”是后鼻音,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还可以借助日常交流,强化正音,比如,请学生说一 说自己的班级在教学楼的第几层,在运用中规范字音。

  字形的识记要根据汉字特点,分类学习。“川”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对照识字。“楼、依、遥”都是形声字,可以根据熟悉的构字部件来识记,也可以 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联系熟字来识记。“欲”可组词“欲望、食欲”识记字义。

  字义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也可借助文中插图进行学习。比如,“依、尽”的学习,可以请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理解“依、尽”的意思。“层、炉” 可以联系插图和生活经验来学习。“层”,看看插图,这鹳雀楼一层叠着一层,数数有几层。“炉”,从“火”从“户”,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请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 些炉子——煤炉、微波炉。此时,还可以将“炉”与“庐山”的“庐”作比较,进一步巩固字形。

  2.写字。

  “楼、依、炉、烟、挂”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楼、依、炉、挂”要特别注意笔画的穿插。“炉、烟”左侧“火”的捺应改成点。

  本课10个字书写要点: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和理解运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可考虑安排3个阶段。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二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三是熟读古诗,背诵积累。

  《登鹳雀楼》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阶段,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可出示诗题,体会“登鹳雀楼”应该怎样断句停顿,指导据义断音;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尽、欲、穷、层”的发音;然 后教师范读古诗,也可播放录音,或者让读得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

  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最后学生自主练习诵读。

  第二阶段,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教师可分行出示诗句,让学生说说这行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比如,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 海流”,让学生交流这两行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白日、山、黄河、海”,理解“白日”在诗里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然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示学生这两句诗中,除了“楼”,还有登楼的人。想象一个人登上更高的一层楼,看到更高远景象的场景。

  第三阶段,熟读古诗,背诵积累。教学时,可播放乐曲,引领学生想象画面,背诵积累。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朗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望庐山瀑布》教学建议如下:

  第一阶段,首先迁移运用《登鹳雀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诗题“望庐山瀑布”。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节奏和停顿;再听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多次练读。注 意停顿要自然,纠正停顿时间过长或者逐字顿读的情况。

  第二阶段,分行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读前两句诗,如果根据古诗作画,应该画上哪些景物?比如,香炉峰、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岩壁、急速直下的瀑布。 通过交流,学生可大致了解诗意,并能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读到“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 “生”有升腾之意,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画面: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形成了峰顶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烟。

  教学“遥望瀑布挂前川”一句,可先问问学生:谁见过瀑布,说一说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看瀑布的时候有什么感觉?然后再启发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或看图提问:瀑布像 什么?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感受这是神奇的大自然的杰作。

  接着学习后两句诗,提出问题:哪一句是诗人所见,哪一句是诗人所想?连起来说说 自己的理解。“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虚数,诗人采用夸张手法,强调山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气势宏大。可先 让学生说说,朗读诗句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接着请学生伸出手比画比画,一尺大概是多长,再想象三千尺有多长。然后追问:诗人怎知瀑布有“三千尺”?这飞速直 下的瀑布,李白丈量过吗,真有三千尺?进而体会诗人如此夸张,是在歌咏和赞美眼前壮观的瀑布奇景。“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 而读“三千尺”的时候可以适当拖长音,以增强气势。

  “疑”主要表达诗人的心理活动。面对眼前雄奇壮观的景象,诗人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产生了“疑”──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天上的银河,惊人的相似引发 了诗人的“疑心”。“九天”一词可拓展到古代诗文当中的“九重、九霄”之类的词语,这一方面是词语的积累,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九”在中国 传统文化当中往往表示极多之意,在这儿“九天”指天之极高处,体现了瀑布之高,更能感受瀑布的恢宏气势及作者的由衷赞美。

  第三阶段,反复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2.课后练习。

  第一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步达成目标,“背诵课文”突出熟读成诵,还可以找一找“唱古诗”的音频,让孩子们听一听、唱一唱,增加趣味性。

  第二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大致的意思说出来即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大意想象和感受画面,互相交流。

  第三题要在朗读中鼓励学生发现构词方式的不同,如“穷尽、层叠”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字组成的,“烟云、山川”是由两个意思相对的字组成。它们构成的四字词 语格式也很相似,如“山穷水尽、烟消云散”,都是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对,第二字与第四字相近或相对。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说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