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928
选自统编语文一下教师用书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课部分生字标注了拼音,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熟”是翘舌音,注意与口语(shóu)的区别;要读好后鼻音“命、领”。学生初读课文,会遇到一些没有注音的生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要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鹿、象”可以看图猜读,“咕、咚、吓、拦”可以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受方言的影响,有的学生猜出的字与生字的读音可能有差异,教师可安排互动交流的环节,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形、猜义。如,“咕、咚、吓、拦、领”。

  (2)与熟字比较。如,“逃—桃、熟—热、命—伞”。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

  (4)有的生字,如,“野牛”的“野”,“逃命”的“命”,适宜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不要孤立地去认。如,“野鸭、野草、野花”“救命、活命、生命”。

  2.写字。

  本课要书写7个生字,“吓、怕、跟、都”4个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部分的宽窄、长短、高低和笔画的穿插,变化非常丰富,要引导学生细细观察。“家”和“象”两个字撇画较多,要注意观察各自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羊”字是独体字,较简单,可让学生独立书写。

  本课7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吓人、可怕、怕生、不怕、跟着、跟进、跟从、家里、大家、家长、人家、国家、山羊、羊角、牛羊、大象、象牙、气象、都是、全都。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本课的朗读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图画和形声字特点进行猜读,教师根据学情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在学生能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

  第1、6自然段的第2句是长句子,可结合插图,指导读好句子的停顿。

  第2、3、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句式相似,都是感叹句。教师的指导要由扶到放,以第2自然段描写兔子的话指导为例,引导学生可以抓住提示语“一边跑一边叫”、语气词“啦、哇、啊”和感叹号读出小动物害怕的语气;还可以借助动作表演进入角色,激发朗读兴趣。

  第5自然段朗读,野牛说的“‘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是疑问句,要读出野牛冷静的语气。指导时可与文本理解结合,抓住“拦住(谁)问”句式,分别追问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子、兔子,通过不断追问,学生进入角色,初步感悟到野牛很会思考,其他小动物没有思考,只是盲目跟从。

  2.理解运用。连环画的形式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出现,本文四幅图对应故事的四个部分:第一幅图对应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对应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对应第5自然段;第四幅图对应第6、7自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逐一看图说图意,再读文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或者是根据学生已有读连环画的经验——“段落之间有空行”来判断,让学生能逐步自主地梳理文本信息,发展思维。借助连环画,图文对应学习,学生可以较快地读懂故事内容。

  本文的词语学习,可以借助图画和联系上文来理解。如,“拔腿就跑、逃命”,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一和插图二,图画中兔子、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迈开大步,跑得飞快,学生从中体会到动物们害怕的心理。“热闹”一词教学,读读第2、3、4自然段,看图想象这种“热闹”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么多动物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谁,“咕咚”为什么可怕,只是看到别人要逃命,就认为一定非常危险,从而慌成一团的样子。

  本单元要继续训练学生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的这项阅读能力。本课可将课后第二题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如,“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1)图文对照朗读课文,找出动物们跟着兔子逃跑原因的句子。

  (2)比较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指导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3)借助第一、二幅插图和“拔腿就跑、逃命、热闹”等词来说说故事情节。初步体会到动物们不思考、盲目跟从带来的结果。

  再如“野牛是怎么做的”这个问题,可创设情境对话。教师扮演野牛,逐一采访被“咕咚”吓坏了的小动物们为什么要逃命,体会野牛会思考,不盲从。

  三、实践活动

  1.戴上头饰,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或者看图讲故事。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动画片《咕咚来了》。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