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统编语文一下教师用书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如“藏、造”是平舌音,“食、蜘、蛛”是翘舌音。还要注意“蜻、蜓、藏”都是后鼻音。
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字形渗透不同的识字方法:
归类识字:本课有6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都是左形右声,左边的虫字旁表意,右边的部件表音。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规律,提高识字效率。
字理识字:“网”是象形字,可以结合课文彩图和汉字演变图来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熟字加偏旁:“迷”和“造”可以用熟字加“走之”的方法来识记。“食”和“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共同的部件“良”,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
字义教学,应与字形教学相结合。如,通过看图认识6个虫字旁的字,即3种小动物的名字;通过观察汉字演变过程图,了解象形字“网”等。
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
词语举例:
迷:迷人、入迷、迷路 藏:捉迷藏、冷藏、藏书
造:造句、打造、造就 食:食品、食用、伙食
粮:干粮、口粮、鱼粮 网:上网、网球、电网
2.写字。
本课要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7个生字“间、迷、造、运、池、欢、网”。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结构及书写规则,本课有5个生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其中3个偏旁是走之,要先内后外,与“间、网”不同。教师要起好示范作用,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本课7个字书写要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如,时间、中间、迷人、入迷、造字、运动、水池、欢乐、上网。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应指导学生读出韵律、读出趣味。儿歌的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是以此来停顿的。可以指导学生读好每一部分,并注意停顿,这样就有了节奏和韵律。
其中“干什么”这个部分较难读。首先要读正确:“捉迷藏”从翘舌音到平舌音的变化,“运食粮”与平时的语言习惯有些不同,但与“运粮食”意思相同,读时要注意。其次要注意停顿:这些词语的停顿有的是“展翅/飞”“游得/欢”“结网/忙”,有的是“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它们的停顿有所不同,应多加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和韵律,教师应带领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可以用问答的方式,我来问:“蜻蜓半空做什么?”你来答:“蜻蜓半空展翅飞。”可以用对读的方式,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你读一句,我读一句;还可以两两合作,边拍手边读等等。
2.理解运用。
整首儿歌配上了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学生不难找到对应的小动物,也能很快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词。稍难理解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可以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并展开想象,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就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多有趣!另一句“蚯蚓土里造宫殿”,把蚯蚓在土里松土比作“造宫殿”,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蚯蚓的勤劳,感受儿歌的有趣,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儿歌的趣味来。
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儿歌之后,我们还可以补充一幅别的小动物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儿歌“谁在哪里干什么”也来编一两句儿歌。编儿歌的过程中,“谁”“在哪里”这两部分不难,但在编“干什么”时,学生会有困难,很难像课文那样概括得这么准确、凝练。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出示老师概括的几个短语,让学生来选择,引导学生比较,选择哪个短语来连接更通顺。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编的儿歌打在屏幕上读一读,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
3.课后练习。
本课的课后练习,除了“朗读课文”外,还有“读一读,记一记”。读记的词语是由课文内容延伸出来的6个词组,“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都是以什么动物干什么的形式构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赛读,用多种形式读读记记这些词语,一方面积累词语,一方面能进一步理解儿歌的内容,一举两得。如果学有余力,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同种类型的词语,如“知了唱歌”“公鸡打鸣”“大雁南飞”等等。
三、问题提示
★带有虫字旁的字都代表昆虫吗?
不是。如本课中的“蚯蚓”,此外还有蝙蝠、蛇、蜘蛛。教学形旁虫字旁时,不能说带有虫字旁的都是昆虫,只能说带有虫字旁的都是古人眼中的虫子。如,古人称“蛇”为“大虫”。
四、实践活动
1.观察。
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易接触到的小动物,如,蚂蚁、蜘蛛、知了、麻雀,在安全的范围内,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介绍。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小动物生活习性,讲给家人听,讲给同学听,在倾听与交流中,加深对小动物习性的认识。
3.编儿歌。
通过观察,模仿课文“谁在哪里干什么”,再编几句儿歌,愿意读给家人和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