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558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无处不在。而母语的口语能力,事实上,也有一个非常自然的习得过程,学生几乎不需要特别在意就能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并且这种能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口语交际的教学呢?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无处不在。而母语的口语能力,事实上,也有一个非常自然的习得过程,学生几乎不需要特别在意就能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并且这种能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口语交际的教学呢?

日常口语交际与进入教学领域的口语交际之间的区别

进入教学领域的口语交际课程比日常口语交际所担负的任务要复杂得多。一般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口语交际过程;

培养学生对自己所说和如何去说保持敏锐的感知能力;

使所有学生获得机会和资源发展语言能力,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目标的需求;

引导学生调整口头、书面以及视觉语言习惯,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以达到学习、娱乐和交流等不同的个人目的;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模式上的差异;

使学生熟练地、批判性地使用大众传媒。

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教学的三大特征

(一)全面性

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及个人潜质范围内所有口语交际形式,体验不同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学生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能力系统训练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二)反思性

这也是日常口语交际与口语交际课程之间本质的区别。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备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感知、概括、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问题,等等。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要求学生反思的内容当然有所不同,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高中这样三个阶段,反思的侧重点可以分别是发展技能、参与实践、研究分析,但要求学生通过现象概括规律的反思教育却应该是一致的。

强调口语教学的反思性是因为这种反思能力是个人母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我们获得、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母语的语感,成为我们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思辨性

口语交际教学承担着一个日常口语无法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由语言素养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包括他在日常具体活动中熟练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听说,快速整合信息,发现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思维方法当然是需要培养的,而带有反思性质的教学活动无疑是较为快捷和系统的方式。

具有教学意义的口语交际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的范畴里,口语交际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听、说教学来完成的。听、说对应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很容易理解口语交际的最重要的特点,即“口脑一致性”,也就是言语表达与思维结果的同步性。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在听到外部信息的同时,必须快速思考并处理信息,然后采取合适的方式作出反应。“成功地实现了交际意图”是口语交际教学效果的首要衡量尺度。交际者不仅要学习可以使用的言语手段,也要学习言语以外的各种交际方式。

口语交际的两项课程功能:

其一,口语与思维的紧密关联,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训练快速进行资料收集、思考论证、分析概括等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

其二,交际的互动性质,使得口语交际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社交技巧、沟通方式、成功实现个人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容易与口语交际相混淆的若干概念

(一)口语交际教学不同于读、写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明显区别于基于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的整体感悟性的读写教学。“口脑一致性”,也就是指口语与逻辑思维之间存在同构关系。这是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正确的口语表达需要大脑正常的活动方式来支持,这使得口语交际的训练更偏向于一种强调操作性的语言教学而不是强调经典解读的文学教学。

如果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为素材,文学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的方法、文章的寓意等,关键在于精读课文、分析和鉴赏文本;而在口语课中,《春》只能作为参考,甚至只需要作为一个话题的引子,引发学生头脑中对于春天的种种感受和记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在众多有关春天的话题中,选取一个符合自己交际意图的、自己又有话可说的题目。比如,初中低年级可以谈谈“我最喜欢的春天的一种花”,可以采取小组漫谈的形式。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说些什么、以什么线索来谈;在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一些细节表述的方法,如通过比较、比喻和联想等方式来说出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

(二)口语交际教学大于戏剧教学

在语文课上有不少教学方式都带有戏剧教学的性质,比如朗读、背诵课文,分角色朗读,戏剧表演等。由于这些都是以口头形式来进行的,因而有的老师会误以为这些内容就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全部了。显然,所有这些形式对学生而言,都必须忠实地依据蓝本,不是原创性的口语活动,采取这些方式进行训练的目的,不在于交流信息和处理事件,也不针对现实生活,它只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因为它用一种非常夸张的形式再现了口语交际中的诸多环节:学生需要用语言和行动探查和表明情境;树立形象并保持角色的连续性;用各种方式表现事件、性格和气氛;鉴赏场景、剧本、表演和效果。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戏剧活动,学会富有想象力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戏剧活动,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只是口语交际诸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而已。

(三)口语交际教学与口头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口头练习虽然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一种形式,但却是较为低级的表达,不能代表口语交际的全部内容。我们所说的口语课是强调交际性的。所谓交际性,就是注重过程、互动性、应对和调整,既注意风格、语言变体和语音词汇等言语因素,也关注体势、空间距离和副语言等非言语因素;既注重言语本身的表达练习,又注重人际礼貌、身份协调和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领会。也就是说,口语交际非常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口头练习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差异

(1)口头练习时问题或话题一般都是老师指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而口语交际训练时说话人需要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和信息,自己控制谈话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不可预期的。

(2)口头练习是完成老师的指定要求;而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信息落差,交谈者因为某些社会的或个人的理由而进行交际。

(3)口头练习只是完成作业;而口语交际训练后学生得到了信息,交流了感情,完成的是交际目的。

(4)口头练习时听众往往只有老师,老师关注的是答案对不对;而口语交际训练总是在小组中的几个人之间进行,大家关心的是内容而不是对错。

(5)口头练习时老师往往以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要求学生;而在真实交际中,语言往往是变异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语法的,但却是有利于交际的。

选自《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