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及策略|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931
很多儿童阅读推动者及儿童文学研究者, 更愿意将童话当成课外读物,让孩子轻松自在地阅读,而未将过多的语文教学目标放在童话阅读上。但是当童话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就无法实现儿童文学的真实阅读吗?

很多儿童阅读推动者及儿童文学研究者, 更愿意将童话当成课外读物,让孩子轻松自在地阅读,而未将过多的语文教学目标放在童话阅读上。但是当童话成为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时,就无法实现儿童文学的真实阅读吗?在思考中,我有了探析、尝试的想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教学重点应放在“从阅读中学习”,也就是在“学习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从阅读中学习新知,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及发展阅读能力。因此,阅读知识和策略的教学就成为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我本节课的设计初衷。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通过故事结构理解童话故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板块。

板块一: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

(一)课前导入,引出三个小精灵

1. 请学生回忆,曾经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同学们,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除了知道童话故事的名字,故事的内容,同学们读过后还有很多收获,这些都是很好的。童话能开启我们的想象力,现在老师给同学们看一个无字的童话故事——提供无字的PPT 影像,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进行猜测:这是什么故事?一方面释放学生的压力,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童话阅读的已有经验。

【意图:开课即围绕童话展开,形成了童话阅读的良好氛围。无字童话的猜读,把孩子们吸引到童话中来。】

2. 童话家族中有七个小精灵,它们就像一朵七色花,是构成童话故事不可缺少的,今天我们先了解其中的三个小精灵。

接下来,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刚才这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 帮助学生认识“ 角色”“场景”“情节”:童话中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称为“角色”;故事发生的地点,称为“场景”;一个个的小事件连串起来,就是故事的“情节”。

3. 教师小结:角色、场景、情节这三个小精灵是构成故事的基本要素。掌握了故事的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想要传达的意思,也方便我们把故事说给喜欢的人听,还可以试着用作者的方法创作自己的故事哦!

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跟着三个小精灵来学习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意图:课前导入,时间不多,但是目标非常明确:让孩子们知道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这对孩子们今后的童话阅读会有很大影响。】

(二)完成“角色场景学习卡”

1. 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马上就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2. 完成学习卡。

(1)教师示范。你们瞧,老师做了一张这样的学习卡,一边读课文一边记录,当我读完一、二自然段时,知道了(出示课件“角色场景卡一”)——巨人:外出旅行;花园: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于是,我就这样写了下来。

(2)提出要求。这样的学习方法多简单呀。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去学习,这里还有四张学习卡,你们四人为一小组,每人一张,共同完成。小组长负责检查学习卡是否完成,如果有不会的,小组内讨论一起完成。完成后四人轮流进行复述,最后再说说自己的发现。

(3)小组学习。音乐声停后,学生坐好, 准备小组汇报。

(4)交流汇报。选两组汇报,将学生的学习卡片贴到黑板上。

(5)说说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花园的变化与巨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意图:角色场景卡的填写,作用有三:一是理清童话的故事脉络;二是利于学生复述整个故事;三是将故事梗概浓缩出来,便于学生从中发现花园变化的原因。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根据老师示范开展学习, 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板块二:童话小精灵——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美丽童话

(一)情节梯

过渡:同学们发现,场景的变化随着角色的变化而改变着。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开展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巨人究竟经历了哪些问题,他又是怎么去面对和解决的,为了方便整理, 老师将带大家学习用图表(情节梯)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发现。

1. 教师示范。

2. 提出要求。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阅读全文,看看巨人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用简要的句子概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 小组交流。

4. 口述情节。

5. 说说发现。原来,角色、场景、情节三者是相互交融的。

(二)情节牌

过渡:同学们真会发现,角色、场景、情节交织成美丽的童话, 那现在我们就把情节梯换成情节牌,把情节重新排排序,你觉得会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让学生大概了解顺叙、倒叙、插叙。

【意图:故事的情节,是童话的核心要素, 教师围绕“情节”这个核心,引导学生填写“情节梯”、玩“情节牌”,进一步熟悉了情节, 而且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情节的不同安排顺序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并初步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

板块三:情节小王子——关键情节

(一)关键情节

故事的情节就是由一个一个事件组织起来的。所谓的事件,在故事里指的可能是一个冲突或是困难。在这些事件中会有一个关键事件(或称故事的高潮),当这个事件获得解决后,故事就将近尾声了。同学们找找哪个是这个故事的关键情节?(板书)

请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了这个事件,故事可能会有什么不同的发展。

(二)故事结局

表扬鼓励学生所设想的不同结局,出示原著中故事结局——

“你是谁?”巨人说着,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奇特的敬畏之情。他一下子跪在小男孩的面前。小男孩面带笑容地看着巨人说道:“你让我在你的花园中玩过一次。今天我要带你去我的花园, 那就是天堂。”

那天下午孩子们跑进花园的时候,他们看见巨人躺在那棵树下,已经死了,满身都盖着白花

——摘自 王尔德《巨人的花园》

(三)布置作业

如果保留关键情节,改变其他情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去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也可以自己动手改编情节。

【意图:关键情节,可谓抓住了童话教学的关键,除了帮助理解故事内容,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怎样写童话。也就是说,设置关键情节,肯定会成为孩子们今后创作童话的自觉追求。】

以上教学尝试在课堂上走两条线,一条是关于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探讨,一条则是阅读策略的教学。我将阅读策略转为故事的结构,并通过具体的图表(情节梯)带领学生操作、整理,使学生了解利用这样的图表或是故事结构,就能掌握住故事有主要内容,是一种很方便的方法。我的关注点或许并不全集中在童话教学上,而是较侧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上,但是从成效来看,确实对学生阅读童话故事起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意的探讨较为欠缺,偏向于较理性的文学分析。到底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适合童话教学?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希望通过童话教学达到什么目标,所谓教无定法,顺学而教即是此义。一样的花园开出不同的花,是很自然的现象,而这也正表现出童话教学的多元面貌。

选自《小学语文》2019年7-8月刊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