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文本对话中尝试学习|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3-28 725
《乡下人家》是作家陈醉云写的一篇写景散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季节更替、昼夜交替的时间顺序和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展现了乡下人家和谐、朴实的诗意生活,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乡下人家》是作家陈醉云写的一篇写景散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季节更替、昼夜交替的时间顺序和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展现了乡下人家和谐、朴实的诗意生活,作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在四年级下学期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和感悟,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阅读的方法。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写景文章的特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进一步领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进而感悟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优美语言过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和迷人, 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从文本学习的角度,要呈现几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从学生发展角度,要呈现几次有梯度的尝试学习活动。

一、试学

试学,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想象画面,在自主探究中尝试感悟阅读方法。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乡下极为平常的景与物,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乡村人家的喜爱之情。体会这种情感,对于居住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他们对院中瓜藤攀檐、院后绿竹春笋、鸡鸭河中觅食、天高地阔吃晚饭、静夜虫鸣等典型的乡下生活情景并未亲身体验过,存在生活环境与文本描述的乡村环境之间的实际差距。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逐层深入,在读书品味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适度地展示相关的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学实录片段):

师: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喜欢的那些语句到底美在哪里?(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中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 :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 鸡冠花,大叶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份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从“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在四季中的哪个季节进到这个院子里,都

会看见许多花,所以我喜欢这句话。

师:(微笑着,用期盼的眼神望着学生)你抓住了两个词——

生2 :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怎样的画面呢?(生面露困惑。教师微笑着环视,用PPT 展示春、夏、秋各季节鲜花盛开的画面,并随着画面依次动情解说。)

师:大家来看看,春天芍药花开了……夏天,凤仙花绽开了笑脸……秋天,鸡冠花和大丽菊呢,也来凑凑热闹……(学生均专注观看屏幕,被色彩鲜艳的直观画面所吸引)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课件按照春、夏、秋的顺序依次呈现画面,学生随着画面和教师的语言轻轻点头。学生已经通过直观画面理解了“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含义,这一课文内容理解上的难点也自然突破了。)

师:(微笑地)对这些美景,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生1 :我认为它们是五彩缤纷的。

生2 :我觉得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

…………

师:(微笑地)你们形容得真好。请带着这样的体会,想象着这样的图景,试着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与文本对话,使文字与画面互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在品读优美文字的同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而且让学生的阅读有了根基。这一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以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试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阅读的方法。

二、群学

群学,是品悟文本,体会情感,在合作交流中尝试运用阅读方法。

教师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或自主选择文本语言进行深入品读,在与文本的再一次对话中, 深入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美的句子画下来,在书边做批注, 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

(生自读,圈画语句;教师在学生间走动, 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

师:请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句子美?

生1 :我喜欢第五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天边的红霞,夏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小鸟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读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它们都是写黄昏的景色,非常美丽。

师:诗、文、画融为一体了,请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文。)

生2 :我喜欢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乡下人家在门前吃晚饭的情景,让我感受到非常惬意,我也想和乡下人家一起天高地阔地吃晚饭。

生3 :我从“天高地阔”这个词可以看出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时候是非常自由的,无拘无束, 很和谐。

生4 :如果在天高地阔的环境下吃饭,我的心情会非常愉悦,非常舒适。

师: 我想, 此时此刻你一定能够体会到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情感。(教师顺势播放PPT :夕阳西下,飞鸟归巢的画面,并随着课件演示深情地描述)微风,飞鸟,在这田园美景中天高地阔地吃晚饭……

师:想象着画面,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一段完整地读一读。

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

同呼吸、共感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有了深度。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运用第一次尝试学习中的方法自主阅读,在和小伙伴共同交流中形成感悟,在联合阅读、朗读、背诵汇报的过程中各尽其才、互助互补,获得了语文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高。“群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运用阅读方法,于是提升了一个学习层次。

三、试写

试写,是品味文本,学习写法,在感悟分享中学习表达方法。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一次次尝试学习的过程,这两者是互相融合的。既然是一种尝试学习过程,那就会有成功,也有会挫折, 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成长。语文学习中遇到挫折,其实也是学生阅读能力获得提高和发展的最佳时机。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并适时点拨、答疑解惑,助推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教学实录片段):

师: 这段文字当中, 你还觉得哪些句子美?

生1 :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我从“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体会到它们生命力很强,而且很调皮。

生2 :我认为第二自然段这两句话最美: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枝竹,青的叶,绿的竿, 留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读了这两句话后,我觉得如果走进这片竹林里, 一定会非常清凉,看见这些美丽的竹笋,一定很舒服。

师:这个“探”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疑惑思索,无人发言。)

师:不要紧,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课文,品味一下。

(生读文。)

生3 :(急切地)我补充一下,从那个“探” 字可以看出来这些笋好像活了一样,非常调皮, 非常可爱。

生4 :把这个“探”换成“长”,好像就没有原来生动了。

师:(微笑地)你们抓住了嫩笋探头这句话,一个“探”字让你感受了很多。(板书:笋探头)那么,在作者的笔下,他把嫩笋当成什么来写了?

生(齐说):当小孩!

师:这么一写,那个调皮劲儿,那个可爱劲儿,就被生动地描述出来了。同学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我想肯定会别有一番韵味。

如果学生的感悟是生动的,语言表达也比较到位,教师就不必多讲什么,可只在感悟“拟人”修辞写法这一难点上,稍作点拨。如果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那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美”读课文则水到渠成。在学生充分读书、感悟课文表达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介绍自己看到过的田园风光,并在练笔中尝试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试写,让学生在感悟分享中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实现了学习层次的又一次提升。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展示生命活力的天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交流对话中探索与学习, 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选自《小学语文》2019年5月刊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