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教案:《学写读后感》

语文教案 2019-3-30 896

【导语】好的课件如同一块磁石,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44886整理分享的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三课件:《学写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

  教材分析

  《学写读后感》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我们阅读时侯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第二,针对材料,亮出感点;第三,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第四,联系实际,论证感点;第五,回应前文,收束全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读后感的要求和写法,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读书,课堂上经常对课文和读物进行评价。也写过读后感,但大多是引用课文、作品的内容,结尾才谈几句看法,并不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本次写作讲解,为学生阅读、写作和评价搭起一座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读后感这种文体,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

  2.运用所学知识写读后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读物的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

  3.培养并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范文示例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看了许多好书,例如《傅雷家书》、《致青年的十二封信》、《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有了许多的感触、想法,怎样把你的感触、想法表达出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近的阅读情况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点拨

  怎样写好读后感呢?

  1.确定阅读材料,拟好题目。

  某篇课文、某部名著或指定的某材料,是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确定后,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和感悟来拟题。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家庭教育秘诀――〈傅雷家书〉读后感》《人生只有奋斗才有希望――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2.针对材料,亮出感点。

  亮出感点,就是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第一题,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如读了《平凡的世界》,你最深的感触就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他年轻的时候。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最深的感触就是:当你遭遇了生活的不幸时,你要顽强地活下去,并且要活得很精彩。这些都是“感点”。

  注意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述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

  3.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在通常情况下,文章开头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注意引述原文要简洁、准确、有针对性,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材料的具体内容。

  4.联系实际,论证感点。

  论证感点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论证时要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5.回应前文,收束全文。

  收束全文时,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总之写读后感,读是基础,情是纽带,感是核心。因而,我们应在读上下功夫,在情上求共鸣,在感上做文章。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讲解写读后感的方法,为学生写读后感做准备。)

  三、范文参考:

  《傅雷家书》读后感

  读了《傅雷家书》,使我最有感触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不仅在生活上的各方面,也表现在对孩子学习上的启发,督促。傅雷为了能与儿子有公共的话题,能与儿子成为艺术上的朋友,他在督促儿子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看艺术方面的书籍,以提高在音乐理论与欣赏方面的水平,是自己能有与儿子平等对话的资本。然后通过信件与儿子进行乐理的探讨,并对孩子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整个过程都是以平等的姿态,就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看法及自己在处理相似问题时自己的做法和所获得的经验娓娓道来,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是非常值得我们做家长的学习的。

  俗话说:言传身教。家长的学习态度及进取心,对孩子来说是的榜样。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存在太多的功利性,急功近利,孩子一下子什么都懂,如果稍与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就会大呼小叫,令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减,并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的孩子一时想不开,做出过激行为,可谓是得不偿失。

  我们应该努力与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在学习上可以共同探讨,这并不需要我们一定要有多高的学历,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多半是对某个概念理解不清,这时候如果你让孩子拿出课本,找到对应的章节,共同研究一下,说不定孩子就会在你的点拨下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候孩子对你就有一种信服的感觉,对学习就会保持一种探究的兴趣。

  傅雷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他对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他要求孩子吃饭时,食不语,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饭后要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的放回去。对人客气,尤其是对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人要站直,即或是坚持真理也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傅聪现已是当今世界上一流的钢琴演奏家,他优雅的举止与傅雷的家教不无关系。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从人的举止便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懂得礼仪的人是受人欢迎的,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好的基本礼仪,使之成为有教养的人,最终对自己的祖国有所贡献。

  (设计意图:结合范文《傅雷家书》读后感,加深理解主题如何写好读后感。)

  四、作文练兵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或推荐阅读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可以再仔细读课文或名著的片段,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课文或名著时,要仔细核对原文,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如《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西游记〉读后感》。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篇二

  【教学目标】

  1.熟悉读后感的一般写作思路和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题

  1最近我们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读书氛围,班级图书角里已经有近百本书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说说你平时读书会做些什么?

  2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我们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感悟,谁来说说自己最近的读书感悟?

  3指名说

  4把你们所想的写下来,组合成一篇有内涵的文章,这就是“读后感。”

  二、明确什么是读后感

  1、出示幻灯片(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2、怎样写好读后感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学方法。

  三、结合例文,指导技法

  (一)读懂文章,找准感点

  1、一般读完一篇文章,哪些方面能引发你的感触?(中心思想,主人公的经历、情节)

  2、这些打动你,吸引你的地方就是能触发你感受的感点。(板书感点)

  3、老师这有一个故事,出示《小马过河》,生自由读,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4、指名说

  5、一篇文章带给人的感受肯定不是的,所以我们可以先找出原文中的众多信息。出示幻灯片(一)找出原文中众多的信息

  我觉得这个故事带给我三点感受。从小马的角度来说:

  1、小马要过河而不知深浅便去问牛大伯,后来听了小松鼠的话又不敢过河,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对别人的话要作具体分析,切不可轻信盲从;

  2、小马盲目听信了两种相反意见,以致弄得无所适从再去问妈妈,这说明小马遇事不莽撞,善于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3、小马后来接受妈妈的教导,综合分析了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后明白了道理,大胆地“试一试”,才知道水不深与不浅,说明实践出真知。

  6、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的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透,重点部分也一带而过,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指名说。

  7、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这就叫:(板书:找准感点)

  出示幻灯片(二)选择信息中最深的感点

  假定我们选择的感点是:――――实践出真知

  (二)联系实际,写出感受

  1、我们怎样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呢?(板书:联系实际)什么是实际?

  2出示幻灯片。(写“感”时须密切联系实际,可以是自身的实际,也可是周围事物的情况,历史名人的例子,可列举具体事例。)

  3我们以小马过河为例,出示幻灯片。

  联想与感点有关的材料(讲道理、摆事实)

  1、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

  2、今年暑假,爸爸说要教我学游泳,我兴奋得不得了。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查了许多关于游泳的动作要领和技巧。边看还不断地比比划划,可是研究了半天还是一知半解,一点都不懂,也不知道那手和脚到底是怎样摆动的。带着一肚子的问号,终于等到爸爸教我游泳的那天,爸爸二话不说,先扔给我一个游泳圈,就让我下水,一遇到清凉的河水,我不由自主的就在水里扑腾起来,这时,爸爸开始指导我手脚该怎么摆动,头要抬起等等,我又结合我原先在网上看到的要领,我很快就找到了感觉。

  4、为了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我们还要怎样?(加入名言警句)

  (1)、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2)、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三)处理“读”“感”的关系,连缀成文

  1、读后感读后感,我们把感受理清了,我们怎么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指名说。

  2、出示幻灯片(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1“感”是文章的重点。对原文可以简要概括,引发“感点”的重点内容可稍具体,但千万不可大段照抄,否则就本末倒置,冲淡了“感”。更不可写成“读后抄”。

  2、引用原文重点语句需用上“”。

  (四)考虑文章的结尾:

  根据“实践出真知”的感点,上述材料便作为证明材料。结尾可作类似如下文字: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

  四、全文指导,出示幻灯片

  读《小马过河》有感

  小马要过河,不知深浅,问牛大伯,牛大伯说水浅,能趟过去。可在一旁的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小马没了主意,它的妈妈让它多想想,试一试。于是小马按着妈妈的话终于过了河。(引)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议)小塞涅卡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可见实践的重要性。(道理论证)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相传古代英国把西红柿只作为观察植物,谁也不敢试着吃一吃,认为有巨毒。终于有位画家鼓起勇气吃了一个西红柿,他没有被毒死,反而第一个尝到了西红柿那甘甜的滋味。(事实论证)我想,谁都怕死,而那位画家为了真理的验证,勇于实践,为人类的食物中增添了一样新的食物。他吃的那个西红柿一定比我们吃的任何一个都甜。而实践不是盲目的,它必须要靠理论的指导。实践也不应是被别人所左右的,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勇气。(议)正如那匹小马,如果它一味听信牛大伯的话就会马上下河,如果它一味听信松鼠的话就永远过不了河。它只有借鉴前二者的话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判断,才能顺利并且成功地渡过河。(联)

  实践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有时候实践是要经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能达到目的的。费尔巴哈曾经说过:“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道理论证)今年暑假,爸爸说要教我学游泳,我兴奋得不得了。于是,我在网上搜查了许多关于游泳的动作要领和技巧等。但是我看了那些方法以后,还是一知半解,也不知道那手和脚到底是怎样摆动的。带着一肚子的问号,终于等到爸爸教我游泳的那天,爸爸二话不说,先扔给我一个游泳圈,就让

  我下水,一遇到清凉的河水,我不由自主的就在水里扑腾起来,这时,爸爸开始指导我手脚该怎么摆动,头要抬起等等,我又结合我原先在网上看到的要领,我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学得得心应手。(联)相反,有些人自己唯唯诺诺,不敢实践,看到别人实践成功还眼馋或阻拦,这样的人只能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反面例子)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因为实践的结果固然不一定成功,但空想的结果一定不会成功。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实践出真知。(结)

  板书引、议、联、结

  五、总结,出示写作思路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针对所引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真实感受。

  联――针对你受到的启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相似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回到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六•出示本次习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七•学生开始习作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