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教学活动的伙伴──做好低幼衔接|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662

作为班主任,爱学生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新学校,看待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国家大多数小学和幼儿园的跨度是很大的,从环境布置到学习要求。而小朋友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并不会一夜之间就长大。低年级班主任要关注教学细节,做好低幼衔接工作,帮助一年级的新生度过“小学生活适应期”。

 

──题记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伙伴。刚上小学的小朋友脑海中充斥着来自不同渠道、不同态度的关于小学的信息。快离开幼儿园时,幼儿园老师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是:“上了小学你的日子就不会这么快乐了!小学老师可……”上小学前,有人会说:“啊,你将成为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有人会说:“上了小学你就是大孩子了,就要守规矩,每天完成作业……”仿佛孩子一夜之间就会突然长大,突然可以面对很多与以往不同的学习任务似的,让这些小小的孩子稚嫩的心里对小学生活既兴奋又不安,既恐惧又期盼。

 

用心观察一年级孩子们入学的状况,我意识到低幼衔接工作不容忽视。开学前,我首先要为迎接新生做好环境布置。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孩子,昨天在幼儿园还被当做小宝宝,今天就要独自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应对各种“听、说、读、写、算”要求,这时他们的内心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一年级的教师不妨到幼儿园参观一下,和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做个沟通。从幼儿园充满童趣的教室走进小学校园,你立刻会发现反差之巨大,会发现小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室布置成人化倾向过于严重。

 

低年级的教室环境布置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尽可能让学生觉得安全,感受到快乐与温馨。黑板报的风格要有儿童趣味,墙壁上也尽可能用色彩明快的图画来装点。有的教室里多年不变地挂着“之乎者也”之类的名人名言。小学生能看得懂吗?我绝没有贬低名人名言的意思,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做出选择,选择最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给低年级学生张贴宣传画、招贴画,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高和他们的视线范围,尽可能挂得低一些。只有进入儿童的视线,才可能深入儿童的心灵。有的学校墙上的图片和文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统一定制,挂在很高的地方。因为教师是站在凳子上挂的,这是成人的习惯,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身高和视线。“蹲下来看孩子”其实不是一句空话,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为了熏陶教育儿童的,几乎没有孩子会站到凳子上去欣赏名言和宣传画。因此,给儿童阅读的标语、字画的高度不能按成人的身高和视线。

 

开学第一天,我首先要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适应并喜欢新学校。对一年级的老师来说,首要关心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内心需求。我知道,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首先想要知道的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对这个陌生环境的探究,需要熟悉新的学校环境,适应新的小学生活。我常带领小学生参观自己的校园,知道自己所在的教室的位置,辨别班级的标志,知道我的办公室、学校医务室的位置,知道去操场、学校食堂的路径等,尤其要告诉小学生厕所的方位。刚刚入学的孩子常常发生因找不到厕所而憋尿,或一下课就玩而来不及上厕所的事。如今一些生员拥挤、规模较大的学校,一个年级就有很多班级,有的孩子在洗手间排队,还没有轮到自己上课铃就响了,急匆匆回到教室,尿了裤子也不敢声张。你想想孩子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些事看起来鸡毛蒜皮,其实对孩子来说可是头等大事!

 

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熟悉新的老师和新的伙伴,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我觉得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习得交往的方法和技能,获得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愉悦的体验。如果让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作自我介绍,孩子们会觉得紧张,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因为紧张而不能正常发挥,给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觉得懊恼,更加害怕当众发言。我常常组织学生玩丢手绢、找朋友、网小鱼等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自自然然地自我介绍,自我展示,既能让小朋友互相认识,又能让教师逐步了解孩子的个性,发现学生的特长。教师可以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在活动中不露痕迹地指导,提出一两点具体要求,让他们在实践中慢慢领悟,逐步掌握。教师也要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自我介绍或展示自己的特长,让小朋友对自己产生亲近、敬慕的情感。教师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对新生提出要求,数量一定要少。“多则罔,少则得。”有的新老师觉得有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要告诉新生,所以经常一股脑儿提出十条、八条要求。一位班主任总是抱怨自己班上的学生不听话,他向校长告状。校长说:“请你把昨天对学生提的要求一条不落地说给我听听。”这位教师一口气说了好多条,校长问:“你说全了吗?”老师说:“好像还有几条,记不清了。”校长说:“你自己都记不清自己昨天对学生提了多少条要求,学生怎么能记得清呢?”教师脸红了。其实,你想让学生得到很多,你每次一定要告诉他很少。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弱,即使你讲的时候他们都回答“听清楚了!”过不了几分钟就忘记了,这是很正常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如在一个阶段提出一两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具体情境反复练习,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记得有一次,我对一年级的孩子提过要求后开玩笑说:“现在我看谁没有按要求做,我来找他算账。”学生沈寅举手了。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他好心好意地说:“陈老师,我会帮你算账,我妈妈教过我怎么算账,一一得一,二二得三……”“不对,不对,二二得四!”别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纠正。我哭笑不得,但同时也深受启发。你对学生说“要专心听讲”不如说“眼睛看着老师,嘴巴跟老师念,会的就举手回答”。你对学生提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这个要求,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多少学生能保持好的读写姿势呢?我们对小学生就是要细化到指出握笔姿势的“一寸、一尺、一拳”,并且在写字过程中反复示范演示,不断提醒纠正。

 

有人说小学教育比的就是“水磨”的功夫,是“慢工出细活”。其实“细节决定成败”,教学活动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细节组成的,学生也是经由一件又一件小事慢慢成长的。孩子成长的道路还很长,从一件件细小的事做起,我们不用太着急。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