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语言运用实例引发的启示|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559

[案例]

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用“甚至”一词造句。题目一经发布,学生就迅速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小手不断地举起来。

生:教室里真静,甚至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

师:对,这个句子够经典,我在小的时候就听说了。

生:我来改一下。(这个学生显然是听出了老师的话外之音,那就是对刚才的造句因没有新意而不满意。)教室里太静了,甚至连同学们思考问题时大脑磁盘的运作声都能听见。

师:好的。这个句子不但夸张地说出了教室的静,还说出了同学们的认真程度。更可贵的是,这样的说法,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新颖!

生:我也来说一句。这道题真容易,甚至连霞飞同学也做出来了。(霞飞已是化名)

(大家都愕然了,霞飞同学更是窘极了。同学们面面相觑,一齐将目光投向了老师,等待着下文。)

师:为什么不说是“连我也做出来了”呢?

生:为了突出“容易”,我觉得选择她最合适!

师:如果换了你自己,此时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受,同学把我当成了班中学习上的尾巴了。

师:请你想一想,现在霞飞同学的感受会是怎样的。然后将这个句子改一下,让霞飞同学开心起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嘛。

生:这道题真容易,霞飞同学甚至连思考一下都没有,就说出了答案。

生:这道题真容易,霞飞同学甚至能讲出五种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这道题真容易,霞飞同学甚至能像小老师一样将题分析得井井有条。

(渐渐地,霞飞同学尴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家伙儿都乐了,教室里恢复了和谐的气氛。)

师:从霞飞同学以及其他同学的笑脸上,我感受到了这些句子都很精彩。语言有她的魅力,用得体,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用不得体,好朋友也会丢友谊。

师:我们造句,只有在教室里找材料吗?

生:山真高啊,甚至连小鸟都不敢飞过去。

生:大风吹走了树苗,吹走了庄稼,甚至连山民的房顶都掀翻了。

生:春雨真美呀,农民伯伯笑了,同学们被迷住了,甚至连小鸟也忘记了回家。

师:真精彩!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还真体会到了“甚至”一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独特魅力呢。

[启示]

以上语言应用的教例引起了我的思考:语言应用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把握语言应用的基点,立足对的,寻求好的,激发精彩的,语言应用才会如源头之活水,处处充满生命活力。

一、注重创新,让学生学习“时代的语言”

我们的时代在发展,我们的语言学习同样要与时俱进。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应及时地补充时代的信息,让语言的学习与现代的思想、生活、新事物相融合,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学习语言与时代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发展,感受到语言与时代的紧密相依,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言的亲切之感,使其更有激情地学好语言。

二、关注人本,让学生学习“人文的语言”

语言的运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是无法剥离的,这就形成了语文独特的人文魅力。学生运用语言时,说出了“这道题真容易,甚至连霞飞同学也做出来了”的句子,句子虽然是对的,但在人文语文的理念下,这是语言运用的败笔。因此,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同学的感受,然后再用语言的形式去抚慰同学的心灵,不但显示了语言的巨大魅力,还让学生懂得语言运用中的人文关怀。

三、拓展空间,让学生学习“立体的语言”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学习语文,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回归于生活,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我们学生的思维,常常定向于最贴近的学习生活:不是同学,就是老师;不是上课,就是作业。语言运用,总跳不出这样一个圈子。因而,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到生活中寻找资源,放飞思绪,用生活(包括阅读生活与实际生活)的素材滋润语言,让语言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得到滋养,自由翱翔,使语言的运用不断走向得体、自如与洒脱的境界。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