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单元教学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1277

一、教学目标梳理:PPT

 

1.识字、写字:

 

识字:认识生字450个,

 

要明确要求:在语境中认识,大致了解意思。语境包括:原语境,新语境。

 

写字:会写350个,巩固一年级的350字。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

 

会写字具体要求:能在田字格中准确默写,常用字至少能组2词以上,每一课要安排抄写句段的练习,实现迁移运用。

 

在田字格中的书写要求是:掌握基本的笔顺规则:先撇后捺、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每节课练字不少于10分钟。

 

2.学习朗读: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何为正确、流利?不断读,不读破句、不回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

 

何为有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感悟到课文情感,读出不同语气。比如:关注不同标点的语气,不同人物角色的对话,不同的句式。

 

3.词语、句段积累能熟记一批本册的词语、成语、短语和名句,古诗15首课外+4首课内+3首儿童诗,还有指定背诵的课文语段。部分典型句式能学习运用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锻炼的。在记忆的黄金期,背诵一定量的诗文,等于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储蓄一笔文化财富,孩子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

 

4.标点:在表达时熟练使用句号、逗号──这就意味着本学期写话时,使用句号、逗号要达标。初步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PPT

 

二年级的阅读教学,重心要从“以识字为主”向“识字与学习阅读、学用语言相结合”过渡。继续巩固一年级的阅读方法──“了解内容、圈划词句、边读边想”,开始训练新的阅读方法。──梳理几点: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

 

2)借助图画阅读,也结合语言展开想象。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提取简要的信息。

 

5)阅读时做简单的圈点勾划。

 

以上只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具体的单篇短章的课文,我们时刻要思考,我们的教学,是否在这些方面着力,既在扎实双基,又在培养能力。

 

二、分单元提出教学建议:

 

立足单元,如果说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纠正孩子朗读中的的问题,如,顿读、唱读、拖调,指导孩子学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那么到了二年级,更侧重于在朗读指导中,关注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历练初步的阅读能力。

 

提前说明,在做单元重点梳理的时候,基本上不把单元的人文主题作为重点,因为思想情感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咱们重点针对每一组课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引导学生学用语言,提升阅读能力”的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秋天

 

1.抓住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培养语感PPT

 

语感的其中一个要素是画面感──如果一个人在阅读时,能够自觉链接经验,脑海里浮现出清晰的画面,就说明这个人的“语言形象感”非常强。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依托文本进行训练。

 

如,识字一编排了三组词串,虽然只是词串,但词串之间有内在联系。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展现的是秋天红叶似火、叠翠流金的风景美。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描绘的,则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的丰收美。

 

三组词语,三幅画面。有的老师单打独斗的教学,缺少分类积累,整体教学的意识。

 

如果让孩子分组练读,分别说说,读每一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让孩子把词语内涵用语言描述出来,这就是在建立词语的画面感。

 

而且,这时的秋景可以和生活印证,形成常识。帮孩子准确把握秋天的一些征兆(大雁南飞、枫叶火红、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这样,让孩子既理解词语,又积累常识,还积淀语感。

 

这个时候,还要鼓励孩子,写一段秋天的景色,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

 

逐步实现,一谈到秋景,脑海中自然而然跃出这样的词、映出这样的景,信手拈来,活学活用。

 

2.感受拟人化的语言,练习仿说(PPT

 

这是第2课《秋天的图画》,语感敏锐的老师,一读就会发现这还是一首小诗。诗文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丰收图景。

 

这样的语言,不仅要反复朗读,积累成诵,还要结合图画感受语言的画面感,感受语言拟人化的表达效果,甚至借助图画,练习仿说。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去图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图景,景本无情人有情,人们对秋天的赞美和丰收的喜悦,让果树、稻海和高粱来表达,写得多好!

 

那我们也来写写,看看这清清的河水,欢快的鱼儿,连绵的远山,怎么写?让孩子也试着说一说。

 

河水奏起欢乐的乐曲,鱼儿跳起自由的舞蹈或者

 

鱼儿吹起幸福的泡泡,远山排起连绵的队伍,树木站成彩色的岗哨。

 

既感受拟人化的语言,又让学生仿说练习,学用语言。

 

3.关注典型的语言范式,练习仿写PPT

 

低年级课文隽永典雅、充满童趣,是孩子学习书面语言的范例,值得积累和仿写。我们要不遗余力的发现和捕捉。

 

如第2课,作者写黄山奇石,抓住特点,展开想象,读来如见其形。我们选其中一段“猴子观海”来看。

 

作者是怎么展开想象的呢?我们来读一读:“猴子观海”的动作是: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作者不仅写了他看到的,还加入了自己的联想,说猴子是在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

 

你再看,作者不是只写这一块石头,还写周围的环境。猴子是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四周是翻滚的云海。这样既写周围的环境,又写出石头的神态、动作,就把猴子写活了。

 

好,如果此时,再加上石猴的心理,就更好了。

 

来,孩子们,你们试一试。可以怎么写石猴的心理?比如可以写,望着这翻滚的云海,它真想腾云驾雾,去另一座山头看看。

 

这样,就既在感受语言,又在领悟写法。

 

好,接下来,我们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写一写。

 

还要提示孩子:要想象动物的动作、神态、推想它的心理,还要想象周围的环境。这,就是在依托文本,学用语言。

 

再如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的办法真巧妙,作者写得也真有趣!来,我们仿照韵文形式也来写一写:柳树呀、凤仙花呀,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当然,之前要布置孩子,提前去搜集、或者询问家长,了解2种以上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典型的语言范式,教材中有很多。老师们要有语言的敏感,从课文中捕捉,引导学生仿说仿写。

 

4.积累描写秋景的诗文(PPT

 

今年的背诵内容,除了课后要求的,一些开放的背诵要求,我们划定范围。如《黄山奇石》课后要求背诵喜欢的部分,我们规定背诵345自然段。

 

另外,建议主题积累秋景诗,教材中的两首,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

 

再加两首,《小学生必背古诗》第30首,张继的《枫桥夜泊》(巩固),和第33首,刘禹锡的《望洞庭》。要形成这种主题积累、定期盘点、归类的意识。

 

第二单元 我们的学校生活(PPT

 

这个单元主题是“学校生活”,除了识字、学词、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除了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我们还要练些什么?

 

1.学习写日记

 

二年级上册开始,练笔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看图写话一种,要引导孩子记日记,启发孩子,选择一天有意思的见闻记下来。

 

教材在第六单元,学完第24课后才安排写日记,学期已过大半,动笔有些晚了。建议大家放在开学初比较合适。

 

就以第6课《我选我》为例,课文写了王宁同学毛遂自荐选劳动委员的事。其实它就是一篇小朋友的日记。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课文怎么写的?

 

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先写事情的起因,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简单明了,很清楚。

 

第二段,写班级改选的事,三句话:我们请三个同学读,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句,老师让大家补选;第二句同学们都在想,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好,猜猜大家可能在想什么;第三句,王宁说“我选我”。

 

日记写到这就结束,行吗?不行,没写王宁为什么选自己,也没写选举的结果,究竟选没选上。──看来接下来得写,王宁怎么说,结果怎么样?

 

来,孩子们,你们同桌练习读一读老师和王宁的对话,听听王宁怎么说的。

 

老师们,这就是在朗读中,学习怎么写日记。

 

你看结尾:没直接写王宁当没当选,却用同学们的掌声结束。哦,也可以通过同学们的反应,来写结果。好,今天的作业,

 

咱就可以布置,写一则学校里发生的事,试着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握课文线索,用朗读读出情感变化(PPT

 

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文章有文路,循着文路学习,就能获得文章的真谛。对低年级孩子,也需要循着文路学习。不只是感性的体验,也需要理性的梳理。引导孩子把课文读出清晰的一条线。

 

如,第8课《难忘的一天》,我为邓爷爷表演计算机。文中“我”的心情就是一条线索。

 

表演前什么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心砰砰地跳个不停。好,那就读出这种心情。指导孩子朗读。

 

见到邓爷爷有什么变化?紧张的心情一下就平静下来。这是为什么呀?好,来读课文,读出变化的原因。

 

表演时,我是什么表现?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表演后什么心情?无比的兴奋,同时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原来这难忘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教学就可以通过“以读代讲”把握课文线索,读出情感变化。同时附带完成人文的目标,感受邓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期望,也让孩子立下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志向。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以这样,依着文路教学。

 

《玲玲的画》:

 

开始是,满意地端详──后来弄脏了,特别伤心、着急──最后战胜困难,充满喜悦和兴奋。

 

《动手做做看》:一听说试验结果是,半信半疑──动手实践后,特别生气,大人怎么能哄骗孩子呢?──听了教授的话后:恍然大悟,原来教授是想通过这次动手试验,教育孩子们要不盲从,亲自动手实践……

 

3.学习部首查字法(PPT

 

不要纸上谈兵,要落实。至少要利用两周的时间,每天布置用“部首查字法”查3个字,巩固查字典方法。课上要有随时用字典的意识。

 

4.开始安排扩词练习

 

随着识字量增加,孩子的词语库也需要充实,本学期要通过扩词的形式扩大词汇量。一般要求扩两个词,鼓励扩四字词语。不理解的不扩,扩四字词语不做硬性要求。

 

第三单元 我们爱祖国

 

1.把握句子的顺序,学习有序表达

 

二年级孩子的书面表达,经常有语序颠倒的现象,这与孩子们书面与口语发展不同步有直接关系。课文的语言就是感受句子顺序,学习有序表达的范例。

 

举一个例子,如第10课《北京》,写了北京的新变化。每一段话,语言表达都很有顺序,很有方位感。比如第二段: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怎么教学,感受语段的顺序,学习有序的表达?

 

好,先小声读,这段话主要写了哪?──生:天安门。

 

那,继续读这一段,有几句话,围绕天安门,每句话又分别介绍了什么?

 

第一句:先写天安门的位置,短短一句话,抓住了天安门红墙、黄瓦的特点,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觉。

 

第二句:写前面是广场,方位清晰。

 

最后写,广场中央的建筑,学习一个新词──矗立,特别庄严地耸立。

 

交流后,再读,顺序可以打乱吗?为什么不可以?

 

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介绍。

 

你看,读懂了内容,也感受了句子顺序,再朗读内化语言,还辅助孩子背诵。一举多得!另外两段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学习。

 

2.感受拟人化的语言,练习仿说。PPT

 

要继续关注运用修辞的语段,这是第三单元第9课《欢庆》的语句:

 

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大海奏起欢快的乐曲

 

可以让孩子细读这两句话,说说从哪儿感觉到了欢庆的气氛?

 

枫林真的能举起旗帜,大海真的能奏起乐曲吗?

 

那么,读了这两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好,你们来读一读,想象着画面,读出这种欢悦的气氛。

 

接下来,我们也来写一写,想象:还可以说,哪些人,哪些物在欢庆,他们是怎么欢庆的。甚至可以链接《秋天的图画》的语句,练习仿说。这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借助提示语,读好问句。

 

对于对话多的课文,要借助提示语,体会心情,读好对话的语气。

 

如第12课《看雪》,老师和孩子的对话,孩子对到北京看雪,充满了惊奇和向往。指导朗读,就要结合当时情境,借助提示语,读好问句的语气,具体策略,老师们去琢磨,这里不赘述。

 

4.积累和仿说一组四字词语和动宾短语

 

比如:天上飘着雪花 地上铺着雪毯 树上披着银装

 

推雪人 打雪仗 看雪景 铺雪毯

 

类似词语,老师们要随时去文中抽取,分类、整合,让孩子尝试运用。

 

第四单元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PPT

 

1.积累成语,学习讲故事

 

《识字4》的三组词串,蕴含着“怎么看问题,怎么想问题”的道理。

 

第一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不足;对应的是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

 

第二组“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正好与13课《坐井观天》形成呼应,启发孩子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第三组“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在二年级下册,这里可以提前预热一下。

 

识字积累是保底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启发孩子借助故事,理解寓意。要至少选讲两个故事“拔苗助长”“一叶障目”,讲故事也在练表达。

 

2.关注表达具体、细致的语言,感受积累PPT

 

孩子正在学习语言的阶段,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精致、典雅、准确,会逐渐规范他的书面表达。

 

如,14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自然段: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老师们,读一读,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小葫芦很可爱?对,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去掉“细长的、长满、雪白的”读读,怎么样?

 

葫芦藤上长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小花。小葫芦的可爱荡然无存。

 

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们不由得会说,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自然而然地会发出由衷地赞美!

 

那么,还从哪感受到小葫芦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看几次”小葫芦太可爱了,一天又去看好几次。这样一写,那个人喜爱葫芦的心情就感受到了。这就是具体细致的描写!

 

再比如,17课《酸的和甜的》。“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这里“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敢于尝试、不轻信的小猴子。

 

好,顺势安排造句练习──你有没有迫不及待的时候,用上词语说一说。也可以练习补充句子,加上修饰语,把句子写具体、写细致!

 

这就是感受和学习!

 

这样的语言,老师们要给以关注、

 

3.读懂反问句。PPT

 

本单元,反问句的出现频率比较高,要引导学生读懂反问句,学会用陈述句转换。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用陈述句该怎么说?让孩子练习转换。

 

4.学会从长文中提取信息

 

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和16课《风娃娃》都是篇幅相对比较长的课文,要训练孩子从长文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比如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课文写了柳树和枣树从春到秋的变化,每一段中,分别有一两句描写,需要孩子学会分类捕捉和抽取,可以训练孩子从24自然段中,分别找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试着介绍。

 

这就是训练!

 

再比如16课,风娃娃帮人们做了许多事,要是让孩子概括的说,多半是复述课文。二年级开始,也要有计划地训练孩子概括提炼。

 

比如,每读一段,用“风娃娃帮做”的句式提炼,就减缓了坡度,相对容易了。

 

5.学会细致地观察。

 

《语文园地四》80页,“游猴山”。这是小学阶段,首次出现的看图写话。画面比较丰富,展现了众多猴子的动态。

 

个人认为,应该把观察的重点确定为:抓特点、会联想。这也是本学期观察写话的重要目标:

 

如果只简单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就失去了指导的意义。整体观察之后,要围绕重点展开。比如,观察图画,最吸引你的是哪只猴子?它当时在做什么,可能在想什么,说什么?

 

还记得《黄山奇石》中那只观海的猴子吗?作者怎么写的?《酸的和甜的》中的小猴子又是怎样吃的?

 

好,你们也来说一说,试着用上一些你新学的词语。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实现有重点、细致地观察和表达。

 

关于“会联想”,多说几句。上学期写话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在就图写图,基本停留在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的程度。不能展开思考和联想。当然,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这很正常,展开联想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老师们,我们听几段话,感受一下,这是不是才是孩子个性的体现,这也应该成为本学期训练的重点?(读几篇)

 

从卷面看,虽然孩子的写话得的是满分,但是表达层次却不同。所以,会思考,会联想,应该成为本学期写话的训练重点之一。

 

第五单元 团结就是力量

 

1.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不仅要给‘鱼’,还要授之以‘渔’。要重视渗透方法。本单元开始要给以着力。推荐几种方法:

 

1联系上下文、联系语境理解。这个方法最常用、也最实用。如《纸船和风筝》,文中有“流”“荡”两个词语,意思相近。

 

可以根据偏旁辨析,关注偏旁,哪个用在空中,哪个用在水中。启发学用。

 

2)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经验理解。

 

有些词语,很难说出它的意思。但是,却可以找到与它相匹配的事物。

 

如“鲜艳”,你给孩子解释为“明亮而艳丽”,他还是不明白。

 

但是,如果你联系他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鲜艳的事物,就容易多了。他可能说,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服,或者迎风的彩旗。

 

当抽象的词语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时,它就变得形象、生动、可感了。

 

19课《蓝树叶》中,林园园不愿意借铅笔时表现的“吞吞吐吐”。显然“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不痛快,心有顾虑。但是这样一说,学生不明白。

 

可以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有没有“吞吞吐吐”地说过话。如果孩子提到做错事,面对老师的追问会吞吞吐吐;提到自己不情愿做什么事,也会吞吞吐吐。其实已经明白“吞吞吐吐”的意思了。

 

3)情境体验理解。有些词语的理解,可以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体验感受。

 

21课《从现在开始》中“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小动物们,猫头鹰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们有什么想法快互相说出来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点拨:小动物们,你们刚才就是在“议论纷纷”。

 

到了下文,一个星期下来,你们都受不了了,这就叫“叫苦连天”

 

4)分解词语理解。

 

这是理解词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如18课《称赞》中,有个词语“自信”,“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什么叫“自信”?可以分解字义来理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做好。

 

这种“分解词素”理解词语的方法,要引导孩子掌握。便于孩子独立阅读时,推想词语的意思。如“川流不息”理解了“息”是停的意思,就明白整个词语的意思了。

 

2.把课文用作培养学生真诚交际的材料

 

如,刚才举过的例子,第18课《称赞》,通过朗读课文,学会怎样真诚地称赞对方。再比如20课《纸船和风筝》,通过朗读课文,学会表达友谊的方式。

 

3.学习用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

 

本组课文,对话比较多,表达语气的问句和感叹句也很多。

 

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疑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进行书面表达的练习。

 

比如,老师创设一种情境,要求学生动笔写下要说的话,句尾要加上“吗、呢、吧”这些语气助词。引导孩子自觉在书面运用。

 

4.学会讲故事。

 

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很强。建议选其中两课,作为讲故事的材料,内化语言,练习表达。

 

第六单元 真情关爱

 

1.学会“在课文的留白处想开去”

 

我们常说阅读教学是冰山体教学,要透过浮在表面的1/7去感受冰山体的全部。因此,语言最大的魅力,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许多留白处,值得回味。

 

教孩子阅读,就要抓住这些留白处,让孩子由此想开去,学会思考,学会联系着读。

 

22课《窗前的气球》第二自然段“科利亚病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的天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

 

写出了科利亚的孤独处境。科里亚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的天空”,什么也看不见。那他究竟想看见什么呢?这里省略了科利亚的内心想法?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生长点。

 

科利亚究竟想看见什么呢?(老师?同学?大家游戏的情景,等等)随着对科利亚内心的体会,他内心的孤独和百无聊赖就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同样,第4自然段,当同学们送来“可爱的笑脸气球”时,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这里,作者省略了科里亚内心的感受。

 

此时,科里亚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仍然可以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丰富阅读体验,也进行言语实践。

 

再比如23课《假如》,诗的结尾,“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是省略号。引发孩子思考,文中的小朋友做了这么多,为别人带来了方便和快乐。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学会“在课文的结尾处想开去”安排续写,让学生放飞想象,自由表达。

 

2.继续学习写日记,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主题积累表达友情的送别诗。

 

按照单元主题,本组编入了李白的《赠汪伦》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借此机会,我们做一个主题梳理。梳理巩固一组表达友情的送别诗。

 

李白的《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些诗都是孩子已经会背的(前30首),同一主题做一个巩固梳理,让孩子的积累稳定下来。

 

4.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促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学生掌握语言有两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消极语汇”         第二层次“积极语汇”

        ↓         ↓

“只理解,不会运用”          “既理解,又能运用”

 

我们学生的语言仓库,他库存的书面语汇,大多是处于消极语态的。换句话说,他们掌握的语言,大多是只能理解,不会主动运用的。

 

那么,怎样让孩子“运用语言”?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我想,就是在你的课堂上,设法为孩子创造\具体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储存的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

 

介绍一位名师教学片断,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引导孩子学用语言的。

 

【于永正老师教学“流利”】

 

1.“流利”这个词在哪一句话里,找出来读,看看课文是在指什么“流利”?

 

生:(读语句)那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周总理不住地点头。

 

2.老师小结:这里的“流利”是说读书读得熟练。

 

3.接下来老师创设情境(板书:锄禾)还记得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

 

(学生背诵)

 

4.谁能用上“流利”这个词,评价他背得怎样。(背得流利,背得真流利啊!)

 

5.接下来再创境,(老师拿出钢笔在纸上作写字状;钢笔不下水,甩了甩还是不大下水。)让学生观察老师举动,用“流利”说一句话。(写得不流利。)

 

(接下来,用另一支笔很流畅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生:于老师用一支彩色的钢笔,很流利地写出了“高山流水”四个字。

 

6.老师小结:“流利”不仅可以用来形容朗读、背诵,也可以用来形容写字用笔。同学们了不起!

 

老师们,老师引导孩子学习语言带给哪我们几点启发?

 

是的,学习语言要:

 

1.依托文本──结合课文语言,感受词语的意思

 

2.不就词教词──要丰富词语的语用范围

 

放缓梯度,提供语境,让孩子练习实践。

 

“流利”这个词难理解吗,不难!可是,在哪些范围使用?孩子会用吗?

 

──于老师这就是在教孩子,扎实的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再看一列【贾志敏老师,引导孩子学用句式的教学片段】PPT

 

苏教版一年级有篇课文《两个名字》,原文:

 

青蛙对竹子说:“我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了叫青蛙。”

 

竹子对青蛙说:“我也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叫竹子。”

 

青蛙和竹子手拉着手,高兴地说:“哈哈,我们都有两个名字。”──

 

贾老师针对课文句式,设计了一个语言运用实践:

 

(师边与学生握手,边邀请学生作答)

 

师:我有一双眼睛。生:我也有一双眼睛。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双眼睛。

 

师加修饰词:我有一个聪明的脑袋。生:我也有一个聪明的脑袋。

 

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聪明的脑袋。”──这回该学生主动实践了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的?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师生合

 

生:您好!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师:(犹豫片刻)“你好,我也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师生合:哈哈,我们都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师:不过,老师的头发是染黑的。老师头发白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你们可要努力呀!……(很智慧的回应)

 

师: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孩子们很安静,但是他们思想的小溪在流淌)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拇指、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师生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激动地说)“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老师们,低年级孩子刚入学,口语表达不成问题,但书面表达,要做到完整连贯,还需要训练。

 

课文中,有许多典雅的语言范式,这些范式从表达上,可以带给孩子启发。这个片断,贾老师的教学指向就是语言实践。他运用的语言范式是教材,运用的对话资源是孩子的生活,。课堂的对话非常平等,老师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智慧被点燃了!

 

老师们,我们日常教学,也经常引导孩子造句,但是,可能我们的启发性还不够,还没有帮助孩子打开思路。那听了这两位老师的教学,带给大家启发吗?

 

第七单元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

 

1.学会说写比喻句

 

强调学会,不是简单的“什么像什么”,要做训练。要学习加入修饰成分,把“什么像什么”的动态写具体。

 

如,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将要跳起的青蛙,那边的山石象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如果写成这边的山石像青蛙,那边的山石象雄鹰。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这也是引导孩子,针对事物展开联想,进行细致描写的一个训练。

 

2.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课文中有一些难理解的句子,要启发孩子提出疑问。比如29课《父亲和鸟》,为什么“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也最快活”?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27课《清澈的湖水》,为什么说“湖水变得满是皱纹”

 

预习课文时,就可以让孩子在不理解的地方画一个小“?”。

 

3.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这个目标,全册都要落实。之所以在这里给以重点强调,原因在于,本单元课文文体丰富,有散文,有诗歌,有韵文,散文中有很多对话,其中蕴含着深意。既需要读出对话的语气,又要体会语言含着的意思,所以要在有感情朗读方面给以着力。推荐几种方法:

 

1)借助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感情。如果提示语单一的,可以通过补充提示语,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2角色体验,即换位体验。想象当时的情景:你就是文中的小熊,每天要苦练跳的本领,你想说些什么?你就是小猴子,他们都说葡萄是酸的,你为什么还要吃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身份模仿。提醒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比如谁来做和蔼可亲的邓爷爷,谁来做不停地叨念的小男孩?这样提示,有助于孩子很快进人角色。

 

4)朗读与想象结合──培养语感。边读边想象,让孩子把“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说给大家听,把个体的感受进行传递和同化。

 

比如,《清澈的湖水》课文第三自然段,

 

小洁看得入了神。她吃完面包,刚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却被湖里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湖面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学生朗读之后,可以对话,孩子们,小洁被美丽的景象吸引住了,你们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之后,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建议,大家备课要背朗读,至少要关注这样几点:

 

A本课生字词和标点符号的读、写、用法有什么特别?怎样指导朗读?

 

B有哪些句子的停顿、重音、语调需要强调;

 

C要重点朗读的词句:一是课文中的新词或新句式;二是关乎课文中心意思的词句;三是拥有引申含义的词句。

 

第八单元 爱科学学科学

 

1.练习读懂比较复杂的段落

 

本单元出现一些内容或者结构比较复杂的段落,要训练学生“一句一句读,读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读懂一段话的意思。”

 

31课《回声》,青蛙妈妈讲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啊。”

 

四句话,青蛙妈妈是在用我们熟悉的现象,在解释一个自然现象。可以分两层来看。第一层,前两句“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这是顺承上一段内容,青蛙妈妈在描述“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这种现象。

 

第二层,后两句。妈妈把水中的波纹和声音的波纹相类比,介绍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这样连起来,就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所以,朗读时,让孩子分两层来读。先读前两句,说说知道了什么。再读后两句,联系起来,说说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在教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2.学习抓住特点展开介绍的方法。

 

33课《活化石》这一特点比较典型,比如介绍银杏树。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四句话,围绕“银杏树是活化石的特点”来介绍:

 

1,说它年代久远,几亿年前的珍贵树种;

 

2,说它叶子像小扇子,容易辨认;

 

34,说它另一个特点,长得慢

 

寥寥数语,就让我们把握了银杏树的特点。

 

这样的语段,既要训练学生一句一句读懂一段话,用简短的词语提炼。

 

还要强调,抓特点展开介绍的方法。当然,不是立刻就让孩子去运用这种方法。但是看到这样的语言材料,就要给孩子渗透,这种意识要有。

 

3.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身边的科学(PPT

 

要把课本当成孩子历练语言的材料,读懂了要讲一讲。如:

 

回声是怎么回事啊?水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宇航员叔叔在太空是怎样睡觉和走路的?

 

要让孩子内化了课文的语言,再把它讲出来,这也是一种语言运用。

 

4.盘点阅读方法的习得情况,要不失时机的练习

 

本学期的阅读教学,绝不是教会了几篇课文内容,而应是历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

 

5.本单元要求全文背诵的课文是30课《我是什么》。

 

三、补充强调几点:

 

(一)关于识、写字教学(PPT

 

识字教学继续遵循“20字”诀:

 

字理识记、语境认读、分散呈现、加强复现、阅读跟进”。

 

强点一下字理教学。老师们,我们的汉字本身蕴含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甚至被称为五大发明之首。教识字不光是教给孩子一种工具,更是在激发孩子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

 

怎么热爱,只有了解了汉字的内涵,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才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汉字。

 

我们语文老师,要多读一些关于“汉字起源”,“汉字密码”的书籍、有关汉字的小故事,从汉字的起源和理据上给孩子一些引导。

 

举个例子:区别“副与幅”,两个量词,很多成人都不知该怎样区别。如果从汉字的字理上给以引导,就会很容易。

 

“副”怎么来的?本意是用刀剖开。古人借钱借物时,把数据写在木简上,然后一分为二,还钱时,两半木简相合,具体数目才显现。

 

所以,人们把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事物用“副”做量词,表示为一对。

 

比如说眼镜、手套、球拍等等,这是不是就与“幅”区别开了呢?

 

再比如“:是立早章──音十章?应该怎么分,更合理呢?

 

说文解字上说,章: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结束的一个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称为一章,今称“乐章”,引申为小说中一个章节。这样一讲。字形、字义就理解,也不能想当然的分析结构为“立早章”。

 

所以,老师们多在汉字字理上做一些研究,引导孩子科学的识字。

 

▲写字教学建议

 

1发现写字规律。随着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到二年级,要鼓励学生找出要写字的规律,老师们要认真分析每一课要写字的特点,抓住重点,为学生写的是典型字,教给学生的是规律性的东西,追求的是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发现一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字的写字规律,怎样穿插挪让,每个字的主笔在哪,汉字有“主笔制胜”之说,比如写好“春”的撇捺,就能基本把握这个字,要引导孩子重点发现主笔。

 

2科学安排写字时间和写字遍数。

 

每节课都应安排写字时间(10分钟),细水长流,由写字到写词,再到抄写句子,写词3遍最好,第二课时加强听写词语,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写字效果。

 

3尽量在语言环境中练习写字,注重在实际中应用。

 

书面表达与单纯地听写词语,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学生听写句子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别字和用字不当的问题。所以听写词语和听写句子要穿插进行,强化词句的准确学用。

 

低年级绝不能把课外作业盯在生字的抄抄写写上,学汉字是为了阅读,为了表达。学会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常常在孩子书面表达时才会暴露出汉字运用的许多问题,此时纠正才更高效。

 

4.加强示范,重视写字展示、交流和相互欣赏。

 

步骤:观察分析──描红──临写──比较──背写

 

教师备课要备识字、写字。备课要思考以下几点:

 

①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否认识部分生字?

 

②如何利用这些特点引导识字?

 

③识字和读课文如何结合?

 

④生字如何呈现?

 

⑤写字怎样归类,如何安排指导?

 

(二)关于写话:

 

1.重视培养观察能力。训练点:有顺序、抓特点、会联想。

 

“会联想”,对整幅图做整体观察之后,要把目光落在主要角色的举动上,还要推想它的心理和语言,它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2.加强听写句段练习

 

上学期试卷中写话有个重要问题是,部分孩子还不能达到文从字顺,进行听写句段练习,就是规范书面语言的策略之一。

 

建议,继续安排复句的抄写,长句的听写,让孩子专注地感受句子的连缀和组成。

 

抄写或听写句段之后,要让学生画出他认为写得好的词或短语,学会欣赏,培养语感。听写句子一般安排至少听两遍。

 

第一遍,只听不写,想想这句话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第二遍,听写,注意用词、停顿处该用哪些标点。最后再做订正。

 

这样安排一举多得,既引导学生关注句子内容,关注表达用词和标点使用,又训练学生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发展思维,对写话大有裨益。

 

3.要坚持多形式练笔。

 

日记,抄写、听写、语段仿写、看图写话,不拘形式,坚持一天一练,日久天长,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提升。

 

4.培养良好的写话习惯。

 

1)写完后自己小声读作品的习惯。在声音的帮助下检测表达是否流畅、准确,在停顿的地方填补标点。

 

上学期写话的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孩子把“我”和图中角色,分辨不清。

 

从儿童心理来说,看着图中角色,孩子很自然的把自己当做这个“他”,这学期要给这部分孩子以观照,人物角色要前后一致。不能一会儿“我”,一会儿”他”,这一点,就要靠孩子自己读,来修改和纠正。

 

2)自觉运用词语的意识和习惯。善于运用积累的词语来表达,可以在写完后动笔划一划,认为哪些词或者句子写得好,特别满意。在审视和欣赏中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

 

3)先想后写、想清楚了再写的习惯。叶老先生说过,好的作品是想出来的。一定让孩子养成先构思、再动笔的习惯,为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三)要求积累背诵的内容:

 

课内:所有读读背背及成语积累、谚语、名言

 

全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包括指定篇目)

 

课外:课外15首古诗(3145+儿童诗3

 

笠翁对韵二冬,继续巩固一东,注意温故而知新。

 

(四)关于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已经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课题实验,10所学校参加,正在探索有效的推动课外阅读的方法。

 

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一定时两保证

 

一定时,定时阅读:早自习,或者午读,或者两个时间都用。每天不少于15──20分。回家可以让孩子把读过的讲一讲,提升阅读质量。

 

上学期课外阅读考查,有的孩子,在细节上就没有经受住考验。

 

我们考查了绘本《会挠痒痒的章鱼》的信息提取,因为故事就是在章鱼的行进中,不断的发现自身的特点。:身体软软的;游的很慢;遇到紧急情况能喷出墨汁保护自己。

 

结果孩子读得不细,失分比较严重。老师们,测查本身不是目的,是想让大家关注孩子阅读的习惯。指导孩子不仅读懂,还要读细了。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读深入、读细致的习惯。

 



 

保证读物。(绘本)要多媒体共读,整本书的购买,可班级漂书。

 

本学期推荐读物:8绘本,2本整本书

 

1.《蚯蚓日记》

 

2.《这是谁的脚踏车》

 

3.《獾的礼物》

 

4.《不一样的卡梅拉》5

 

5.《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6.大个子老鼠和小个子猫

 

7.阅读并会讲8个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杯弓蛇影 凿壁偷光 一叶障目 囫囵吞枣 郑人买履 煮豆燃萁 鹬蚌相争

 

选读书目:

 

1.《不想洗澡的爱玛》

 

2.小布头奇遇记

 

3.《鼹鼠的月亮河》王一梅

 

4.《新语文读本》第二册

 

保证引领

 

老师不能只是推荐,要师生共读、通过交流来推动,来促进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比如绘本:一周上一节,同年级老师可以合作,每个人备两课,在多媒体师生共读。

 

关于整本书,可以在读完单篇故事之后做小问题交流,比如让孩子自己出2个问题考同学,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回头阅读,和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要做整体的梳理:

 

示例:《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导引单:

 

关于插图:

 

1.小手数一数:仔细看看书中插图,选3幅你觉得最有意思的记录下来:它们分别在:____,_____,____

 

2.选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幅讲给爸爸妈妈听。

 

能力指向:借助插图阅读,发挥插图的作用,练表达。

 

关于故事:请你连一连:

 

爱搞恶作剧 奇思妙想 善良的一对儿 好心办坏事 故事分类

 

能力指向,让孩子把所读的故事归类,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说说我读的故事之“最”:

 

最让人笑掉大牙的故事:最像我做的故事:

 

最让我是喜欢的故事:最……交流个性阅读的成果

 

能力指向:读故事要读出自己,读出个性。只有这样,孩子在课堂上才会有交流,有碰撞!

 

评价小姐姐和弟弟,可以选择下列词语

 

自信善良贪玩好奇聪明(鬼主意多)

 

有爱心小跟屁虫会找理由……给一些提示帮助孩子来把握

 

能力指向:学会抓人物特点,比较准确的评价人物,表达自己的个性理解。

 

老师们,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语文成长,开启他们的阅读人生,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非常大的触动。

 

最后,关于课内外教学,建议大家,提高课堂效率从改变自己开始,每课自问:

 

我带着孩子做了什么?(识字、写字、朗读、学用语言)

 

给孩子多少练的空间,培养了孩子哪些能力?

 

2/3以上的时间)

 

提供了哪些优质的语文资源?是否在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奠基?

 

感谢倾听,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恭颂教安!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