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实施建议|部编教材

语文教案 2019-4-1 1107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基本功。唯有教师走进了文本,方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

 

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年级下册教材: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此外,还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第一单元 大自然的美好

 

一、研读教材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雾在哪里》《古诗两首》《一碗水》《小城三月》《梅雨潭》《沧海日出》,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研读学生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一组课文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和泉水这些景物都是学生身边的景物,加上以前又接触过类似的文章,一定会兴趣盎然。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还要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教师不能停留在苍白的写作技法的指点上,而应该结合课文,寓方法于文字中,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教学设想:

 

1.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5.在习作的过程中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加深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4.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5.古诗两首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6.荷花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教学建议

 

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习作练习

 

教学《燕子》一课,体验燕子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来观察燕子的,是怎样用准确的语句写出燕子的特点,写出自己对燕子喜爱之情的。

 

教学《古诗二首》,学习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感受和喜爱之情;学习诗人是怎样抓住富有春天特点的景物来观察和表达柳树、春日的特点的,是如何展开想象的。

 

教学《荷花》一课,感受荷花清新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体验作者热爱荷花的深情;学习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是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融入这美丽的荷花图中的。

 

略读《珍珠泉》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珍珠泉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总结怎样观察景物和写作景物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观察和表达要有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展开想象。

 

根据单元导读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一处家乡风景的活动。像燕子、荷花、柳树那样的动植物,或者是像泗水滨、珍珠泉那样的一处景物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可以全班集体开展这一活动,也可以分成小组,由学生自己讨论后具体开展活动,还可以由学生在家长带领下自己完成。在观察中要运用阅读教学中教给的方法,并做好口语交际的准备。

 

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活动,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说说景物的地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这处风景热爱的感情。这也是给习作做好口语表达的准备。

 

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写自己家乡的景物,注意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习作完成后进行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评价,修改字句,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二单元 爱护周围环境

 

一、研读教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4.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5.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6.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习作练习

 

教学《翠鸟》一课,认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体验作者特别喜爱的感情,认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是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正确做法。学习课文是怎样抓住燕子的特点观察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开始组织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燕子专列》一课,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课文怎样用关键语句来表情达意的。

 

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找出并体会课文里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具体的叙事表现小村庄变化的方法。交流综合性学习的调查结果并作整理,准备展示、交流活动。

 

学习《路旁的橡树》一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自己随这件事的看法;学习课文具体叙事的方法,以及通过人们的赞叹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

 

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活动,展示、交流、汇报综合性学习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讨论我们能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点什么。通过展示交流活动,扩展学生的思路,提供写作材料,学习如何表达,为习作做好内容和表达的准备。

 

习作,根据自己的认识,写有关家乡环境保护方面的的作文。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自己家乡的环境;还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趣的事。内容上比较广泛,写法上一定要不拘形式。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写自己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记事、写景都可以,最好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还要加上适当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展开想象,写几年后自己家乡的环境,也是一样的。写调查中的趣事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单元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一、研读教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研读学生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小故事大道理类的文章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对于蕴涵的道理,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能抓住关键词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设想

 

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五、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六、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是《亡羊补牢》,作为成语,这四个字连用,大概是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秋兴》,诗句“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开始的,再往前找,它在《战国策·楚策四》的《庄辛谓楚襄王》里,当楚襄王由于不听庄辛的忠告而被秦军攻下首都被迫流亡时,又把庄辛给找来时问他:“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时,庄辛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因而,在课伊始时,可以以这个故事导入,既拓展文本的外延,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随着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国都郢城将会保不住了。(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这时候,庄辛就给楚襄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请大家认真去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庄辛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楚襄王什么道理。

 

在读通课文,解决了字词后,可以让概括主要内容,并联系课文理解课题中的“亡”和“牢”。课文中有现成的词可解释:“亡”──丢了,“牢”──羊圈

 

接着以“当他第一次丢羊后是怎样想问题的?”“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样看等这个问题的?”来引导,并利用这些练习的辅助得出寓意:

 

庄辛想通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楚襄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同学,因为不认真学习而致使学成绩下降,老师想给他说说《亡羊补牢》的故事,那老师想告诉那个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这样小结:这么看来,不管什么事,只要做错了或出了问题,都要()。

 

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常常还这样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当然,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后提出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作为初始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示范来让学生明白这样才算“自己的话”

 

可以先出示课文的一段话(第一段),然后罗列一些讲法给学生参考:

 

1.从前有个养羊人,一天早上,发现自己的羊少了一只。他查了一下,发现是羊圈破了一个洞。夜里,狼从这个洞里钻进来,把羊给叼走了。

 

2.很早以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他的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半夜里狼从这窟窿钻进来叼走了羊。

 

3.以前一个人,养了一些羊。一天早上,他在放羊时发现少了一只。哪里去了呢?原来是他的羊圈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一个窟窿,被一只狼发现了。夜里,这狼就从这个洞里钻过去,把羊叼走了。

 

第二个故事《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是这样的: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因而也可以以这个原版故事为导入:

 

魏王一心想称霸诸侯,取得天下的信任,于是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想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正出使别国的季梁听说后,走到半路赶紧折回来,衣服上的皱折顾不得整理平整,脸上的尘垢也顾不得洗干净,急急忙忙去见魏王,说了自己路上碰到的一件怪事:这个怪事就是我们接下去要学的《南辕北辙》

 

在读通课文时,也需要释题。这个释题最好能制作一张马车的图片,这样就能比较形象地明了辕和辙的意思,这为理解隐含着的“目标和行动”这一意思铺垫了基础。

 

在理解课文时,也可抓住这个人是怎样想问题的?他朋友呢?你呢?来理解文本,领会寓意。,(寓意:做人做事,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

 

之后可延伸开去问:季梁说这个故事和这有什么联系?这样既得出寓意,也可深切了解战国时期的这些辩士高超的表达方式,促进对国学的了解。

 

不过,这儿提醒一下,课堂上学生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南辕北辙是能到达目的地的,而且还是环球旅行呢?

 

《惊弓之鸟》也出自《战国策·楚策四》:"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吓之,魏王曰:'然射色可至北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声,引而高飞,故疮损也。'"

 

故事的背景是这样的,战国末期天下诸侯联合抗击秦国。赵王派魏加去见楚国的春申君,对他说:"您是出征大将的人选了吗?"春申君说:"定下来了,我准备委任临武君为主将。"魏加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射箭,我愿意用射箭的事来打个比方,可以吗?"春申君说:"当然可以。"于是,魏加就讲起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完后说,如今临武君是个曾经被秦国打败的将领,他犹如惊弓之鸟,不可以委任他为抵抗秦军的主将。

 

这样看来,这个故事不但要学习汲取更赢善于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还要明白惊弓之鸟的含意,会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着很丰富的技巧和策略,好多名家都曾执教过,他们的方法都很巧妙。此外也可以以第一句话的“有名的射箭能手”为切入点从四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可先理解“能手”接下去说说“射箭能手”和“有名的射箭能手”的意思,并说说表示射箭准的成语,(百发百中、箭无虚发、百步穿杨、一箭双雕)接着又把这些成语在句中加以运用,使其积累:

 

因为更赢射箭(),所以说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二个层面是用“更蠃的有名不仅表现在这些方面,还有更神的地方呢?引入下文阅读,得出“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把大雁射下来。”

 

然后把阅读重点放在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之后说说更羸在看到这些情景时是怎样想问题的。

 

更羸看到(),想到()。

 

如果这不是一只大雁,更羸也会这样想吗?

 

这样的现象魏王他们看到了吗?它想到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

 

小结:由此看来,更羸真不但箭射得准,还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三个层面:现在,给你弓,不给你箭,你能把大雁射下来吗?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和回答得出:

 

听到弦响──害怕──拼命高飞──使了劲──伤口裂开──掉下来

 

这样的鸟就叫惊弓之鸟,刚才故事里的临武君就像这只大雁一样,也可以说他是惊弓之鸟。类似这种情况的都可以叫它惊弓之鸟。在这方面还有类似的其他句子: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杯弓蛇影等。不过,我们可得从只鸟身上得到教训,不能因一点小事而惊怕的手足无措。

 

小结:看来,更羸不但武艺精湛,满肚才学,还深知惊弓之鸟的心理,善于推理测,真是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四个层面可抓住更赢的谦逊来学习。可以先问学生,现在你说更羸的本事大吗?可他自己却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这说明什么呢?

 

现在,你知道了吗,一个本事大的人,要有名还要什么品质?

 

《画杨桃》是一篇新课文,但也不陌生,因为在之前的其他版本的教材里早有了,教学杂志上对此的教学设计也时有所见。

 

在通读课文后,可以以“文章讲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由切入点,引领到文章中老师最后的话和前面父亲的话,进行重点研读。中间可以用“茶杯”的不同平面图或课件(画杨桃)或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形象直观地解决学生对“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理解。接下去,我推荐用支玉恒老师上这一课的方式来加深对这些话的理解。

 

支玉恒老师在先把一个杨桃插在话筒架的顶端,放在教室中间让学生把它的基本轮廓画下来。接下来让来评价画的图画,并一再提醒:看他画的画,评价课文读懂了没有。评价时得引用课文上的话语来作为理由。此法出现两种可能:一、没有领会课文主旨的学生就会址站在自己的位置评价同学的绘画。教师可马上指出他评价得不对,并交由同学讨论为什么?二、是领会了课文主旨的同学会先走到作画人的位置看了杨桃后再作评判,教师可问其为何要走到他旁边才评价,进上步促使同学明白:要看人家从什么角度看的。

 

最后,还要把这一道理引申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和“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想,去看。”

 

《想别人没想到的》

 

这篇略读课文选取了学生身边的小事,真实可信,很有说服力。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讨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力。

 

1.细读课文,深入思考。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对比讨论三幅画的不同。

 

2.读读画师说的话,你有什么收获?

 

3.创设情境;你有哪些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七、拓展延伸

 

1.学习完这组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次“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会,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2.把学生搜集到的故事编辑成册,汇编为《智慧背囊》,人手一册。

 

第四单元 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一、研读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一主题,由一则导语,四篇课文以及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一)重视导语的导学:

 

导语是开启单元教学的金钥匙。我们要重视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单元导语是“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导语中,你们读出了什么?我们不难看出:

 

它点明了专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揭示了学习内容――童年动人的故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阅读,语言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致盎然地进入本组的学习。

 

(二)教材编排:

 

在这样的导语之下,本组教材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窗口: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一篇略读课文《绝招》和一个语文园地,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单元主题。《和时间赛跑》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检阅》透过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尊重、相互关怀的价值观;《争吵》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让人认识到知错就改、宽容待人的好品质;这些精读课文需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生活实际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略读课文《绝招》让人懂得勤学苦练方能练成绝招的道理。只要求学生能围绕提示自主阅读,粗知文章大意。这些课文是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写照,能引起孩子们感情的共鸣,对语言文字产生亲切感,便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阅读方法。《语文园地》继续加强口语交际和习作分别是和同学交流自己学本领的经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习作和交流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是课程关注的中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只有关注了学情,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我们才会跟孩子们一起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研读学生:

 

1.思维状态

 

三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本组课文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展开,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文本深层的内容,仍需要多读多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

 

2.知识能力

 

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也由识字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但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情感则是三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确立目标;

 

基于这样的学情,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特制订以下单元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会认“忧、哀”等24个字,会写“赛、疼”等41个字,辨析字形,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词语。加强生字的巩固。

 

2.阅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在默读训练中,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会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正确理解词句,体会感悟词句的深刻含义,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4.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

 

5.结合课文进行读写训练,加强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等方法揣摩词句加深体验,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能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疑问和体会,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从故事中得到生活的启示,汲取成长的营养。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词句,体会感悟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

 

目标定位之后,我们该如何落实这些目标呢?以下的教学策略与老师们共同商榷:

 

(一)首先说说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无论从教材编排形式上到教师的态度上都非常重视。而一进入三年级,尤其是到了下学期,很多教师就认为,教学应该以阅读感悟为重点,而对识字、写字的重视也已成为过去式了,甚至,我们在日常教学,公开课中发现识字、写字教学,被迫退到了课堂非常不起眼的一角──不会多于五分钟。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实际识记能力与课堂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大量的错别字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段过渡上来,识字的任务很重,教师必须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把生字认准、认实,

 

尤其是生字的巩固成为这一时期识字教学的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还可以在小练笔和写作在具体的运用中巩固,同时采取归类复习的方法,来巩固生字。其次,要加强写字教学。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特别是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教学

 

如果说,低年级阅读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识字的语言环境。那么中年级阅读,将逐渐走向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地位。学习本组教材,我们可以抓住本单元的训练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正确理解词句,体会感悟词句的深刻含义,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具体采取以下环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揣摩词句,把握重点

 

三、挖掘空白,深化情感。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具体说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自己溶入作品,与作者同呼吸,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很好地去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

 

二)揣摩词句,把握重点

 

学生通过初步阅读,整体感知之后,便要细读课文,揣摩词句,把握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文中的关键词句最能体现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认真揣摩,展开讨论,提出质疑,“重锤敲打关键词句,使它们溅出耀眼的火花”。例如:《争吵》一课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挨”,体会它到底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联系前文,结合朗读,体会到主人公的犹豫、矛盾的心情。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中找找类似的字词,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运用语言,“生活中,你碰到过这个词语吗?”

 

在本单元目标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重点和难点,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在文中留下自己的瞬间感受或疑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等方法理解,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挖掘空白,深化情感

 

本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曲折,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所以他们很容易进入情境之中。我们常常发现,文中主人公心情的变化,孩子们的表情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孩子已经有了换位思考的真切体验,此时挖掘空白,让学生在合理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比如:《检阅》一课第六自然段“劝他不去?要不把它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里为教师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更为珍贵的东西找到了契机。

 

问题设计:“如果你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的事吗?

 

“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此时的你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

 

只靠文本,孩子还是很难与博莱克的心灵产生共鸣,毕竟学生还是较难体会一个残疾人内心世界。为了拉近学生与博莱克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的事吗?

 

孩子们会有自己的经历。比如:“我长得胖,有些同学就取笑我,还给我取绰号。”“我因为跑步跑得慢,一些同学就不让我参加接力赛,其实我很想参加,我觉得好难过。”“我妈妈经常说我笨,对我几乎都没信心了,我觉得好难过,我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了。”

 

听了学生的心灵对话,老师可以追问:“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此时的你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

 

此时,学生会有新的感悟:“我一定要让博莱克去,并且我要告诉他,他一定能行的。”“我不但要让他参加,并且要让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让大家都羡慕我们。”

 

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升华。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本组课文篇篇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一定有很多感慨,让这些感受一句话或几句话,及时沉淀下来,读写结合,加强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加强了实践。

 

五、课例设计:

 

就《和时间赛跑》具体谈谈如何落实阅读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难点。

 

教学环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阅读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自己溶入作品,与作者同呼吸,这样来启迪学生阅读时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很好地去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二、揣摩词句,把握重点

 

1.可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

 

在本文中,爸爸说的话是最难理解的“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如何将难点落实下去,我们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引导学生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样理解的。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二读读后面的语句,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我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我”我忽然明白了爸爸说的哪句话—你的昨天过去了,它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如: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我明白了爸爸说的“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三是谈谈结合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等方法理解句子,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对时间的深层理解。

 

三、挖掘空白,深化情感

 

结合书中学习小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我”与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

 

这部分理解的难点是:与太阳比赛,并不是与太阳跑步,而是在太阳落山之前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读一读文中描写“我”心情的句子,结合自身谈谈感受。想象“我”在与时间赛跑的二十年力,会得到哪些益处?挖掘空白,深化情感。

 

接着插入作者林清玄资料。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人比较珍惜时间,跑到了时间的前面?

 

诵读珍惜时间的名言!

 

1.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关汉卿

 

4.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5.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的时间。──德国贝纳姆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文嘉《明日歌》

 

鼓励学生自编珍惜时间格言。

 

 

第五单元 感受温情

 

一、研读教材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先后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在第一篇和第三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及提示。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来编排。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里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编排了四篇关于“献爱心”的课文,让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从别人的故事里感受这种感情。本单元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语文主题阅读中,为我们提供了100页共31篇文章,读后感人至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展开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课堂上阅读有关亲情、友情的文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体验、实践这种亲情和友情

 

2.正确读写42个一类生字,认读25个二类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内外文章。

 

4.学会感恩。

 

三、学习目标

 

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应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四、学习策略

 

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认真体悟文中的温情。回忆、了解父母和身边其他人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和关心爱护着自己的人,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

 

五、教学建议

 

《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只有几个,而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切入口:抓理解两次沉默和体会两段话,从两幅图入手来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寂然无声――孩子们沉默着;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犯了错误的神色;

 

“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的珍贵的东西。”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第一幅图:为什么这样热闹?

 

第二幅图:为什么大家沉默了?

 

讨论:“蕴藏在他们心中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提出问题,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出问题。

 

如,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如,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根据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提出问题。

 

如,小男孩“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做简单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抓住“变化”这条线索

 

一、体会大旱之年缺水之苦

 

二、水罐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

 

木罐子里没有一滴水

 

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是什么使水罐发生这样的变化?

 

《妈妈的帐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抓住对比延伸

 

比较:小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有什么不同?

 

从这两份账单中你体会到什么?

 

要是你为你的妈妈开一份账单会写些什么?

 

本单元的重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1.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整组推进单元教学的切入点

 

本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继承前期编写思想,在呈现方式上,突出两个特点:一是主题不“特立”,不“独行”,不“另起炉灶”,而是与单元专题保持一致;二是提示与要求不是整体呈现,而是弥散在整组单元中。如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它散布于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第3课课文之后以及“语文学习园地”之中。这两个特点不仅体现了综合性学习长期进行、持续探究、逐步深入的特点,更说明了综合性学习和整组语文教学互为融合,互为依存,相互推进的关系。

 

我们可以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提高整组语文教学质效的切入点,利用综合性学习尝试“单元整组教学”。还是以本单元为例: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组文本:《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事例激起学生的深切的情感体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爱?我们为父母做了什么呢?人世间有多少真情存在啊!此时顺“其”自然建议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实践活动,就显得水到渠成。而学生参与调查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成了学生再次解读课文的前期认知基础,促使学生深入体会这可贵的亲情和友情,对于文本的解读反过来又促使综合性学习的中期交流更丰富……如此循环往复,互为推进。

 

2.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整体推进“听说读写”的平台

 

尽管“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在教材中都有自己的“专属板快”,但是非常明显的,人教版教材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无论是“识字写字、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体验性成果、实践性成果。

 

正是由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了、观察了、感受了、经历了、体验了、交流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理解得更快更深了,“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了,“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了,听说读写能力自然提高了。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问题,现结合“感悟亲情”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来进一步阐释。

 

在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事情。这次口语交际请用具体事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也可以请来父母一起交流。

 

大凡亲情非常自然地无处不在地分布在生活细节中,这种“频繁”降低了学生感受她的敏感,以至于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老师让学生说说父母对自己的爱,我们都尝试过,作文也写过,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感受是概念化的,所举事例是类型化的,粗略以及缺少细节的,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一份真纯、细腻、敏感、心心相印,学生的说与写雷同、空洞、虚假……课堂上的“说”,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成了一种技巧训练,说到底,学生缺少生活感受。为了让“口语交际”有血有肉,人教版教材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感受这份爱(),“说”时自然情意饱满。

 

更为重要的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还隐含着“听说读写”的实战历练,调查访问时,诸如向亲人和父母了解父母的爱,肯定要“听”和“说”,而且比课堂上的模拟演练更有效;收集相关资料时,诸如搜寻描写亲情的文章,肯定要读,而且试读的范围比课堂上更为广泛,默读、浏览、屏幕读……创作表达时,诸如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一首献给妈妈的诗,肯定要写,而且比课堂上的写更有指向性、交际性。

 

因此,我们要把综合性学习打造成整体推进“听说读写”的平台。

 

3.将综合性学习作为活化与沟通课堂内外的途径

 

还是以“可贵的亲情与友情”这一专题为例,安排综合性学习以后,便衔接了配套“阅读教材”《草叶上的歌》,引导学生搜读描写亲情与友情的文章,共有12篇写这个专题的文章;又联系了“生活教材”,引导学生到现实的家庭生活中阅读感受父母之爱;还引进了“电子教材”,学生可以在网络这个全开放的崭新领域,进行全新概念的学习,可以阅读文章、诗歌、歌曲,甚至是绘画作品以及商品、广告等等。

 

由于有了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生活教材”“电子教材”就非常自然地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教材”中的“亲情与友情”,前者就不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补充,是属于从属地位的。反过来,“课本教材”又为课外拓展指明了方向,“课本教材”就不再是终点。课内与课外实现了有效地沟通与融合。

 

 

第六单元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一、研读教材

 

本单元以“神奇的科技世界”为专题,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是写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既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太阳》是采用举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知识;《月球之谜》则紧扣“谜”字,把与月球相关的若干不解之谜讲出来;《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通过叙述“我”的一次上网经历来介绍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果园机器人》中机器人的特性则是随果园生产的需要一步步体现出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课文的学习到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创造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研读学生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本组课文介绍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果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老师只灌输给学生抽象的知识,这样恐怕学生是难以接受。所以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在本组课文中的学习中,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拥有相关的资料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还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发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和兴趣。

 

2.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的兴趣。

 

3.理解本单元的课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

 

5.想一想将来人的吃、穿、住、行各是什么样的;展开想象要合理,语句要通顺。

 

四、教学重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正确读写43个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样东西展开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按一定顺序叙述

 

六、教学建议

 

《太阳》:这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特点:远、大、会发光发热,以及它和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

 

文章在介绍太阳时采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要注意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作比较是本文的一种说明方法,教学时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用不同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试着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试着运用这样的写法。学生交流后,教师可归纳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以谜贯穿:

 

你对月球有哪些谜?

 

人类登上月球,解决了哪些谜?

 

又产生了那些新的谜?

 

读了课文,你对月球还有哪些谜?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和网络有关的资料,如果有条件,还可布置学生上网,亲身感受网络。文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网络是什么和网络有什么用处。第一个问题是借爸爸的口说出来的,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老师也不一定能用语言作简洁明了的回答。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课文的描述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尝试回答,然后老师作适度引导,注意不要出现很多专业术语。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要求上过网的同学,说说自己上网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果园机器人》: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阅读要求,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说说文中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自己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在对果园机器人特点有大体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

 

口语交际《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在学习课文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交流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怎么工作的。

 

习作,联系学过的课文和查找到的资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想写的事物;再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件事物具有些什么样的新特性,给人们提供哪些便利。指导中,注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受到启发,然后写下来。写完后,自己多读几遍,改掉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还要展示自己的习作,和同伴交流,互相评价和修改,分享习作的快乐。

 

第七单元 国际理解和友好

 

一、研读教材:

 

本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略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主题,就是希望通过教育的作用,增进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沟通、理解、宽容与尊重,实现全人类相互交流、合作,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国际理解和友好”是本单元的单元主题,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我们要做的是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思想内涵。把握了主题也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大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写一篇自由作文: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

 

6.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宽阔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与各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7.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学习用外在动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写法。

 

3.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4.展开想象把最想的内容写具体;对所写的内容要突出特点;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建议

 

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而“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本组教学的重点应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上。

 

24篇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4.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多参考一些关于“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想想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专题思想。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需要说明的是,“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本组教学的重点应该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上。

 

5.本组的导语、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等各个部分都与“友谊和理解”的主题思想相关,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在导语中,教材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的要求,这是为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做准备,老师要做相应的布置。同时,教师不宜将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第八单元 民间故事和传说

 

一、研读教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研读学生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相关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的可贵。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嫦娥》教学设计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郁的性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牛、李两派排挤倾轧最激烈的时候,他原依靠牛派的令狐綯考取进士,后与李派的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

 

解读《嫦娥》:此诗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是另有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书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寂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嫦娥》诗字数不多,却极尽特色。撇开那种朦胧多义的思想内涵不论,又是一个人生大问题摆在了面前:人生究竟在追求什么?我们追求的东西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嫦娥当年豪气风发,抛夫弃义,偷吃灵药,得登仙府后并不快乐,女冠宋华阳,诗人自己呢?

 

设计:以生为本。站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角度,在他们情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解读古诗,让他们基本明白古诗的意思,对古诗描述的艺术形象有所,对古诗饱含的情感有所体会,对诗人有所了解,对本诗的特点有所发现。激发起他们对诗人的好奇,激发起他们对经典的喜爱。以诗为本。站在古诗的角度,抓住古诗的节奏、韵律、语言、意境、情感、,由浅入深,脉络清晰,步步推进式的教学,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一首古诗,而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基本把握。以自然为本。教学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案,而应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中有适当的延伸拓展补充,有文化的底蕴,但无卖弄之嫌,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基本流程:1.故事导入,为理解诗意做铺垫。2.粗读古诗,了解诗人,读准生字词,把诗句读正确。3.细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律,读出画面,基本读懂意思。4.品读古诗,读懂情感。抓住诗眼“夜夜心”,感受嫦娥的心,揣摩诗人的心,体会自己的心,努力达到“三心一体”的效果,产生情感的共鸣。5.深读古诗,读出。以“嫦娥该不该偷灵药”为话题进行讨论,从而进行一点人生观的渗透。6.积累古诗,背一背,抄一抄,把这首古诗印在脑海里。7.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李商隐诗的特点,对李商隐,对中国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幅图画。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的故事你能讲讲吗?(多出示嫦娥图)

 

: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温柔善良美丽

 

: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大屏幕出示《嫦娥》诗配画)

 

:学一首古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会读会写会背会意思悟情诗人

 

:是的,知人论诗。让我们先走近诗人李商隐。谁听说过他?你会背他的诗吗?

 

生背李商隐诗《登乐游原》

 

大屏幕出示李商隐简介: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二)粗读古诗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度屏幕出示生字词,师抽读检测,并相机指导正音。

 

指导生字“屏”、“烛”“晓”“偷”的书写,生每字些三遍。

 

(三)细读古诗会诗意

 

读出韵律本诗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的字是“深”“沉”“心”,这几个字儿都是前鼻音,注意读准确。

 

读出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些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

 

师生互相,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师生共同归纳诗的大意室内:云母屏风上印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广寒宫: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四)品读古诗悟诗情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师:细细品读,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

 

生嫦娥偷吃灵药奔月后,十分后悔心情孤独寂寞

 

:作者写诗,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我们读诗的人,要善于从诗中找到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你认为在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是哪个或那些?

 

生“悔”“心”

 

:我们来感受嫦娥的“悔”。嫦娥为什么而后悔?

 

生: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

 

对不起心爱的丈夫

 

想到的

 

: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

 

生读“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正因为这无穷的占据着嫦娥的心,所以嫦娥每天夜晚孤独寂寞地看着这碧海青难以入眠,正所谓“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们来想象一下,嫦娥有一颗怎样的心?

 

:漫漫长夜,寂寞难耐,思念丈夫,思念,怎奈已吃药成仙。嫦娥再也无法回到充满温暖、充满爱念的了,她怎能不“碧海青天夜夜心”啊!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嫦娥》这一首诗呢?在诗中,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心呢?

 

:回想诗人的一生,二十多岁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但一生中却被的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伤忧郁的性格。他与心爱的妻子结婚,本来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妻子英年早逝,留下孤独寂寞的他,他为嫦娥而哀叹,也为自己而感伤。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和嫦娥的心是相通的,正所谓“心心相通,同病相怜”,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

 

:感受了嫦娥的心,诗人的心,现在你想想你自己的心,读着这首诗,你跳动着一颗怎样的心?

 

:对嫦娥的同情、对诗人的钦佩

 

:读一首诗,我们既要诗人所描绘的主人公的情感,也要感受诗人的情感,还要体会自己的情感,这样,我们的情感才会不断丰富起来,做一个有情、有心的人。

 

(五)深读古诗

 

:古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嫦娥》这首诗不只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还有深刻的人生呢。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

 

生:失去了幸福生活,得到的是痛苦。虽然长生不老了,但一个人生活在没有温暖的月宫中,又有什么意思呢?

 

:是啊,嫦娥为了长生不老,偷吃了灵药,飞奔入月。从此,她与丈夫凡仙相隔,永不相见。每日每夜,她孤独寂寞的生活在广寒宫上,没有了丈夫的陪伴,没有了亲人的爱,没有了的温暖,她感到心酸,感到心痛,感到。在碧海青天的月宫里,她遥望,有叹不完的气,有流不尽的泪,有说不出的爱,有道不尽的悔。

 

:所以,在人生的道上,我们一定要慎重,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要像嫦娥那样,因为一己,,终生。

 

(六)积累古诗抄写

 

认真抄写古诗一边边抄边读边抄边记抄后直至

 

:这位才情横溢、多愁善感的诗人曾写下了无数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诗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首。

 

多展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无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从有了文明,诗就诞生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孩子们,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我们真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在诗中去丰富我们的情感,涤荡我们的心灵,在诗中去追寻古老的文明,去民族的和智慧。孩子们,让我们以经典为友,以诗书相伴,美生。

 

【作者简介】

 

艾琳,赣州市滨江一校小学特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小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江西省首批学科带头人、赣州市骨干教师、章贡区十佳教科研骨干。她崇尚“平等对话,沟通合作,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重在培育兴趣、发掘潜能、唤醒体验、彰显个性、养成习惯;注重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激活方法,形成了新、活、实的课堂教学特色;她的现场上课、现场评课、教师论坛均获全国一等奖;《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等多篇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教学参考》《新课程》和《江西教育》上。

 

辅导了数十名青年教师参加区、市乃至全国的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省内外作示范课,进行专题讲座十余场(次)。201912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二介绍了她的事迹。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