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与名流阅读答案

语文资源 2019-3-24 618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名士与名流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名士与名流》阅读材料

  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

  名士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面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

  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欢社会,更喜欢人群,更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

  “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

  名士中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会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速,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下其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

  《名士与名流》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境界。

  B.名流与名士的产生与社会和时代的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C.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

  D.名流与名士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常常是刻意求得,后者往往是无意而得。

  2.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

  C.名士淡泊名利,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完全是为自己而活着。

  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些名流虽入世旺名却能最终保持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同样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名士自然越来越少。

  C.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许多名流往往会被新的名流取代,其原因是他们善于改易旗帜。

  D.名流因为缺少真才实学,所以往往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人的内在品性而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

  《名士与名流》阅读答案

  1.C

  2.C

  3.A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