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材理解

语文教案 2019-4-3 868

1.谈谈《中国石拱桥》中的描写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它主要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和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在表达方式上,它以说明为主,适当穿插少量的描写。如文章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接着花费大量的笔墨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一座是独拱石桥中的佳作,一座是联拱石桥中的典范),具体生动地介绍了我国石拱桥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造型、坚固的结构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在描绘独拱石桥的形态和卢沟桥两旁石栏石柱上石狮子神态时,只寥寥几笔。这些描写是以说明文为依托,服务于文章中心,体现了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文中的描写状物采用的是引用、拟人的方式进行的。如:在形象说明赵州桥优美造型的时候,引用唐朝张NFEAF的话“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在摹写卢沟桥石柱上狮子时,“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它们的不同姿态。这些引用、拟人的描写方法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2.《中国石拱桥》的说明方法

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NFEAF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用摹状和排比的手法,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了卢沟桥的优美装饰,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7)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十分坚固。

3.谈谈《中国石拱桥》(张寿康)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复杂的说明文。这篇文章主要是举例说明石拱桥的特点,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另外对石拱桥还有些历史性的说明和描叙。我这篇示例性的文字,想就“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的材料来源,《中国石拱桥》是怎样写的”这三个问题说一说。

1979年暮春,我正留意说明文的特点、写法等问题,重读了《中国石拱桥》,查阅了1962年3月4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初稿。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写作意图和写作过程,我两次拜访了茅以升先生,向茅老请教,交谈了有关写作《中国石拱桥》的问题,我也向茅老谈了我对茅老写《中国石拱桥》的一些理解。茅老表示希望我写成文章。后来因琐务自牵,文章一直没有写。今年春天见到茅老时,我也难于提起这件事。现在想来,同茅老的几次谈话,对我极有教益,对写这篇示例是十分具有启发性的。

茅老是著名的桥梁专家,对祖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热爱桥梁的建设事业,又极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由于有这样的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数十年来一直勤奋学习,研究桥梁科学。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极有研究,正在编写《中国桥梁史》,认为“在当时的世界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是领先的;在科学技术的竞赛场上,我国是得过锦标的。”基于这种思想,茅老写了《桥话》,写了《中国石拱桥》。上述的思想也正是《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的中心“说明我国的石拱桥具有光辉的科学成就,表现并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思想来源。这就是茅老为什么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用意。可见写好一篇文章,总要热爱所写的事物,对所说明的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读文章和写文章都不能忽略这种似乎在文章之外的思想感情,因为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的一点。

茅老是具有求实精神的。他阅读有关桥梁史的浩繁的书籍,进行调查研究,忠于史实;他还亲自考察过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等许多座石拱桥。他还十分爱好文学,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认为“文学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文学”。因此,他积累了大量的古代诗文和历史典藉中记载和描绘桥梁的语句。就在石拱桥的研究中,他不仅研究了《中国石拱桥》中所写的桥,还研究了苏州的宝带桥、吴江县的垂虹桥、江西省南城县的万年桥、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和十七孔桥等许多座石拱桥。茅老虽写的只是《中国石拱桥》一篇文章,但是他掌握的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对桥梁的深堪的研究,都是写《中国石拱桥》的材料基础。可见写一篇说明文是不容易的,要下功夫去调查、研究所写的事物,要有求实精神,要进行深入的考察,这样才能保证说明文的科学性,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知识。这是我要谈的第二点。

第三点谈这篇文章是怎样写的。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是有了大量的准确的资料,采取怎样的写法才能把石拱桥说清楚。我觉得《中国石拱桥》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总分结构,也就是由一般到个别、由总括到分述的结构。

开头一段是极好的“入话”,留在下面说。下面“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这一段,说明了世界桥梁史上所有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这是总的方面。入后即说到个别: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再往下说,又以中国的石拱桥为总的方面,以传统的石拱桥和解放后新建的石拱桥为分的方面(两方面)进行说明。这是写《中国石拱桥》的总的思路。

在总分的整体结构中,包含了几个结构的构件。举例说,写中国传统的石拱桥的时候,又是一个总分结构(构件)。即以传统的中国石拱桥为“总”,“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这一句就又把文章一分为二,话分两头,并列地去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这种写法使文章言之有序,条理井然。又如,在说明赵州桥的时候,文章用了“时间延续”的结构样式(构件)(“赵州桥横跨洨河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恢复了青春”一段)和“空间排列”的结构样式(“赵州桥非常雄伟”,以下由长、宽谈桥的设计,到“人不知其所以为”)。至于说明赵州桥的“四个特点”的部分则是属于“事理说明”的并列结构样式了。我们说这篇文章是“复杂的说明文”,这也表现了复杂的一面。我觉得这种说明和分析,对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有好处,这也正是现代文章学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以上说的是一个方面,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其次,是怎样把说明文写得生动些。这就要靠积累的材料和文学修养了。开头一段“入话”,是用了描叙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用了比喻,以下又引了我国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的形象词语。古人常把桥比成“虹”“龙”,比如唐杜牧的《阿房宫赋》里就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句子。文章在以下的几部分里,有时插入对桥的历史性评价,有时引用古人诗文的描绘语句。如引唐张嘉贞和马可•波罗的话就是评价,而引用《水经注》中记的旅人桥和唐朝张NFEAF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就是形象描绘。这些引用,不仅使文章有横有纵,丰富多彩,而且增加了说明文字的知识性和生动性。至于文章中对石刻狮子的直接描写,就更富有形象性了。茅老写科普文字十分认真,“当他写科普通文章时,每次脱稿都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句斟字酌,深怕写得不够通俗,不够生动。有时为了把一个复杂的思想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出来,他常常深夜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思索,直到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表达方式,才允许自己入睡。”我们从《中国石拱桥》这篇里也完全能体会出茅老在词、句、章法方面的精巧的表达。我们阅读这篇文章是不能忽略这一点的。

最后想谈谈,这篇文章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删掉了不少材料和语句,如果跟《人民日报》初发表时的原文对照一下,我觉得有些东西可以作为阅读这篇文章时的参考材料。现在用补注的方式写在下面:

一、原文第一段是:“石拱桥是以石拱为骨干而修成的桥。拱是弯曲的梁,梁是跨河越谷的桥身,桥身虽是弯曲的,但它上面的结构形成平坦的桥面,面上铺路就可走人行车。石拱就是用石头块拼砌成的拱,石拱桥就是全用石块造成的桥。”这一段判断、说明十分准确,让人对石拱桥有一种整体的认识。

二、“《水经注》中‘谷水’条提到一座旅人桥,说:‘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这座桥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记载最早的石拱桥。但在洛阳发掘出的一座周末的‘韩君墓’,墓门上就留有石拱,可见在旅人桥前,可能有更早的石拱桥。”

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提到卢沟桥时说:‘在这条河上,有一座很好看的石桥,在世界上也许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文章丛谈》,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