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语文教案 2019-4-3 774

【背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文章,文中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读之令人心驰神往、不忍释手。面对如此美文,怎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教师愉悦地对话,读出自己的感受与韵味,并在精神世界的崇高境地里,潜移默化地充盈自己呢?为此,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组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感知、思考、感受、体验、发掘、探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过程】

上课之前,先播放一段《鸟》的音乐。(一些学生开始被吸引,渐渐地,喧闹的教室变得静寂了。)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作者拜访的其实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等自然界的朋友,真切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之后,师接着抛出了一个问题:

有人说:本文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让人不忍释手、回味无穷。的确,散文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下面,就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品味那份美吧!请精读课文,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妙,哪些段落是我特别欣赏的,在课文旁边做上一些批注。然后以“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__词(句、段、某景物等),因为它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从修辞、句式、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表达感情等方面来谈)。

(学生开始或静心思考,或认真品读,或口中念念有词,或在书上圈点勾画、不时奋笔疾书。几分钟过后,已有学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

生1: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两句话,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鸟、露珠都写活了。特别是其中的“打”、“唤”、“交换”三个词,更加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界的热情和友好,其实它们都是我的知己。

师:你从修辞方法和用词入手,理解很独到,不错!

生2:我喜欢文中的古桥,因为它默默奉献,持之以恒,有着坚韧的灵魂。

生3:对,我也喜欢山中众朋友中的古桥,因为它“德高望重”,“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好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都亲吻着、呵护着自己的孩子,给人一种特有的亲切感。

生4:“躬”字还写出了古桥本身特有的姿态,很形象。

师:这样的古桥确实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容易亲近。

生5:我比较喜欢白云,因为它能用“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它的纯洁和美丽让我想起了无数的白衣天使,她们帮助病人,使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和鼓励。

师:特别是非典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日夜守护在患者身边,使非典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恢复了健康,露出了笑脸,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

生6:我喜欢云雀,因为它们是从不说是非的纯洁少年,有这样的朋友,多好!

生7:我喜欢小溪,因为它流动的声音就像在吟一首小诗。

生8:我喜欢山泉,因为它能照出我身上的肮脏。

师:仅仅是身上的肮脏吗?

生9:还有心灵的浑浊。

生8:哦,我知道了,这里的浑浊应该有两层意思,既指实际生活中我身上的灰尘,又说明我心灵上可能存在的一些污迹。

生10:这里的山泉,不仅能映照出山间的美丽景色,而且能映照出人心灵的浑浊与丑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师:你说得对。

生11:我喜欢第五段里的称呼:“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听起来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感觉很亲切。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些称呼其实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都反映了景物的各自特点,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12:其实我喜欢第五段整段话,因为它整段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万物以生命力,表现山间事物的美好与和谐,使人读来亲切顺耳,不禁要向往那和平宁静的山中生活。

师:在这样的山中生活,真是赛过活神仙啊!

生13:我很喜欢“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这句话。因为它把“下起雷阵雨”比作“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形象地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磅礴。

师:这样的雷阵雨其实我们都见过,但这样的比喻我们似乎都没想到,作者的描写确实很精妙,你的理解也很到位。

生14:我喜欢“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一句。因为它写出了一片生命已尽的落叶,在最后关头还无私地为大地作贡献,用自己的身体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我对它十分敬佩。

生15:我也喜欢落叶。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惟美而浪漫的秋意,仿佛在不经意间,那落叶就在风的絮语中亲昵地打转,给秋天以丰富的色彩和内涵。

师:两位同学的感悟很深刻,语言也充满诗情画意。

生16:我很喜欢文中写树的句子,“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句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富有激情,读来特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跟着作者一起变成了一棵树,成为美丽的大自然中的一员。

生17: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读着这段文字,随着作者跳跃的思维,感觉自己已化身为大自然中的一员,真正地体会到做一次大树的快感和幸福感,达到和谐安宁的境界。

生18: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写出了人对这种自然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们讲得真好。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深地领略到本文的美景、美情和优美的语言。像这样处处如画、处处有情的散文,我们该怎样朗读呢?

生19:要读出亲切感。

生20:要带着喜悦、赞赏的感情去读。

生21:要读得活泼一点,轻快一点,美一点。

师:美文就是要美美地读。下面就请大家按你们刚才说的去读,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朗读时可挑选自己喜欢的或你认为读得好的去读。朗读形式可一人读、两人读、三人读、小组读等,也可对读、领读、齐读。

一时间课堂上人声鼎沸,不久学生开始有感情地朗读,师还给配上优美的音乐(看来,学生很喜欢这样自由选择朗读内容、自由组合合作伙伴的朗读形式,读得也很有感觉)。

师: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心中有爱,眼中才有美。”生活中美好的景物都是我们用美的心灵和美的眼睛才能发现,才能书写出来。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个人只有情美了,笔下的景才能美,才能写出精品来。换句话说,写这样的抒情散文要做到情景交融。李汉荣能创造出这样的精品来,其实我们同学也可以。不信,我们来尝试一下:请模仿课文中第四节“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一边聆听一段来自山林间的真实旋律,一边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示:可变成一只鸟、一片云、一只蝴蝶、一只蜜蜂、一条溪流、一粒种子、一朵花、一阵风、一片秋叶……)

课堂上响起班得瑞乐队的《老鹰之歌》,空灵、悠扬的乐曲似乎把学生带到了一个有着虫鸣。、鸟叫、流水声的原始森林。学生闭目静听,然后又在这天籁之音中奋笔疾书。

生22: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条小溪,身体变得细长。我吸收着那来自岩层深处的元气,哼唱着欢快的自然之歌,穿梭在山林之间,一会儿与飘零的落叶嬉戏,一会儿跟坚硬的岩石斗争,一会儿又让天空、树木的倒影投入我的怀抱。我是这个山林的精灵,也是这个山林的守护神。我快乐,因为我是一条林间的小溪。

生23: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只鸟。我的双手张开变成了翅膀;我的头发迅速生长,一会儿就变成了鲜艳的羽毛;我的双脚开始萎缩,接着就变成了锋利的爪子。我感到我的身体在上升,渐渐地,我飞起来了!我飞过了一条小溪,飞越了一个山头,甚至闯进了白云的家,惊扰了清风的梦……但我依然飞翔,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去寻找属于我的世界。

生24:我闭上眼,我发现我变成了一只云雀。又红又细的尖嘴,披着色彩鲜艳的羽毛,我诧异了,试着拍打翅膀,竟一飞而起,渐渐高了,飞高了。和煦的阳光洒满全身,习习的微风轻抚着脸庞,我陶醉于这种超脱,这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祥和。我贪婪地捕捉着这份心境,我忘了,我在飞。

生25: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片叶。脱去往日的绿衣裳,穿上金黄的新衣服,我离开了一直呵护着我的大树妈妈的怀抱。风伯伯来了,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在空中,我抛开了自己作为绿叶的职责,快乐地旋转、飞舞,与蜜蜂哥哥、蝴蝶妹妹嬉戏,享受着自由和生命。随风降落,我投进了溪水姑姑的怀抱,在清凉的水中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我如同一叶小舟四处飘荡。后来,经过石头哥哥的家,他留住了我,邀我做客。尽兴时,一位小男孩从水中捡起了我,他赞美我的金黄,但不久还是把我埋入泥土中。在生命终结时,我最后看了一眼这美丽的世界。我的身体慢慢消融,但我却听到了花儿妹妹的感激:落叶姐姐,谢谢你为我提供了营养,助我成长。我笑了,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我得到了心灵的欣慰。

生26: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朵白云,轻飘飘、软绵绵的,风往哪儿吹,我就往哪儿跑,好像在和大哥哥玩游戏,你追我赶。偶尔有小鸟从我身边飞过,它们都回头看我一眼,然后说:“白云大嫂,你真漂亮,真不愧是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我听了,总是笑着说声“谢谢”,然后跟随风大哥一起去远行。

(学生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笔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掌声,特别是生25,大家还向她投以羡慕的眼光,她自己也很得意。)

师: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不出课堂就与大自然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也让我们拥有了一次愉快的语文之旅。感谢李汉荣,给我们送来了这样美味的精神食粮:也佩服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希望我们今后能多读这样的美文,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基于这点,我把《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尊重文本,突出欣赏,强调语言品味,重视联想和想象,注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整个课堂情况来看,本课的这些教学目标基本能一一落实。

综观全课,我认为有两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1、精心设计流程,铺设对话梯度:

本堂课中,我把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再以品味作品中精粹的语言为支点,以诵读为抓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仿写,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作者等的多重对话。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个性美读、模仿写作这三个环节上。在这里,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个性美读就是感悟、欣赏语言之美,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品味语言只是“明于心”的话,那么个性美读就是“明于口”,而模仿写作就是“明于手”,这样的教学流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模糊到清晰,从鉴赏到创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收到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这三个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课堂对话的宽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学生由着重于生本对话(品味语言)转到着重于立足文本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作者的对话(个性美读),最后开始与大自然、与自我对话(模仿写作),整个课堂教学就这样呈阶梯式对话进行,将对话进行到底,将对话逐步深入。

2、巧用音乐背景,创设对话情境: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有着难解之缘,优美的音乐流入语文课堂,在营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像教学《山中访友》这样的美文,我就巧妙地选用了三段优美的音乐,确实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上课之前,我播放了第一段音乐,这段鸟儿欢叫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形成了阅读期待。而学生的阅读期待越强烈,与文本的冲撞就越激烈,在与文本对话中的收益也就越丰富。在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个性美读,我放了第二段音乐,音乐与朗读的有机结合,既愉悦了师生的身心,又让语文课在审美中进行,得到了美的享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模仿写作时播放的第三段音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大自然中,较好地拓宽了对话的空间,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触动了学生的情思,笔下的仿写作品也越来越精彩。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想使这个过程精彩纷呈、师生教学相长,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是极为重要的。虽然本课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我觉得教学像《山中访友》这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美好的情感的散文,采用这种多读、多品、多悟的品悟式对话的教学模式再恰当不过了。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