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文中所引古诗文的大意。
2、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并理清作者的思路。
3、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4、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能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学习方法:自读,点拨
【预习积累】
1、作者简介
2、邓稼先人物介绍
3、《吊古战场文》译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筹 划 彷徨 鲜 为人知 yùn 育 仰mù 直肠ái shǔ zhì 友
任人 可 可 当之 芒 露 家 户 妇 ( )皆知
马 尸 ,死而后已 至死不 然不同 出不穷
3、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造句
(1)
(2)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按小标题分为六部分,总结概括每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到课本上)
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以下方法: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C、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记到笔记本上)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合作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你欣赏奥本海默打断别人的作法吗?
3.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11《邓稼先》导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堂学习】
一、知识延伸
1、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2、再次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3、查找关于邓稼先的资料。
(1)邓稼先----
(2)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展示课导学(1、2、3小组展示;4、5、6班级展示)
1、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2、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三、拓展提升
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谈学后收获。(抓邓稼先的“奉献精神、负责精神、坚强意志、精益求精、创新精神”等品质谈。)
四、课后训练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鞠( ) 瘁( ) 勋( ) 氢( ) 聘( ) 垠( )萦( )
凛( ) 铤( ) 撑( ) 懈怠( ) 癌症( ) 开拓( )
shǔ( )名 diàn( )基 孕育( ) 难堪( ) 鲜( )为人知 日曛( )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五、课后反思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能流畅的朗读课文
2.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4..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描写和议论。
学习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
一:自主预习,整体把握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闻一多和作者。
2.自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自己读课文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3.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4.完成《一课一练》1-5小题
二:展示交流
各小组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提示:不能完全照着参考书念,自己要整理,使资料更简明。至少4人参与。)(附:闻一多与《七子之歌》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传唱大江南北,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并把它看作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这首歌的歌词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和诗人闻一多。那是在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后,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澳门》为其中的一首,现摘录如下: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 给下列划线子注意,解释词语意思(全组参与)
弥高 ( ) 锲而不舍( ) 炯炯目光(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无暇及此( ) 群蚁排衙( ) 硕( )果 赫然( ) 迥乎不同( ) 函寄( ) 警报迭起( ) 慷慨淋漓( ) 气冲斗牛( ) 高标 潜心贯注 一反既往
2、把握本文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情,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读课文,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
(2)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
三:深化拓展
1.本文在选材精当,试联系课文说说如何精当。
2.阅读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说说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在诗中倾吐了什么情感?
死水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偸酒的青花蛇咬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和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自主预习,整体把握模块
1再读课文,想想闻一多先生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来把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全组参与。提示:不必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即可)
2再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三、展示交流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和做的?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2.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他又是怎样说和做的?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说说。
3.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4.从闻一多先生对说和做的态度中你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三、品味本文极富特色的语言
1.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全组参与,可从用词的生动,语言的精炼,感情的丰富,语言的节奏感等方面来思考。)
2.本文用到了多种表达方式,有描写,有叙述,有议论。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相关段落加以说明。
3.理解句子含义(结合课后练习二)
四、深化拓展
1. 读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节选,说说你对他又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让学生各抒己见,不求统一。只要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就行。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杀***,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我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导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预习导引】
1.查找资料,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最怕什么呢?(耳聋)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让人失去最需要的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
二、自主预习
1、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 ) 重荷( ) 丧( )失
佣( )金 荷( )花 丧( )乱
深suì( ) chóu( ) 躇 喧xiāo( ) níng( )重 pán( )石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喧嚣: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3、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请浏览全文,思考,然后具体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强调“具体”)
三、课内探究
认真品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弄懂这些句子的含义,最后和全班同学交流。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贝多芬为什么说 “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5、“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淌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6、“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课外作业
走进贝多芬心灵,感受贝多芬形象(读完全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五、课后反思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第2课时)
一、导入:
我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芬作为伟大音乐家以及与苦难命运顽强抗争的英雄的形象。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贝多芬的形象呈现给我们的。
二、检查上节课课外作业。
(示例: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三、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1、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肖像描写)
2、跳读课文,圈画出这些语段,反复诵读,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6、7、9节。这些描写抓住了人物特征,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的衣饰,“拖在后面的”“早已失效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印证着他窘迫的生活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的宽阔的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和苦难命运的不屈服不妥协的抗争意志。说明他是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
四、写作启迪。
1.课文对于贝多芬形象的刻画,告诉我们,写人物,要抓住其外貌特征,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本文所展示的贝多芬的精神,可以作为我们写作文时哪些题目或话题的写作素材呢?
(示例:“抗争”“直面挫折”、“挫折(困难)是勇敢者的‘助推器’,是怯懦者的腐蚀剂”……)
五、拓展延伸。
(一)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请结合自己的阅读和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例如: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
……事迹略)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在这个时期,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有一晚,在比利时名作家魏格尔哈仑的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慨叹着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经而好饶舌,激烈地反对他的意见。“就在这城里,”我说,“不是住着一个与米开朗基罗媲美的雕塑家吗?罗丹的《沉思者》、《巴尔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们的大理石一样永垂不朽吗?”
当我倾吐完了的时候,魏尔哈仑高兴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罗丹,”他说,“来,一块儿去吧。凡像你这样赞美他的人都该去会他。”
我充满了喜悦,但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雕刻家那里的时候,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在老朋友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伟大的人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向着我。“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我恐怕这里简直什么也没有。可是礼拜天,你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吧。”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凝视着我,温和的眼光充满着激励,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支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动地紧握着。也许他已领悟我所感受到的,因为在我们走出屋子时他微笑了,用手搀着我的肩头。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念之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1、 阅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是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重要的启示?
2、文章开头交代去见罗丹的缘由后,为什么不立即写文章的中心事件——目睹罗丹专心工作的情况,而先写第一次见面的事?
3、体味文中画线句子所蕴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4、 罗丹忘我工作冷落了“我”,“我”反而“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5、请具体说一说文章倒数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样,在写罗丹工作情景时,也两次写到他的肖像,请找出来说说各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及敢于和苦难命运抗争的的顽强精神。在今后人生历程中,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困难甚至于像贝多芬那样的挫折与不幸等待着我们,我们只有学习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培养自己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战胜它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成为大写的人。
【教学反思】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2、了解在叙述、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写法。
学习难点:
1、 1、前面学生学到的是一个人物的描写,对于群体人物的描写较为陌生,因此要学生学会对群体人物的分析。
2、知道应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计:
体现新课标的理论,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思考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魁梧 魅力 戏虐 义愤填膺 荒谬 白皙 钦佩 捋胡须
2、今天我们来结识四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你能给大家介绍这四位大作家吗
福楼拜(1821-1880) 作家,代表作有 等。屠格涅夫(18 1-1883), 作家,代表作有 等。 都德(1840-1897), 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左拉(1840-1902), 小说家,代表作有 等。
3、全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以 为核心人物,其他人物: 、 、
4、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哪些?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些作家串连在一起的?
5、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显示了作者卓越的才能。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四位作家肖像、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分析这四位作家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填写表格)
肖 像 语 言 性 格
福楼拜
屠格涅夫
都德
左拉
6.比较描写: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时,四个人物又各侧重于哪一方面?
合作研讨
1、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常插入抒情议论,试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找出人物描写的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赏析。
检测延伸:本文作者抓住了四位大作家的性格特征来进行描写,今后我们在作文中,一定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留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表现,各有侧重地来进行描写。这样,你笔下的人物肯定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学习本文写法,写出一位同学(或好友)的不同个性特点。
要求:①从外貌(肖像)、语言、行动三方面来写。②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
15、《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自主预习案】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_____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 “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粗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课内探究案】
一、故事导入,明确目标。
1、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请那位同学来说一说。
2、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
2、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3、故事复述归纳中心。
4、.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6、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三、朗读训练
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
四、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