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语文教案 2019-4-3 698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 题
登上地球之巅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
2、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能力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德育目标: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1、快速阅读并简洁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文章景色描写的作用。
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积累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二、概括内容: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阅读课文,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珠峰的经过。
三、质疑探究: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困难的?
2、如何征服学习和生活中的“珠穆朗玛峰”?
四、仿写句子: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句子(参看课后练习二)
1、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①渲染环境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交待故事背景;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突出文章主题。)
2、试着仿写几句。
五、阅读突击第二台阶和刘连满牺牲自己为队友这两幅画面的文字,品析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六、自学感受(50字左右)
新课标第一网
第一课时
完成预习学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铺垫
1、知常识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珠穆琅玛”系佛经中“神女”的译音。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的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两次从北坡攀登顶峰。
(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
2、晓作者
郭超人,湖北武穴人,高级记者,1960年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和夏邦马峰的报道。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时代的回声》等。本文节选自《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3、明背景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www.xkb1.com
二、预习展示——识字词
缭 绕 liáo rào 砭 骨 biān 履 践lǚ jiàn
崔 巍cuī wēi 滞留zhì 窒息 zhì
匍 匐 pú fú 养精蓄锐xù ruì
三、质疑探究——知内容
1、速读课文,概括出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经过的几个阶段。
2、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
困难:寒冷、黑夜、缺氧
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来克服
3、在整个突击主峰的事件中,体现队员们的什么精神?
表现出探险队员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4、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请说明原因。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的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蛛峰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
四、质疑点拨——说写法
1、请慨括出文中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件?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从中懂得写作上哪些技巧?
一是详写了四名英雄征服“第二台阶”的过程(岩壁陡滑危险,用“人梯”翻越,黑夜中攀登的艰险及想到英国登山家的失踪);二是详写了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懂得记叙复杂的事件应:
a、选择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
b、有重点地记叙,其余情节则可略或一笔带过;
c、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入议论、抒情。
2、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试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环境气氛;
②烘托人物心情;
③交待故事背景;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⑤突出文章主题。
Xkb1.com
五、一课一得——做小结
1、这篇新闻报道,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 健儿,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世纪。赞扬了他们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2、作者采用详略得当方法处理材料和选取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3、本文文体为:通讯。通讯是详实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具有时效性。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