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

语文教案 2019-4-3 652

课外古诗词背诵2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
【学习目标】
1、初步鉴赏诗歌。
2、积累“月”“折柳”和“笛声”三个意象。
3、讨论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李白(701--762),字 ,号 。 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诗人,素有“ ”之称。
岑参 (715-770), 诗人,荆州江陵人, 后迁居南阳。早岁孤贫,博览经史。 派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 ”。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二、学习《春夜洛城闻笛》
1、初读,读准音,读准节奏。
2、再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悟读,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暗”?
(2)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你知道与“折柳”这个意象有关的知识吗?
(4)三分钟速背全诗。
三、学习《逢入京使》
1、初读,读准音,读准节奏。
2、再读这首诗,并结合注释初步把握诗的内容。
3、悟读,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请结合本诗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3)三分钟速背全诗。
四、诗歌赏析
黄鹤楼闻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相关资料】:
1、此诗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
2、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3、落梅花:古笛曲有“梅花落”。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4、此诗表达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内容上,两诗都写闻笛。《春夜洛城闻笛》写的是一般的离乡之感;《黄鶴楼闻笛》写的是去国(离开国都)之情,眷恋的是朝廷。
在结构上,《春夜洛城闻笛》先写所闻,后写所感;《黄鹤楼闻笛》正相反,先写所感,后写所闻。
五、拓展延伸:
“笛声” 这个意象常被用来寄托相思别情。
六、布置作业
默写两首诗歌
七、学后反思
等级
听课认真度
书写仔细度
参与合作度
达标程度
A
B
C
《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答案及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
导入:诗人李白客居洛阳,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勾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是如何来表达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二、1、 理解“暗”:字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2、所用修辞:夸张。作用: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3、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附《逢入京使》赏析: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

深长。
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体会了古人的思乡之情,希望大家能够达到背诵,并把它和其他有关思乡情的句子积累下来。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