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复习学案

语文教案 2019-4-3 599

《童趣》复习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鹤唳( ) 怡然称快( ) 土砾( ) 丘壑( )
癞虾蟆( )( )( ) 藐小( ) 项为( )之强( )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 )
鞭数十,驱之别院( ) 以虫蚊为兽( ) 项为之强( )( )
兴正浓( ) 果如鹤唳云端( ) 以丛草为林( )
方出神( ) 驱之别院( ) 则或千或百( )
3、 指出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 必细察其纹理( ) ② 昂首观之( ) ③ 使之冲烟而飞鸣( )
④ 蹲其身( ) ⑤ 观之,兴正浓( ) ⑥ 驱之别院( )
二、理解探究
1、(1)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 ) 鹤──( ) 向──( )
(2)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 )──( )──( ) 唳──( ) 素──( )
(3)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并解释。
观 昂首观之 ( ) 作青云鹤观 ( )
察 明察秋毫 ( ) 必细察其纹理 ( )
神 定神细视 ( ) 神游其中 ( )
时 余忆童稚时 (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4) 找出文中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 ) 凹──( )
(5)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 )”,( )。
(6)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 ):
( ):
( ):
( ):
(7) 把文中的省略句填完整。
“鞭数十”应是“鞭( )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 )使( )与台齐”
2、“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答:( )生命、( )有度。
三、课内精读
1、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______》,作者是__代文学家___。课文详细叙述了作者儿时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素帐”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____”的经过。
2、下列加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使之冲烟飞鸣 D、项为之强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果如鹤唳云端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为之怡然称快 D、项为之强
4、文章描述了“我”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 的意思。
5、本课结构。
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心情
夏蚊成雷联想和想象
草丛、虫蚊土砾
癞虾蟆
一、基础知识
1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 土砾(lì)
丘壑(hè) 癞虾蟆(há má) 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jiāng)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兴正浓(兴趣)
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以丛草为林(树林)
方出神(正) 驱之别院(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有时)
3、指出加粗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 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之物) ② 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 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蚊子) ④ 蹲其身(代自己)
⑤ 观之,兴正浓(代二虫) ⑥ 驱之别院(代虾蟆)
二、理解探究
1 ⑴ 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⑵ 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⑶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 昂首观之 (看)
作青云鹤观 (景象、景观)
察 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神 定神细视 (精神、注意力)
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时 余忆童稚时 (时候)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⑷ 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 凹──凸
⑸ 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像闷雷。
⑹ 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⑺ 省略句:
“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
“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
2、珍惜生命、 处置有度。
三、合作释疑
3、 ⑴ 文章开篇仅用32个字,以“物外之趣”总摄下文叙事,行文简洁。“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⑵ 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林”指丛草,“兽”指虫蚊,“丘”指土砾凸者,“壑”指土砾凹者。
⑶ 句中的“庞然大物”指癞虾蟆,所拔之“山”指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草。
⑷ 文章分叙部分描写的“物外之趣”有:
① 观蚊成鹤。拟成群的夏蚊为群鹤舞空,把以烟喷蚊想像成青云白鹤的景象。
② 神游山林。在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 鞭逐虾蟆。见癞虾蟆吞食二虫,鞭打示惩,驱之别院。
⑸ 神态描写表现儿童的心理变化。用“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表现专注之情。“徐喷以烟”写贪欢淘气(若“速喷”,则烟浓蚊落,难作“青云白鹤观”)。“蹲其身,使与台齐”写考虑到观察的方便,表现身心的投入。先用“方出神”“观之正浓”写好奇而被吸引,用“呀然惊恐”表现内心的难以置信、受惊而漾起不平;用“神定”写看清了造成严酷现实的原因,思谋办法。文章还借对“外敌”入侵以及自己如何处置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癞虾蟆的凶残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表现癞虾蟆气焰嚣张,一“尽”一“吞”表现它的贪婪凶残,也是作者“呀然惊恐”心理变化的外因。这先“拔”后“倒”再“一”的残暴之状,造成童稚作者的惊心动魄,才有以下“捉”“鞭”“驱”的举动。三个动词连用,可见当时决心大,措施狠。读至此处,读者可见作者举起正义大旗主持公道时的除恶的决心、庄严的神态,而大快人心。
4、 “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而有创造性的联想和想像。在作者童稚的世界里,视蚊子如群鹤舞空,视丛草虫蚊土砾的“小天地”为成人之“大世界”,视虫斗,鞭虾蟆,这一切不是来自成人理性化的思考,而是幼稚的好奇心和想像。如“观蚊成鹤”表现作者幼时的可爱天真,想像力的空灵飞动,以及心灵的追求。课文还通过描写表现在童稚的眼里世事是本无所谓大无所谓小的,世界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化:丛草可以为林,虫蚊可以为兽,土砾可以为丘壑,所有的一切,俨然一个精致的大千世界,这是视小为大。由于“蹲其身,使与台齐”,又于“定神细思”之中,将自己融入而“神游其中”,将自己化为渺小的虫豸一类。这是视大为小。这些都是想像产生的效果。
四、课内精读
1、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清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2、A
3、D
4、超出事物本身
5、⑴ 明察秋毫 ⑵ 怡然自得 ⑶ 夏蚊成雷 ⑷ 庞然大物(解释略)
6、⑴ 例词:草 ⑵ 例词:余 ⑶ 例词:项(分析略)
7、“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之极。
8、白的、没有染色的 素昧平生、素面朝天。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