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 散步
【基础演练】
1.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队的一组是( )
A、熬日子(āo) 散步(sàn) B、分歧(qí) 铺垫(pù)
C、波光粼粼(lín) 拆卸(chāi) D、松散(sǎn) 霎时(chà)
2. 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 )随意地铺着,有的( ),有的( );树上的( )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 )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
3. 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
4.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过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1)试就某村(社居)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计划(提纲)。
①
②
③
(2)就当前孤寡老人的社会的救助问题,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当祖孙二人发生分歧时,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6.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7.母亲为什么要“变了主意”呢?
8.如何理解划横线语句的含义?
9.从这一文段中,这一家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类文美读】
不让母亲心疼
刘庆邦
⑴父亲去世那年我九岁,正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母亲对我说,以后在外边别跟人家闹气,人家要是欺负了你,你爹不在了,我一个妇女家,可没法儿替你出气。母亲的口气是悲伤的,眼里还闪着泪光。我一听就记住了。
⑵从那时起,带刺的树枝我不摸,有毒的马蜂我不惹。热闹场合,人家上前,我靠后。见人打架,我更是躲得远远的。以前放学后,我喜欢和同学们到铺满麦苗的地里去摔跤,常摔得昏天黑地,扣子掉了,裤子也撕叉了。听了母亲的话,我不再去摔跤,放了学就往家里跑。有时同学拉我去摔跤,我很想去,但我没去,我忍住了。有时在路上被人打了,我总装得像没受任何委屈一样,我怕母亲心疼。
⑶我这样小心,还是被人打了。打我的人是我的同班同学,他比我大两三岁,学习成绩却比我差得多。我是班里少先队的中队长,他什么干部都不是。他心里不平衡,就把我按倒在地,用鞋底抽我的背,以致把我的后背抽得火辣辣的疼。
⑷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我却没能瞒过母亲。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外村的同学,拿起一块羊头大的砂礓,一下子砸在我头上。我觉得头顶有些热,取下帽子一摸,手上沾了血。坏了,我的头被砸破了。我赶紧蹲下身子,抓了一把干黄土,捂在伤口上。砸我的同学跟我的堂哥是一个班。因为我堂哥揍过他,就把对堂哥的报复转嫁到我头上。可是,我受伤流血的事万不敢让母亲知道。我宁可让自己头疼,也不能让母亲心疼。我把伤口捂了好一会儿,直到不再流血,我才戴上帽子回家。
⑸有一天下雨,母亲对我说,来,我看看你头上生虱子没有?母亲让我坐在她跟前,她用双手在我浓密的头发里扒拉。说来还是怨我,好几年过去,我把头皮上受过伤的事儿忘记了。母亲刚把头发扒拉两下,还没找到虱子,却把我头顶的伤疤发现了,母亲甚是吃惊,问,这孩子,你头上啥时候落了个疤瘌?我心里也是一惊,才把受过伤的事想起来了。但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想把受过伤的事遮掩过去。母亲认为不可能,人不说话疤说话,自己受了伤,怎么会不知道呢!母亲让我说实话,什么时候受的伤?怎么受的伤?见实在瞒不过,我只好把受伤的过程对母亲讲了。母亲心疼得嘴啧啧着,问我,你跟老师说了吗?我说没有。母亲又问,你跟那个砸你的同学讲理了吗?我说没有,他一见我就躲。母亲说,躲也不行,一定得问问他,为啥平白无故地砸你!我说,只砸破了一点皮儿,很快就好了。母亲说,万一发了炎,头肿起来,可怎么得了!你当时为啥不跟我说一声呢?我跟母亲讲理,你不是说不让我跟人家闹气嘛!母亲说,说是那样说,你在外边受了气,回来还是应该跟娘说一声,你这个傻孩子啊!母亲把我的头抱住了。
【训练题目】
10.为了不让母亲心疼,文章的“我”做了哪些事情?
1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2.文章开头母亲说“以后在外边别跟人家闹气”,结尾母亲又说“你在外边受了气,回来还是应该跟娘说一声”,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13.寡居的母亲很辛苦,失去父亲的孩子也不易,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每课一趣】
14.星期天,小明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忽然发现有几幅对联由于雨打风吹已经残缺不全了。小明找来红纸,想把对联补写完整,你来帮帮他吧。
(1)上联:时盛世昌春不老 下联: 寿弥高
(2)上联:无虑无忧度晚年 下联:有衣有食
(3)上联:敬爱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 下联:
边文——名师讲坛
1.走进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学法指导
课文抓住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含丰富的一个镜头──家人散步,根据“缘由──过渡──入题──波澜──波又起──收拢作结”的思路展开。通过几个细节的描绘,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互敬互爱的情谊。学会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仔细撺摩文中语句展示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文章主旨:
《散步》是一篇展示人间真情的散文。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谋篇立意
《散步》是一篇短小精悍、意境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景,表现了一家三代之间敬老爱幼、温和、谦让与体贴的和谐关系,揭示了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应负的历史使命,强调了一种理解和体谅的精神,反映了一种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散步》的线索比较清晰:⑴“我”劝母亲散步;⑵全家一起散步;⑶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⑷“我”决定委屈儿子;⑸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5.难点突破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段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突出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为后文作铺垫。
(2)、“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的含义如何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6.写作技巧
细节描写深沉动人
《散步》一文中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这两处细微的情节,反映了两代人的具体心态,具体表现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在散步中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又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的一种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