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青年语文教师赛课《蝙蝠和雷达》课堂实录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2019-4-17 5618

教学设计《蝙蝠和雷达》

朱莉红(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它主要讲的是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并激发他们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蝙蝠和雷达》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现被选编为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本的教学功能发生了变化。本单元中被选编的还有《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这三篇课文。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教材的创新之举。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个年级编写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分别是: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的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目的是帮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借助阅读策略开展阅读,使阅读更加高效,加快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四年级上册的提问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时更专注,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提问是一项强大的自我学习本领,学习提问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单元里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初次尝试提问,了解问题可以是针对文章的部分内容提出,也可以针对整篇文章提出;《蝙蝠和雷达》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尝试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交流平台”对提问策略进行梳理总结。最终实现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学生大多未进行过提问的专项训练,所以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原生态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提问题,或者为了提问而提问,缺乏思考力。

科学家培根说过“谁的问题越多,谁就能学得更多,记得更多。”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和元认知思考能力,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思维单一,能从“内容”角度提出问题,却不能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尤其从“写法”角度提出问题,更是大多数学生的难点。《2011语文课程标准》中“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文章的写法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在这节课中要让他能尝试着从这个角度提问,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不能逾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跨越式教学,所以教学中要把学生原有的从内容角度提问作为“学习起点”,然后借助教材中问题范例为“支架”,再通过问题焦点、启发词的帮助,引导他们从原有的“学习起点”出发,学习从写法角度提问,突破难点,实现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


▸ 认读“链、葵、筷”等14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 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银项链是如何“变”成冰项链的。

▸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阅读中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学生准备:预习《蝙蝠和雷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检测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实物投影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

(二)集中识字

(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完成课前导读中的任务

1. 学生自读课文将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在问题清单上

2. 和同学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五)写字

第二课时

(现场教学)

(一)自由提问,了解学生能力起点

1.出示科学家培根的名言“谁的问题越多,谁就能学得更多,记得更多。”让学生初步感受“提问”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出示课后习题③中《它们是茎,还是根?》选段,学生默读,并自由提问。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扉页上写到:“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见,“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上课伊始根据片段让学生自由提问,呈现出学生提问能力的原始水平,然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此为起点学习新的提问方法,实现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由内而外的“生长”。

(二)复习交流,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借助“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用填空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提问方法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之上的,引导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问题范例,也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问题归类,感知提问多种角度

1.多媒体展示课后习题②中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并对三个问题进行分类,让学生发现阅读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2.出示教材中学生提出的其他四个问题,请个别学生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三个角度,将问题进行分类,其他学生判断问题分类是否正确,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分类。

3.学生独立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三个角度,将自己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在问题清单上进行分类,完成后全班交流问题清单。

【设计意图】从明确问题的分类,到全班一起对问题分类,再到学生独立进行问题分类,学生经历了从感知,到理解,到实践运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问题进行分类,更重要的是开始意识到原来问题不仅可以从课文内容角度思考提出,还可以从作者是怎么写,以及课文与自己生活的联系这些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打开,单一思维走向多向思维,原本混沌的大脑,一下清晰了起来。

(四)启发引导,学习多种角度提问

1.学习从写法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1)出示科普小品文的写作特点,学生结合文体特点默读课文,尝试从课文写法的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2)请部分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出示启发词“为什么写”“怎么写”相机引导学生梳理出从课文写法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为什么写+特别的写法 、怎么样写+阅读的感受)

(3)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尝试独立思考从写法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和同桌交流。

2.尝试从联系生活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学习从写法角度思考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就要在学生困难之处搭梯子。困难一,不知道从哪里提。面对一篇课文,只告诉学生从“写法”角度思考提问,学生想提出问题是很困难的。于是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出示科普小品文的几个写作特点,就让学生的问题有了聚焦点,这样学生提问就会容易很多。困难二,能发现课文写法上有特点的地方,但不知道怎么提出问题。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词“为什么写”“怎么样写”,让学生用这样的词作为问题的开头,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努力朝着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散思维,强化他们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意识。

(五)课堂检测,尝试多种角度提问

1.再次出示课后习题③中《它们是茎,还是根?》选段,提出“提问达人”挑战赛的比赛要求。

2.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单,并进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现学现用今天所学的阅读策略——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检测。而“提问达人”挑战赛的设计,更增加了课堂检测的趣味性,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挑战中,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六)课后作业,延伸运用提问策略

1.用“思维导图”完成板书

2.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清单上的问题

(2)利用今天学到的提问策略,预习下一篇课文或阅读其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其一,本节课不仅是在学习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借助思维导图完成板书,其实就是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用直观的形式梳理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其二,提问策略的学习,绝不仅仅是这一课或者这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而是在今后的阅读中,学生要继续学习并利用这样的阅读策略更有效的阅读,所以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课后作业与学生后续的学习关联起来至关重要。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