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来聊聊苏洵相关的故事吧!

杂谈 2019-6-16 1081

今天是父亲节,我们来说一位父亲——苏洵。苏洵广为大家所知,主要不是因为他名列唐宋八大家,而是因为他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成为当时文坛最受人瞩目的组合。

从给两个儿子起名字开始,苏洵就非常注重孩子的培养。他曾专门写了《名二子说》一文,从苏轼、苏辙两兄弟的名字说起,告诫他们做人的道理:“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辙乎,吾知免矣”。

大儿子名“轼”,指车厢前端供手扶的横木。对一辆车来说,车轼好像没什么实际的用处。但是如果去掉车轼,也就不再是完整意义的车了。苏洵告诫苏轼:我之所以给你取名为轼,就是提醒你,才华横溢必然会锋芒毕露,应该像车轼一样,虽然身处显要位置,却很谦虚、淡然。

小儿子名“辙”,指车轮碾过的痕迹。苏洵告诉苏辙: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说起车的功劳,不会想到车辙,如果有了翻车之祸,罪责也算不到车辙的头上,希望你将来一定能够平平安安。

名字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符号,苏洵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并不显山露水,但含义深刻,饱含父亲对儿子的认识与期许。

苏洵对孩子的管教,不是打骂,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共同进步。在《三字经》中,苏洵被塑造为大器晚成的典型:“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的前半生是暗淡的,“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整天游山玩水,与一帮朋友嬉戏玩闹、虚度光阴。即使娶妻之后,仍没有改观,“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

流年逝水,苏洵转眼到了27岁,幡然醒悟觉得自己要读书求取功名。他之所以痛下决心读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两个儿子天资聪慧,有读书的天赋,要给儿子做好榜样。

为了培养儿子对读书的兴趣,苏洵给自己加戏,玩了一点“心机”。每当孩子玩闹时,他就故意躲进角落,拿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装作引人入胜的样子。等孩子过来时,他又故意将书藏在一个他们很容易找到的位置。于是,孩子们由于好奇心驱使,趁着父亲不在时偷偷看他阅读的书。

苏洵在儿子治学上也是严厉的,兄弟二人的功课每天都要接受检查,没做完要受到惩罚。以至于几十年之后,六十岁的苏轼还梦见小时候没有按时背诵《春秋》一书,被父亲惩戒,吓得出了一身大汗。醒来之后,苏轼写了一首诗。


夜梦

七月十三夜梦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无一事。

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

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

如我当以犀革编。

如果你身边也有一位严父,那你一定也曾体会过像苏轼这样的少年时光。父亲给自己布置的功课读完《春秋》,到了规定读完的日子,发现自己才读到桓公、庄公,刚刚读了三分之一,心里着慌,怕父亲责罚,像吞下了钩子的鱼一样坐立不安。

这样的画面回忆起来亦是可爱的,正是苏洵作为父亲的这些谆谆教诲,才成就了文学史上最美的画面——“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用他的“浪子回头”,陪伴两个儿子共同学习,亦师亦友亦同窗,才成就了“三苏”的光辉岁月,磨砺了中国文学殿堂最璀璨的明珠。

来源:光明日报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