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A.同一性B.客观实在性C.主观性D.自觉能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A.相对运动B.静止C.运动D.有条件的运动
3.发展的本质是( )
A.普遍联系 B.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C.运动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下列哪一个不是世界永恒发展的基本规律( )
A.质量互变规律 B.价值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规律性 B.普遍联系性 C.斗争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7.下列有关对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是人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的思维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
B.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的客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
D.认识的主体是指在实践中从事认识的人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规律性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
9.认识的过程表现为( )
A.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和从感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0.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表象 B.概念、判断和表象
C.感觉、知觉和判断 D.概念、判断和推理
11.下列有关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价值性
1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A.军队 B.国家政权 C.警察 D.法庭
13.下列有关经济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D.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14.下列有关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B.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15.商品之所以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决定于( )
A.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B.交换价值 C.货币 D.价值规律
16.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17.下列有关价值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B.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C.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8.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 )
A.价值 B.商品 C.货币 D.剩余价值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价值增值 B.剩余价值资本化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劳动力成为商品
20.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
A.资本 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C.货币 D.可变资本
2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剩余价值生产 B.价值增值 C.简单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
22.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 )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累 C.可变资本 D.不变资本
2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A.剩余价值 B.价值 C.资本家的节约 D.扩大再生产
2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是( )
A.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形成
C.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25.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B.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表
D.德国古典哲学的诞生
26.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 )
A.毛泽东 B.列宁 C.斯大林 D.马克思
27.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 )
A.16个 B.17个 C.15个 D.18个
28.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的时间是( )
A.1922年7月 B.1920年7月 C.1923年7月 D.1921年7月
29.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 )
A.十三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30.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七大 C.党的八大 D.遵义会议
31.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三大
32.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是党的( )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十五届四中全会
33.党的根本宗旨是( )
A.解放思想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实事求是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
A.在全世界建立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35.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
36.党中央制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是指( )
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学历化
B.革命化、资历化、知识化、专业化
C.革命化、年轻化、道德化、专业化
D.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37.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
A.1915年 B.1914年 C.1916年 D.1921年
38.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是( )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39.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A.保家卫国 B.实事求是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服从于党的绝对领导
40.毛泽东党的建设的理论,强调放在首位的是( )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4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四个字,即( )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
4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群众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43.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谦让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尊重群众 D.理解群众
44.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阶段是指( )
A.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
45.正式明确“邓小平理论”的提法,并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是党的( )
A.十三大 B.十六大 C.十五大 D.十四大
46.党的十六大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完整表述为(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4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 )
A.1980年 B.1981年 C.1992年 D.1987年
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按劳分配 D.共同富裕
49.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按劳分配
C.共同富裕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0.科学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党的( )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三大
51.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作了全面阐述,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的第二步是( )
A.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D.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52.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 )
A.十四届三中全会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六大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体分配方式是(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按需分配
54.下列有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C.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 D.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5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D.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5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
B.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
C.改革开发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7.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 )
A.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 B.2003年11月 C.2002年10月 D.2001年10月
58.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进宪法是( )
A.2002年11月 B.2003年3月 C.2004年3月 D.2002年10月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坚持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60.下列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它们都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C.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它们都借鉴了西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优秀成果
6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
A.坚持发展这个主题 B.坚持以人为本
C.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D.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62.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是( )
A.无产阶级B.英雄 C.人民群众 D.中国共产党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 )
A.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B.培育“四有”公民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A.人民民主专政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65.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发端于( )
A.苏联B.南斯拉夫C.匈牙利D.古巴
66.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是( )
A.中共三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67.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胜利召开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C.中共三大的胜利召开 D.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68.破天荒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A.中共三大B.中共四大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69.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 )
A.1929年4月2日 B.1928年4月12日 C.1927年4月12日 D.1926年4月12日
70.红军开始进行长征的时间是( )
A.1934年11月B.1933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4年10月
71.不变资本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转变为资本积累的那部分资本 B.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C.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D.转变为剩余价值的那部分资本
7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靠( )
A.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B.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C.绝对延长工作时间 D.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
7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 )
A.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
74.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商品的有用性
75.下列有关意识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没有外部世界,即没有被反映的对象,也就没有意识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意识依赖于物质
7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下列有关联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B.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C.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独立地存在,都必然地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D.联系具有主观性
77.下列有关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B.否定之否定的实质就是肯定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8.以下不是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是( )
A.感觉B.知觉C.表象D.判断
79.下列有关人类社会的本质,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现实的
C.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联系的
80.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生产关系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社会形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C.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同物质是可分的
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
A.自觉能动性 B.斗争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实在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是( )
A.运动 B.生产实践 C.科学实践 D.社会变革
5.意识的本质是( )
A.自觉能动性 B.人脑的机能 C.受物质制约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规律具有以下特点( )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
7.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表现为( )
A.实践关系 B.认知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9.感性认识的特点( )
A.直接性 B.现实性 C.具体性 D.丰富性
10.理性认识的特点( )
A.丰富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全面性
1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2.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有( )
A.地理环境 B.公共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口条件
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 )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C.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生产力因素包括( )
A.劳动资料 B.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 C.劳动对象 D.地理环境
15.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表现在( )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6.生产关系包括( )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D.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1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8.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
A.生产力必须适合生产关系性质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规律
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主要体现在(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20.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21.货币和资本的主要区别是( )
A.价值增殖 B.货币不能转化为资本
C.流通形式的不同 D.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2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剩余价值资本化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C.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从而丧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D.货币转化为资本
23.剩余价值生产可分为( )
A.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B.不变资本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可变资本
24.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是( )
A.生产阶段 B.购买阶段 C.储藏阶段 D.销售阶段
25.产业资本循环保持连续性的条件是( )
A.剩余价值生产的连续性
B.价值增殖
C.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26.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有( )
A.法国的圣西门 B.英国的欧文 C.法国的傅立叶 D.德国的卡尔
27.以下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思想客观上起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
B.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
C.未能找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
D.不能为无产阶级指出摆脱雇佣地位,实现自身解放的真正出路
28.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
A.《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B.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德国古典哲学
29.1948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组织了三大战役,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这三大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0.1999年,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胜利进行了三次重大政治斗争,这三次重大政治斗争是( )
A.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斗争
B.对台成功实施军事演习
C.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批判
D.揭批“法轮功”的斗争
31.中共十六大对党的性质的概括是( )
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党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4.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 )
A.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B.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子建设
D.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使党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35.下列有关党的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是全党团结的思想基础
B.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纲领和路线是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
C.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D.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是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
3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
A.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集中体现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7.以下有关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
C.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38.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大体上分为哪几个阶段( )
A.开始萌芽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走向成熟阶段 D.继续发展阶段
39.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以下哪些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C.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D.党的建设的理论
40.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要点包括( )
A.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B.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C.指出以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D.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
41.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42.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D.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43.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B.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C.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D.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44.以下哪些是毛泽东在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方面提出的重要政策和策略思想( )
A.坚持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
B.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系又斗争的政策
C.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D.提出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45.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D.批评与自我批评
4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群众路线
4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8.以下有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B.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C.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49.以下有关群众路线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群众路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B.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理想和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D.群众路线就是实事求是
50.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个观点主要包括以下涵义(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C.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D.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5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一起,成为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 )
A.出发点 B.根本点 C.指导思想 D.立足点
52.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前提的
C.群众路线,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的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的
5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C.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4.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科学发展观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5.以下有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认识正确的是(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B.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C.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D.群众路线的精髓
57.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一切从实际出发
58.解放思想的基本要求包括( )
A.必须解决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僵化问题
B.必须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C.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D.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9.以下有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B.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在于实践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0.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即( )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以下有关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B.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6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C.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64.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确定“科教兴国”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做到( )
A.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 B.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进步
C.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做到(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兴发展道路
B.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
C.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D.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66.以下哪些是公有制经济的成分(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新经济组织
67.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 )
A.个体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贸经济
68.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于( )
A.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
B.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D.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69.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 )
A.将来社会主义新型政治体制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70.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以下内容( )
A.改革和完善党的理论方式和执政方式
B.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C.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D.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7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违法必究 D.执法必严
72.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认识正确的是( )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
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 )
A.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
C.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D.牢牢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74.“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
A.“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实行“两种制度”
C.在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75.解决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问题,必须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下列原则(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6.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的内涵包括( )
A.和平以发展为前提
B.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向
C.和平与发展揭示了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D.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77.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维护世界和平的所有公民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7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为( )
A.始终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79.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是( )
A.发展的目的性 B.发展的全面性 C.发展的协调性 D.发展的可持续性
80.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包括( )
A.坚持发展这个主题 B.坚持以人为本
C.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D.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三.判断题
1.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 )
3.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永恒的。( × )
4.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的活动。(√ )
5.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是,意识对物质不具有能动作用。(× )
6.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
7.世界不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
8.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不完全是一致的。(× )
9.认识是实践发生的现实基础。(× )
10.实践依赖于认识,认识对实践的产生具有决定作用。(× )
11.感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
12.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 )
13.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 )
14.人类社会基本构成有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两个方面。(× )
15.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16.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社会形式。(× )
17.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
18.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1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20.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2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
22.商品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
2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24.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 )
2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 )
26.劳动力的使用不能为它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
27.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
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
29.剩余劳动是劳动者生产自己和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 )
30.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
3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 )
32.可变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 )
33.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
34.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35.剩余价值的生产不受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 )
36.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 )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会进一步加剧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
41.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期无产者群众解放要求的社会主义学说。(√ )
42.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代,但并没有打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
43.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东欧各国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 )
44.1992年8月,苏联共产党垮台。(× )
45.1979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
46.1922年7月,上海中共二大破天荒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47.1926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
48.党的八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
4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的一个过渡时期。(√ )
50.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 )
51.党的十四大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52.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53.1993年初,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
5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
55.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
56.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57.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物资基础,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 )
58.党员是党的基础。(√ )
59.年满十七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
60.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 )
61.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
62.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
63.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
64.社会主义存在两类社会矛盾,其中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
65.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
66.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
67.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6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过程完全一致的。(√ )
69.继毛泽东思想后,邓小平理论第二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
70.“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
7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7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73.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
7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
75.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
76.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77.依法治国是党理论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78.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宝。(√ )
79.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 )
80.英雄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
81.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独立于人的活动,不受人的活动的制约。(× )
82.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的一条最普遍的规律。(√ )
83.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偶然性,但没有必然性。(× )
8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获得统一。(√ )
85.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
86.理论联系实际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
87.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
8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
8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 )
90.1936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正式爆发。(× )
9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
9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 )
93.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 )
94.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 )
95.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不仅违背价值规律,而且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
96.资本是货币的最初表现形式。(× )
97.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
98.依法治国是党理论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99.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
100.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