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解读|部编教材二年级

语文教案 2019-3-28 1023

  一、单元概述

  1.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第二单元为本册教材中的第二个阅读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人文主题编排。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

  2.单元内容构成及编排意图

  本单元围绕“关爱”这个主题安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主题相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关爱”。可题材、体裁各不相同。有诗歌,有散文,有故事;有歌颂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有对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的《千人糕》,还有描述家人间温馨关爱的《一匹出色的马》。这些课文,从家庭到社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充满爱意的画面。

  本单元《语文园地二》安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六个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字词句运用能力、写话能力、写字能力以及积累语言、阅读能力。

  3.单元课时安排

  这是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计9- 12课时完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千人糕》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字,会写“也许、一定”等14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河水”等1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刚才,我们对阅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介绍,下面,再来看看《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

  《识字加油站》的教学目标:

  1.认识“程、魔”等11个生字。

  2.认读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能发现这两类词语的特点。会选择词语说句子。

  《字词句运用》的教学目标:

  1.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读句子,能发现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写话》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好朋友。

  2.写出他的姓名、样子和一起常做的事。

  3.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展示台》教学目标:

  1.展示书写成果,能交流书写的经验和体会。

  2.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

  《日积月累》教学目标:

  能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

  《我爱阅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一株紫丁香》。

  2.感受师生间的关爱之情。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

  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要求认识 43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

  2.读句子,想象画面

  这是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即是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本单元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提示。如图所示。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练习“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此题是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时要想象画面。

  《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再如:《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也是让学生读句子时想象画面。

  《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中仿照例句,要求“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这一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仿造例子写喜欢的景物。

  四、单元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1)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我们知道,识字、写字教学遵从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会认”与“会写”的字的数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统编语文教材课后双横线里的字,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初读课文时,就是要读准这些生字的读音。

  (2)明确要求、落实训练

  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三者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汉字,有“会认”和“学会”两种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能见其形读其音,在课文中能认,在其他地方也能认;要求“学会”的汉字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字教学的内容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

  (3)激发兴趣、乐于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关注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将活动与游戏贯穿识字进行之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同时,我们还有注意识字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2.写字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她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起着重要作用。

  统编教材语文课后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会写的字。在初读解决字音,随文解决字义的基础上,课后的指导书写环节重点解决字形。

  汉字的结构,讲求对称,又注意变化,追求严整又不失灵动。笔画简单的字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笔画繁多的字结体紧凑,避免臃肿局促。写字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汉字的自身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规律,培养书写能力。

  写字教学主要流程:

  教学时,首先可以复习巩固字音。

  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主要采用:字理识字(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也可以采用编字谜、编口诀、编故事等形象的方法。

  接着,进入书写指导环节。

  书写指导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三看”: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二年级下册每课要求会写的字一般为八个或九个,教学时,通过观察结构,可以把这些字归类指导,这样,有助于更快更好掌握汉字字形特点。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有9个要求书写的字,可以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两类。其中,5个左右结构的字“锋、昨、洒、温、暖”都是“左窄右宽”的字,上下结构的字“冒、留、弯、背”都是“上宽下窄”的字,教师可以进行分类指导。

  像这样,同类结构的字,观察各部分的宽窄、长短、大小等比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识记字形的精确度、有效度。

  抓易错的字,突破难点

  还有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如“暖”,要注意右边“爰”和“爱”的区别,左边是“日”,不是“目”,有太阳才暖和。又如“冒”,这也是一个容易写错的字,上下两部分的形态和笔画都有区别,上面扁宽,“曰”,中间只有一横,下面窄长,中间有两横,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的正确写法。

  抓关键笔画,突出主笔

  如起笔、压线笔、主笔等。有的独体字作偏旁时,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变化,要与独体字区别;还有的笔画在整个字中起支架作用的主笔,要突显出来;有的需要穿插避让的笔画也要提示学生注意书写的要领,这样,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规范、并力求美观。

  如:《千人糕》中“具”字的横画特别多,要注意这些横不是整齐划一,长短有要有变化,特别要突出“具”字的第六笔长横,还要注意横画间的间隔要均匀,下面八字底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要与独体字“八”区分;再如:“甘”字第一笔是长横要凸显。

  3.读句子,想象画面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有所提示。教学时,要结合课文的具体要求,落实这一要点。

  到底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要点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想象:

  (1)抓住景物描写的关键词语,想象还原故事发生的特有环境

  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练习“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的事迹”。“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弯弯的小路、荆棘的小路”这些画面感很强的词语,让学生去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怎样的小路?怎样的细雨?这样,孩子脑海中有了具体的环境和场景,就能更好地对雷锋叔叔在不同情境下发生的故事有了真实的感受。

  《一匹出色的马》课后也有边读句子边想象画面的题目。两句话都是景物描写的句子。第一句“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河水是什么颜色的?微风吹过河水又是怎样的?从颜色的“碧绿碧绿”和“泛起层层波纹”的动态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句“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让学生边读句子边想象田野的颜色和样子,像什么?这样,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绿毯似的田野浮现在孩子的脑海中,抽象的语言在想象中变得鲜活灵动起来,生机勃勃的田野画卷勾勒出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勾勒人物的鲜活形象

  除了抓特有环境的词语,人物的动作、语言,更能够将当时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在孩子的脑海中活起来。教学时,可以问当时雷锋是怎样做的?会怎么说呢?这样,雷锋冒雨帮助迷路孩子的画面、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行走在充满荆棘的路上的画面就浮现在孩子的脑海中。这样,学生依据想象以及课文内容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与形象。

  (3)依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让故事更形象

  本文是诗歌的形式,语言十分精炼,留有丰富的补白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想象。教学时引导学生:雷锋帮助迷路的孩子怎样找到亲人的?会遇到什么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这样,一幕幕有声有色、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孩子眼前,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一举多得。

  4.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朗读训练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循序渐进落实朗读训练。

  教学时,我们要注意朗读要目标明确、层次清晰。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感知内容。就是从内容入手,让学生弄清课文写了什么;第二个层次:感悟理解。就是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弄懂文章的意思,懂得语句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第三个层次就是感染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个层次由浅入深,不能颠倒顺序。

  本单元第一次提出了“试着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中明确提出来的,也是在一、二年级“分角色朗读课文”和“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读好重音”的基础上首次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中不同学段对朗读训练都有要求,第一学段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要求的落实重在“学习的过程”,由不会到会,不好到好,而统编教材的对朗读序列的编写,正好给学生提供了朗读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机会。朗读教学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朗读基础,按照新的目标,逐步提高朗读要求,做到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下面,以《一匹出色的马》的朗读指导为例,谈谈如何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生机勃勃的春意。

  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描绘了春天郊外,一家四口郊游的和谐画面。课文从故事发生的场景春天的郊外美景入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意图。教学时,我们应抓住一些优美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在学生读句子时,引发想象,通过提问,创设情景,语言描述及相机评价等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春意的美好。

  2.抓住人物的对话与动作,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文中的“妹妹”是故事的主角,课文主要写了她在郊游途中累了,要爸爸妈妈抱,爸爸给了她“一匹出色的马”,让她快乐地返回家中。文中妹妹的动作、语言,以及爸爸、妈妈的动作和语言,都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地方,教学时,抓住这些词句,先理解,再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体验,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妹妹”情感的心理变化,“妹妹”的形象在有感情朗读中鲜活起来。

不坑老师小灶资源(限时开启) ¥ 199